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食品监管灰色地带 期盼问责制扫阴霾

  从三聚氰胺到问责机制

  食品监管灰色地带 期盼问责制扫阴霾

  ●2008年9月9日 甘肃媒体开始披露“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甘肃、陕西、江苏等地发现数十例婴幼儿肾结石患者。

  ●2008年9月11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奶粉专项检查。

凡发现三聚氰胺等质量安全问题的,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停止销售、查封成品。卫生部指出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鹿集团负责人表态,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三鹿集团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自检发现部分批次奶粉受污染。

  ●2008年9月12日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将严查 “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相关负责人。

  ●2008年9月18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决定撤销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检资格和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9月22日 根据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鉴于在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2008年9月30日 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后,又组织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市场上大部分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是安全的,但涉及20家企业31个批次产品的普通奶粉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10月14日 经江苏省无锡市农林局证实,首次发现市售太湖银鱼含大量甲醛成份。据推测,可能是商贩为防腐保鲜,将银鱼用高浓度甲醛溶液浸泡,加上放置时间过久所致。

  ●2008年10月29日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新一轮三聚氰胺检测结果显示,首次在香港百佳超市出售的新鲜鸡蛋里检出超标88%的三聚氰胺。

  ●2008年12月8日 由卫生部等9个部门联合组成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吸取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教训,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将持续4个月时间。

  在美国 《时代》周刊最近公布

  的2008年度十大新闻中,

  “中国 ‘毒奶粉’事件”和“四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作为两大新闻入选,一个天灾,一个人祸,给2008年的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08年9月8日甘肃媒体曝光不满周岁婴儿疑食用三鹿奶粉导致肾结石,揭出三鹿婴幼儿奶粉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开始, “问题奶粉”风暴越刮越猛,最后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被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由于众多奶制品企业都深陷其中,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是一次灰色的记忆。即便三鹿所在地的市长被免职,分管的副市长被撤职,国家质监总局局长辞职,但对被牵涉其中的患儿及其家庭而言,处理已然结束,生活却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需要为 “泌尿系统异常”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目前尚无定论。而三鹿奶粉引发的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更是一片厚实的阴霾,不知何时才会真正散去。

  对于奶制品行业而言,这是一场灰色的考验。很多企业表示,自己的奶粉产品符合国家对奶粉产品中矿物质、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各种元素含量的规定,对于 “三聚氰胺”这一项,只因目前国家对奶粉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中并无涉及,因此没有检测的实际可操作性。但值得深思的是,事实上,各国在 “三聚氰胺”这一项上都无固定标准,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企业没有发生如此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故?!

  在国外,企业和个人都要为不诚信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我们的邻国日本, 2000年曾发生 “雪印牛奶中毒事件”,追究原因,是该企业在北海道的奶粉生产工厂 (该厂的产品都是先制成奶粉,再在各地工厂还原成牛奶)电线受冰雪破坏,出现了近3个小时的停电,使生产线上的原料停留过久,出现了细菌超标,从而导致部分人中毒。根据调查,当时受影响的只是 “低脂肪乳”一种产品,回收也非常及时,且由于停电时间不到3小时,之后几千人发生中毒,究竟是事实还是幻觉,并无定论,官方也只是说“疑似”。但是,即便如此,这家有七十年声誉的老厂在 “中毒事件”的打击下,最后不得不宣布关门。现在的雪印公司,主营的是黄油、奶酪等产品了。 “不二家”,日本蛋糕制造业最大的连锁店, 2006年,因为下属一家工厂使用了过期牛奶制造奶油被检举,总经理辞职,其下属各点心生产厂和连锁店被迫全部关闭。

  与邻国残酷的 “诚信代价”相比, “三聚氰胺”事件的问责显得过于轻缓。当二十多家奶制品企业都检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事件的处理只能由政府来统筹安排。但新近曝出的一则新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因劣质奶粉事件被撤职或责令辞职的阜阳 “大头婴”案官员多数重获要职。

  中国历来讲究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官员复职也未必不可,只是总要先给个说法。试问,如若“三聚氰胺”中被问责的官员只是短时间避避风头,那谁能保证 “四聚氰胺” “五聚氰胺”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横行我们的生活?

