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末,申银万国研究所对中西部“五省一市”进行了调研。政府投资火热、消费未受冲击,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两点感受,特别是后者,更让笔者感到惊喜。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商场人流不减,餐饮依旧火爆,KTV、浴场未见萧条,这与我们在东部地区的感受有着天壤之别。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消费存在滞后性,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迟早会传递到中西部,这意味着眼下中西部消费的繁荣将是短暂的。
受冲击较小、受支持更多
首先,在本轮经济调整中,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东部地区。
中国经济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历了大幅的减速,主要是受到国内房地产投资下降、对外出口受阻的双重影响,上述冲击对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就房地产市场而言,与东部相比,中西部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更为合理,因而当地住宅的销售和投资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在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个省市自治区中,位于中西部的有14个,占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个数在全国的比重(20/31)。就出口冲击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因而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明显较弱。以出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指标低于8%,而在东部地区则处于50%上下,这意味着同样的出口冲击对中西部经济的直接影响可能仅为东部地区的1/6(图1)。
其次,中西部地区受益财政刺激计划的程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据我们了解,未来两年“四万亿”的投资分配明显倾向于中西部地区。以第一批的1000亿元投资为例,中西部省份动辄分到三四十亿元,而东部上海仅拿到一个亿。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希望实现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意加大对中西部的基建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基建空间相对饱和,中西部地区在轨道交通、城市管网等领域具备大规模投资的潜力,更能顺应短期内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导向。
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这些重大的国家战略规划无不试图推进产业转移的进程,但迄今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然而目前来看,制造业向内地的转移可能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投资和经济增长将得到更为持久的激励。
应对出口冲击,降低制造成本,推动产业内迁。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将劳动和资本密集的外向型制造业从高商务成本的东部地区转出,迁入人力、土地、资源成本更为低廉的中西部,同时也为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一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然而,这一良好的初衷在执行中却遇到了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困扰。廉价的资源优势,被相对高昂的物流成本所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内迁;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出海的便利条件,至今依然是中国出口的核心地带。如今,随着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基建的推开,特别是交运设施建设的加速,内地企业面向出口的物流成本将得到显著的降低,由此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落户。我们从英特尔公司将其在上海的流水线迁至成都一例中,便能窥见端倪。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将促使产业转移的推进。目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外需冲击,不仅来自于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也是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结构性矛盾激化的产物。由于美国家庭过度借债刺激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维系(详见本刊2008年10月号《美国经济:短期调整,长期减速》),中国经济面临的出口压力将是一个中长期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摆脱对外需的过度依赖,致力于开发国内需求。在此背景下,能够更有效辐射内需市场的中西部地区,为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提供更有利的地理位置,这意味着制造业重心的逐步内移将伴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而不断得到强化。
中西部公司有望享有相对更高的估值
经济冲击程度的不对称、政策刺激效应的不对称,决定了短期内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快于东部;出口产业的内迁、经济结构的内需化转型,意味着中长期内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将强于东部。我们预计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将由东部沿海逐步向内陆的中西部转移,在资本市场上,这意味着区域变量将成为影响公司估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