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 张培刚奖最新消息

李晓西:农业工业化要平等看待农村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主题“农业国工业化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对当前经济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此次颁奖典礼和论坛,既是关于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发展的理论。以下是论坛的精彩报道。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李晓西。他演讲的题目是《对张培刚先生发展经济学的几点感想》。

  

李晓西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
李晓西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

    李晓西:谢谢大家!我在这里谈自己的几点看张培刚教授《农业与工业化》这本书的感想。

  第一点感想,从张培刚教授农业与工业化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张培刚先生的人民性和超前性张培刚先生作为出生于农村的孩子,自己非常希望了解怎么样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起来。他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这本书有很多东西非常超前,书里面有一段话,这本书讲工业化理论,以前系统的叫工业化理论,还没有人提到。

现在我们知道,工业化这个词已经是很习惯的用语了。可是张先生写工业化的时候,这个词本身用得不是那么多。有几点给我的印象很深。第一点,这本书好象感觉到是60年前的一个科学发展观。或者说现在科学发展观在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其中我们科学发展观特别讲究的几个统筹,在张先生这本书里面特别强调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占的最重要的比重。现在我们首先讲的就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就是讲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现在我们同时还提到了下一步有五个化要做,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这里面工业化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面提得非常多。其中有很多观点讲得也是非常有道理。尤其讲到我们现在落后的农业国家要发展,不仅仅是城市要工业化,农业自己本身也要做工业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搞城乡统筹的时候,比如说成都,我感觉在搞城乡统筹的时候,不要老想农民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农村就是落后的一块地。城乡统筹就是我们要平等的看待他们,不要认为他们是落后的生产,就应该被淘汰掉。

  在前一个阶段我们在讨论中国处于什么阶段。工业化什么阶段,把城市化作为附属于工业化的东西。或者把工业化放到城市化里面来说。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要同时讲。因此我们提了一个想法,认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在中国,都处在中期阶段。比如说工业化,张先生里面有一个指标,农业的产值比重和农业人口比重。我们当时选了四个指标,一个是二产占GDP的比重。一个是三产占GDP的比重,一个是二产就业人数比重,一个是三产就业人数比重。我们用这些比重算下来最后的结果,二产比重占GDP相当于美国60年代,相当于美国工业化的后期。就业比重相当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是工业化的初期。三产相当于美国1870年的水平,总体起来,各个指标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我们勉强可以说我们是中期。如果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赛姆划分的曲线,25、50、75、100划分的来看,我们是处于40。当然也有一些别的提法,消费水平,汽车普及率、科技水平、信息化的程度来看,我们觉得张培刚老师的工业化还是最重要的。我们觉得还是以这个来判断我们的阶段和城镇化。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他的这本书的超前性和人民性。

  第二点感想,从张培刚教授七年的学习经历期间。这本书里面提到从英文翻成中文,是万老师和曾齐贤老师来翻的。这本书前面专门有一部分写张老师四十年代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那一段,写到了很多老师,写到了他的数学老师、国文老师、英文老师、德文老师,伦理学、数学,所有的老师都写了回忆。所有的老师我都觉得是教育家,他们都很了不起。在这里面看到他讲了很多上课的老师,很多都是教育家,在大学里面担当教师。他为什么能够考上清华,不是那么简单的。当时他考英文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们英文老师每两个礼拜都让他们写一篇作文,但是最后他写论文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的写出来。现在大家老在感叹大学精神,我曾经有一个讲座讲完了以后,别的系的学生找我来谈一谈。他们说我们这一代人和你们那一代人不一样。你们这一代的人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走别人的路,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从这本书里面看了以后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张老师现在能够回想起来他在上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老师们写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细,他和老师的感情也可以看到。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武汉大学在培养这一批学生中,也确实有一批非常了不起、很棒的老师在给他们上课,也培养出了这样的人。这是我感受到的他成长的土壤,是不是需要我们也反思一下,我们的外语、我们各方面的教育和当时比是不是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足。他的这本书里面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是理论要联系实际。第二个特色,专业老师每一个老师都非常认真。第三个特色,我们的经济学一定要学法学。

  第三个感想,张培刚老师的发展道路有几点启发:首先,我们的政治不能再折腾。1979年据说诺贝尔奖已经考究了张培刚,但是找人找不到。而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假如说不是文化大革命,说不定张培刚现在已经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从这本本里面有多的体会。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晓西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