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求解土地财政之困

   由于土地价格的下挫,导致地方财政盘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财政”收入急剧缩水,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有消息称,某大都会今年前两个月土地销售收入同比锐减九成,即是典型例证。

  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的缩水,恐怕会使得地方财政进一步陷入窘境。

众所周知,一些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境较为凸显,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的桎梏。而在一个经济出现下行的困难时段里,地方财政的困境无疑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土地收入是眼下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的主要收入来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现行财税体制使得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事权的不断下放,地方政府逐渐掌握了发展经济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无论是基于政绩的需要还是迫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的竞争,地方政府的很大职能以及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发展经济而进行。

  最近几年,为了使得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地方政府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这些都是需要雄厚的财力来支撑的。但是,地方政府的财力又明显与其承担的事务不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侧重于预算最大化,因为只有预算最大化才能满足其产生政绩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当前,地方政府能够使预算最大化的途径不是很多,土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土地的增值收益已成为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改善部门福利的不二选择。因为在现行税制下,与土地有关的收入,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是属于地方可独享的收入来源。因此,扩大这些地方可支配的收入来源,就成了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入,来满足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从而逐步形成以土地增收的思路。

  显然,这种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建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这会刺激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对抬高房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一旦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放缓,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目前这种将几十年后的公共财政收入提前进账的土地出让模式,也会使得未来的公共财政状况受到严峻考验。

  要使地方政府克服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就必须为地方政府寻找可持续的财源,这就需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尽可能使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一致。在财政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前,目前可适当将原先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比如增值税——朝地方倾斜,使地方分享的比例更多一些。

  另外,就是尽快建立专属于地方的财产税。财产税在一些国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比如美国,在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构架下,地方政府拥有财产税的部分立法权、全部执法权。中国的财产税可先从物业税开始,建立以不动产税收支撑的地方财政。

  鉴于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过重,要减低地方政府谋求预算外收入的动机,还必须将现在的“投资性政府”变为“服务性政府”,政府退出对市场要素的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公共投资机制。例如,在确保政府控股的前提下,可向资本市场融资;或实行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机制,推行BOT等方式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进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这里特别要强调重视培育市场竞争力量,打破垄断经营。总之,实行多元化筹资,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渐使地方政府不再作为城市投资的主导者,而只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同时,发行地方债券也是一个选择。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城市公用事业可考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筹集建设资金。今年我国也发行了2000亿元地方债券。当然,为了控制地方发债的风险,由中央政府代发代管,并指定相关用途,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不少地方“土地财政”缩水,对地方财政的冲击是难免的。从长远来看,须对地方政府处置土地出让金的权力进行限制,比如,通过建立土地出让金收支专户,使土地出让金全额进入地方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地方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给后任政府预留一些发展建设资金等。短期里,则更要提倡有困难的地方过紧日子,规范财政支出。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