  谢飞君

  怎样吃得安心

  □晚报记者 许沁 报道

  2008年,恐怕对于中国人而言,“三聚氰胺”是最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之一。从9月开始,这个普通市民连形态都尚未搞清的疑似白色粉末物质开始在中国制造了一场事关食品安全的“白色恐怖”。短短两月间,“问题奶粉”、“问题鸡蛋”等屡屡令人心惊胆战。今年,国家食药监局回归卫生部,国家质监局局长引咎辞职,年末又传来:卫生部等9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希望下次这样的危机不要再来……

  市民咨询化学名词

  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各种新生词汇频频进入市民生活,各种化学词汇也给市民上了一堂化学课。“每当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就成为周围家人和朋友的咨询对象。 ”在一线从事了30多年食品监督工作,为上海市民食品安全把关的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

  “像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在常规食品抽检标准中不会有。 ”瘦肉精食物中毒、多宝鱼事件,特别是今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非食用物质的化学名词被市民所关注。“食品安全被空前高度重视。 ”这位专家型管理者,也和普通市民一样,每天接触着各种新化学名词。

  为了保卫餐桌安全,不少家庭主妇开始潜心研究各种陌生的化学名词。据市统计局下属城市调查队最新抽样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已达78分。

  频繁曝光比罚款更有效

  随着苏丹红鸡蛋、三聚氰胺奶粉的快速传递,近年来,各种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传播也在加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速度也越多越快。

  “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公开,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 ”顾振华回想起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食品的安全信息并不完全公开。而如今,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公开了,监管部门随时应对的压力也增大了,高曝光率后,普通市民发挥的自觉抵制作用明显显现出来,市民主动不买问题食品、不合格食品,抵制不诚信甚至违法企业的产品,远比通过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罚款处罚更有效。

  9月11日当晚,卫生部发布三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上海紧急发布缺陷食品召回制度,第二天,超市问题奶粉就下架了。 “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让每个普通市民都来当食品安全监督员。我们接到的一些查处违禁经销毛蚶、银蚶等不洁食品的举报,不少都是普通市民通过拨打食药监热线962727举报的。如果有一天,市民都能自觉抵制不卫生、不合格食品,不买、不吃街头流动摊贩的不洁食品,这些食品安全隐患自然就减少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也自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

  违法添加剂危害最大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一时间,市民对食品添加剂可谓 “谈之色变”,但食品添加剂并非“原罪”。我们设想,如果把防腐剂取消,那超市货架上还有多少东西能够保存?酱油还没拿回家,可能就已长霉了;蒸馒头时会发酵产生酸,然后要加小苏打去中和酸味,其中的小苏打也是一种添加剂……没有食品添加剂,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肯定都没有了;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商店里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也不是现在的颜色;饮料里如果没有添加剂,就喝不到各种果汁、果味奶和优酸乳,更没有瓶装的冰红茶、冰绿茶……

  “其实,目前上海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并不弱。只要能提出的检测项目,在短时间内基本都可满足检测需求!”顾振华所长一再强调,问题是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都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的食品标准里,都不会有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质的指标。

  目前,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级食品卫生监管网络,每年监督检查超过20万户次,抽检各类食品超过16万件,基本覆盖市售各类食品,还对肉禽蛋、海产品等各类高风险食品实施重点抽检。在全市各类食品流通和消费领域设立的79个监测点定时、定品种(涵盖21大类食品)、定项目(7大类150项指标)开展检测。据统计,今年监督抽检食品总数已超过8件/千人口,高于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3件/千人口标准。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总合格率超过94%,主渠道食品总体安全可控。

  致病微生物危害更高

  不少人问顾振华,在经历 “奶粉门”事件后,我们还能吃什么?这位预防医学专业出生、具有30多年食品监管从业经验的食监官员自有一套原则:买东西到大卖场、大超市;选购食品尽量选定型包装,不买散装熟食,因为没有加工日期和保质期,容易发生隐患;不要去街头无证小摊、小饭店吃不洁食品;午餐尽量吃得简单、营养、方便、卫生……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并非人人能长期坚持。

