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09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 > 年会报道

王华庆: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银行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呼声四起,在这个历史的时刻,中国应何去何从?继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之后,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联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人民政协报共同主办的“2009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于4月11日-1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盛会就“危机下的中国及世界金融新秩序”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搜狐财经直播大会盛况。以下为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的精彩演讲。

  王华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专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当前金融经济的形势,下面我从金融危机目前的形势、危机的成因、银行监管的教训,以及国际银行等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目前的形势。从目前以来,针对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救市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市场一天一个变化,外界一直在看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还远未见底,之所以说没有见底,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还远未解决,这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预计将会带来3万亿美元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全球对相关损失进行减债只有1亿,处理的1/3可能是1/2。还有一大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量的NBS、CU的平方或者CU的立方缺乏透明度,市场没有办法进行定价和再定价,由于缺乏中央预算的机构,也陷入了巨大的风险当中。随着就业市场恶化和居民收入的下降,损失还会增加,东欧国家外币贷款预期可能引发西欧银行新一轮危机,也就是说,不良资产或者有些资产还在银行帐上,这个问题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因为世界很多上市公司会计年报时间是3月31号,4月份,外部审批接收,5月份出年报,隐瞒,但假帐很难做。

  经过此次危机,评级机构饱受利润供给,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受到影响,他们急需挽回声誉,因此也会损失和更加严格。

  二是各国的救助计划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各国的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流动性注入、不良资产过热以及经济刺激计划等,今年2月份以来,市场流动资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其中有两个利差是风向标,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大概是100几个亿。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清理远未完成不良资产收购的计划,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对包括各种长期债券的资产进行逆向收购,哪家银行出价格最低,表明经营状况也就是最差的。由政府出资收购,这一思想听起来不错,但问题还在于美联储和财政部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资产值多少钱。不知道资产后面有多少交易对策,美国财政部最近推出了工资可以用基金收购贷款的计划,因为97%的资金来自财政资金,私人投资投了3%,也就是说,这些基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资本,却拥有政府担保的一大批债务,损失是财政的,获利是投资者。因此,资产的问题没有解决,市场的信心就没有办法解决。金融部门向私人的借贷就不会启动,日本90年代银行救助原因,就在于此,直到本世纪初下决心清理不良资产,才改变银行的整体状况。

  三是全球,特别是欧美危机将是十分漫长和痛苦的过程。雷曼兄弟的破产、两房的国有化,欧洲危机处于缥缈之中,各国资本机构为了充实资本,一方面进行资产减计,一方面不断收缩投资的贷款。有计算表明,用10万亿美元虚拟杠杆的话,才能使银行业回到比较正常的范围。银行贷款后,对私人部门,对私业的信贷大幅度的减少,实体经济会受到伤害,从宏观来看,经过这次危机,美国居民的储蓄率低会上升,消费会下降,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点是出口的导向不佳,不得不提升国内的消费。

  2001年美国储蓄率只有2%,到2007年几乎降到零,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未来若干年,美国储蓄从零上升到5%,或者是8%,美国的消费率也将从现在的70%,占GDP的70%降到60%,甚至会更低,将会直接减少对外部几万亿美元的外汇需求。在需求整体萎缩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需求能否弥补这一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去贷款化,虽然有利于全球经济趋于平衡,这必须调整。对于美国还是其他国家,这个过程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十分痛苦和漫长的。

  第二个问题是危机共赢。这次危机没有出现多久已经恶化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可而知,但金融危机的原因已经达成共识。宏观上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发达经济体通过资产型储蓄来维持消费,美国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国流动性过剩,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另一方面由于流动性过剩,利差刺激金融机构以获取更高的利益。投资者过度承担风险,也把市场趋势反转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抛到脑后。出现了市场非理性繁荣,2004年6月以后,美联储开始持续加息,市场流动性趋紧,资金技术上升,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大幅度跳水,金融结构缩水,金融危机爆发,这是一大问题。

  微观上,银行业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出现系统性的问题,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也是过度金融创新造成信息的衰竭和激励机制的扭曲,最典型的是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将资产池按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进行分成,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问题,有利于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有利于流动性管理,但过度的、过于复杂的资产证券化就会带来新的风险。一方面高度结构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对信用条件,比如像基础资产的违约率的变化是高度敏感的,往往会把基础资产的违约风险过度放大,也就是说一个多样化的资产池能有效防范风险或者个别风险,但是远远不能防范系统性风险。而且往往会放大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过度复杂的机构使系统性衰减严重,造成激励机制的严重扭曲,投资者不是很清楚风险在什么地方,降低他们事前风险鉴别和事后风险防范的能力,商业银行与资产证券挂靠后也不是风险的承担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这样的定义,最后会降低银行的调查,所以评级机构在这当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对于杠杆化疏于监管,如果把各种表外的资产列于表内,把各种特殊资金也加入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普遍突破了12.5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资本充足率8%。大多数在20倍以上,像雷曼等投资银行更是达到40-80倍,两房甚至达到几百倍。这些产品设计的时候不是考虑现金流,而是杠杆流,杠杆流越高,钱赚得越高。国际上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占15%,资产回报率LK占百分之一左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是非常好的业绩。但是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引吭高达40%的ROE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高杠杆化。这样当市场逆转的时候,风险也很大,甚至是利弊之战。

