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苗苗 丁逸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去年年末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给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指出,高等教育过度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虽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但如果短期内扩招的学生数量超过市场吸纳量,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过量扩招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但同时也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周海旺说。
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1999年和2000年,招生规模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1.20%和30.77%。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则认为,扩招计划还是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需要的。“80年代初,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乡,此时的中国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这一代长到19岁后,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那时中国的教育也面临着市场化、规模化的需求。”
他说,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扩招于中国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怿则建议:“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中,在这个阶段,应适当扩大针对专业应用技术的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规模,而减少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扩招配额,这样,中国的教育培养模式就更有针对性,既培养了技能型人才,也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了充裕的师资力量和环境去培养精英。”
汪怿还指出,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脱节问题,即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国政府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非常重视。1月7日,,会议研究制定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7项措施。
此外,为解决就业难问题,上海、福建和辽宁等省市的地方政府开展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计划,由政府出面协调,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半年左右的见习岗位,政府和企业共同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见习期满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留在企业成为正式员工。
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学生们座谈就业问题时,校长李未提出一个建议,即该校年度经费超过10亿,能否让一部分毕业生以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身份留校两三年,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他说,学校至少能以这种方式留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减少对社会的就业压力。总理当即表示赞成,并承诺亲自解决学生们的“社会保险”问题。
此外,为拓宽就业信息和渠道,汪怿建议各地的人才市场服务机构要走出地方化。此外,他建议大学生们去做“村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及时!国务院七措施助大学生就业 非直辖市无落户限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点击详细
继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成为下一步推进的工作。教育部工作要点里指出,要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年招生840万人的目标。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完成3000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000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详细
2008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力度大的措施办法,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主要是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不同时期,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招聘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上述活动,有望做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60%以上;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登记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详细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