  面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污染正危害着健康的问题,顾振华所长认为,这些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并非是威胁食品安全第一位的致病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拼死吃河豚、贪美味吃毛蚶、追求口感好不烧熟煮透,甚至吃过期食品、不洁食品等,显现的危害远远要比食品添加剂大得多。目前,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历来年,导致食物中毒的主因仍是细菌,要占全部食物中毒的3/4左右,是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食品安全 “头号问题”。

  监管体制存在弊病

  一位年轻的食药监管工作人员只负责监管超市、卖场等流通领域的啤酒安全质量,但他可能根本不会真正了解啤酒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即使对啤酒中被人为添加了何种物质、为何要添加该物质,以及添加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都缺乏相关必要知识。

  目前我国实行的 “以分段管理为主、产品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存在一定弊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食品安全必须“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实行全过程监管。而我国农业、质监、卫生、食监、工商等多部门对不同阶段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体制看似分段清晰、责任分明,但运行起来则难免产生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互相推诿等弊端。 “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草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我国现行的监管模式还相当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级阶段。顾振华建议,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特点,尽快建立责权一致、分工负责、覆盖食品生产全过程、全国相对统一、符合上海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关法律法规置后

  “现行的食品监管法律法规还需尽快完善,关于检测的监管法律、法规始终置后,而且置后的时间太久,亟待及时更新……”顾振华说,1982年我国颁布《食品卫生法(试行)》,在经历了第一个13年的试行后,1995年修改为《食品卫生法》;到今年2008年又经历了一个13年,无论是《食品卫生法(试行)》,还是《食品卫生法》,至今竟然没有一个修正案。在国外,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每年都有修正案,程序也无需太复杂。

  目前,《食品安全法》已进入全国人大审查程序,即将颁布实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酝酿建立“供沪基地”

  每出现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起初本地还未发现问题食品,但稍过一两天后,细细排查,不少问题食品也悄悄潜入上海市场。对食品安全事件,首先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近年来,上海时时出现外地,甚至国外的问题食品,为何这样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也难逃问题食品的辐射?顾振华分析认为,伴随着全球大流通,世界正在变小。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波及面广泛,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封闭式的信息渠道截然不同。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市场上有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食品,不仅食品流通量大,而且80%的食用农产品来源于外埠省市食品。但与香港食品在进入前先经过详细检测相比,入沪的食品在进沪源头上的控制力较弱。他建议,对于入沪食品也需尽快建立一定“门槛”,一旦进入上海的食品企业其产品发生问题,可立即追溯并召回,同时在进入上海市场前,企业应先自我依法抽检,检验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目前,食药监等本市相关部门还正在酝酿在外地组织并建立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供沪食品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改变食品在进沪时控制力较弱的现状。等到这个酝酿的方案完成调研后,有关部门将对此进行论证和推行。

  记者博客

  中国食品不再“什么都敢加”

  □许沁

  今年,国内相继出现以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在引起广大市民极大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食品企业诚信的讨论。

  中国人到底吃掉了多少三聚氰胺?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零风险食品,但近年来频频被曝光的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都不是常规的食品添加剂。企业要讲效益,这点没错,但讲诚信会不会影响企业的利益?很多人都把这两者看成是一对矛盾,其实不然,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作为 “公民”,也应该取财有道,要讲社会责任,要为消费者、为社会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回报。

  近日传出消息,三鹿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总负债超过26亿元。企业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信用缺失,更不可能长久做强、做大,反而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尝到的只会是自己种的恶果。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立业之本。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规律。不道德逐利,置社会利益、相关方利益于不顾,这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曝光,有人说中国人 “百毒不侵”。时值年末, “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顿正在积极展开。我们从中看到希望——“什么都能加”、 “什么都敢加”这样的评语再不要加在中国食品身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