  三是低估了核心存款作用和流动性风险。从货代方面看,传统银行业非常重视核心存款,过去十多年来欧美银行改变了这一传统,主要通过批发业务开展负债业务,当市场流动性宽松的时候,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进行低成本融资,也就没有认证的吸收存款,当市场丧失信心的时候,批发市场就会收缩,流动性紧缩,如果有核心存款稳定作用,情况就会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高盛、摩根斯坦都要转位银行共有公司的原由之一。过去十多年来重要的趋势是银行大量进行自营交易,利用自有资金购买产品和过度衍生产品,这些产品非标准化和复杂的机构使得交易成本和风险溢价很高,当二级市场是流动性,这些资产在银行帐上没法办法定价和销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有毒资产,当资产两头出现问题,商业银行的流动管理就会出现大问题。

  四、低估了交易对手的风险。过去几年,CPI叫信用违约互换的产品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全球的核心价值是企业价值的5倍,而2004年才占到85%。2007年前,CPA的市场是流动性的资产,中国市场叫金融保险产品,但是危机爆发后,问题出现了,由于没有中央清算机构,投资者不仅要关注直接交易对手的安全状况,同时还要关注交易对手的安全状况,交易对手的交易对手是不是安全。市场变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雷曼兄弟公司在倒闭以后会形成如此大的冲击,因为你失去交易对手或者失去交易对手的交易对手,很难确定资产最后的安全程度,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国际上酝酿建立一个有11家主要银行和其他交易银行组成的清算公司。

  五是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的趋势。此次危机爆发后,风险扩散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从传统商业银行扩散到基金等银行体系,从表面扩散到表外,从简单的产品过度到复杂的产品和衍生的产品,从信用风险扩散到流动风险和交易对策的风险。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没有扩散的出路,而监管缺失也是此次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倡导要做到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并行,这个方面关于银行监管的教训,反思此次金融全球危机,从银行审慎管理有以下经验可以值得认真总结。

  一是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设置“防火墙”,防止系统性的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过度扩散,由于没有有效的防火墙的安排,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共性及时向银行信贷资产传导扩散,从表外向表内扩散,使危机在信贷资产、房地产资产、信用资产全面爆发。

  二是哪些是系统重要的机构,哪些不是系统重要的机构。哪些太大不能搞,以便连续太多不能搞,这些是系统的重要机构。在大的危机救助时,对这些机构的救助就不能对道德风险的原则所过分约束,现在的市场经济是网络经济,像雷曼兄弟最大的交易对手是不能或者也不应该轻易让它倒闭的,美国政府当时就没有想到雷曼的倒闭会带来这么大的问题。

  三是防止产品的过度创新带来的风险。金融产品创新在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每多一个层次,信息就衰减一次,激励机制就软化一次,风险就放大一次。因此,金融产品的创新应坚持简单、透明的原则,设计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人,具体金融产品创新的行为监管是今后监管的一大挑战。

  四是全面的监管协作十分重要。国内监管当局要加强和央行宏观经济部门的协作,采取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周期的宏观措施,国际上虽然建立全球或者区域性的统一监管组织是不现实的,但是监管当局应该通过国际多边组织等共同推进监管原则,非常时期监管行动统一以及监管信息的共享等。如对冲基金等体系的监管,只能采取全球统一的行动,才能使全球统一监管,防止监管松动。

  最后,银行业的基本情况。中国银行业在此基危机中,风险可控,一方面银行直接投资流动市场,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果和近几年有效的审慎监管。银行业运行稳健,90年代根据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剥离、资本注入和股份制改造、公开上市等大面积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心让时间、窗口抓得很好。银监会成立后,实施了一系列审慎的监管措施,包括宏观审慎监管,特别是2006年银监会采取一周期调节的监管对策,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

  四是防范银证业务往来的相关风险,连接银行业贷款违规记录、连接银行为企业债券等各种衍生产品进行担保,提高了金融风险从外市、股市向信贷市场传递渠道。二、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坚持采用审慎调查,要求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专项调查,并要求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的职责。

  三是金融机构充分估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加大力度,引导房地产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严禁将房地产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五是加强财产监管,严格地来说,08年以来,银行业在这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成果,资本回报率也高达17.1%,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里达到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三层。

  今后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几方面:一是如何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信用风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信用中心,仍然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好保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当然,有利的条件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抑制和能力在提高,监管者的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

  二是如何提升银行业的盈利结构。目前国内银行业利差收入占利润比重很大。净利润的缩小是一个趋势,今后很难确保还像过去有三个百分点这么高的利差,盈利结构的调整对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方向是做好市场细分和业务整合,提升业务附加值,如果为了盈利进行过度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造成系统风险的激励最终会爆发,这个方向就是一无是处。

  三是如何重新认识金融创新的作用,提升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机制。此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反思和不负责任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但反过来我国银行业,我国的创新还处在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包括金融机构的制度和市场的创新,目前是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银监会会适度负责任的创新一直是大力提倡的,要求银行业金融创新要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披露的创新原则,坚持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并行不悖,同时监管当局要做到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并行不悖。我们关心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商业创新时要实质性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例如列表管理、产品创新管理、跨市场业务的管理、流动性风险和交易对策管理等等,才能做到风险可控,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谢谢。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频道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

(责任编辑:陈彦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华庆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