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国际保险业风险日趋加大

  国际保险业风险日趋加大

  Risks in Global Insurance Sector Augmented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保险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日趋加大。

  四项重大风险

  国际保险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非寿险业还是寿险业,均会面临四项重大风险。

  一是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引发的保费收入下降、保险赔付率上升和偿付能力恶化等行业性风险。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除去日本的亚洲11个国家的寿险和非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快速下跌到1.5%和-7%左右;19992003年间,寿险业和非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7%和8%,较危机前13%左右的增长率下降了50%。

  在经济衰退时期,保费收入下降,通货膨胀率攀升,包括保险欺诈等在内的道德风险加剧,均会导致赔付率上升,特别是机动车保险和火险等非寿险的赔付率。

  经济衰退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各国的资产价格也均会大幅下降,严重的会引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乃至破产倒闭。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非寿险资产与净保费之比快速下降,1998年比危机前的1996年末分别下降了14.29%、24.32%和35.00%;同时,金融危机过后,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重创会逐步显现出来。在1996年末,韩国共有17家非寿险公司和33家寿险公司,金融危机结束后的19972002年间,其中的15家保险公司进行了重组,有9家公司退出了市场,6家公司被其他公司所兼并。

  二是投资风险不容忽视。1970年以来,许多保险公司纷纷采取降低费率等措施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得承保利润占保费收入的比例逐步下滑。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是通过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予以弥补,在1990年代后期,保险业投资回报已经成为决定行业盈利与发展的关键。

  非寿险方面,20002002年间,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2001年美国“9.11”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非寿险业因股票投资失败而损失了约1800亿美元的股本资本,比2000年底的全球非寿险业资本金下降了25%;使得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全球非寿险业的偿付能力不断下降。

  寿险方面,1980年以后,随着投资环境的日趋恶化,垃圾债市场和不动产市场价格暴跌,美国寿险业的投资风险迅速上升,导致寿险公司破产的数量不断增加。

  三是再保险风险。再保险对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保险公司在通过再保险来降低风险、提高利润的同时,还会面临再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当而波及自身的风险。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因再保险风险而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事件,但这一风险正在逐步增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据标准普尔的有关评估报告显示,1989年末,美国最大的30家非寿险公司占有非寿险市场的份额高达2/3左右,这30家非寿险公司的再保险数额占其资本金与盈余之和的68%,其中,再保险数额占其资本金与盈余之和的比例在5家非寿险公司中高达200%强,有10家的比例超过100%。一旦再保险公司发生系统性风险,必然会反过来波及非寿险公司,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四是监管不力也会引发保险业危机。若出现保险业危机时,监管机构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危机的继续蔓延,会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危机更趋恶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二是监管存在盲点。如,保险监管机构普遍缺乏对保险公司的母公司和附属公司进行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也就无法对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三是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权限来限制保险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尽管监管当局对保险公司投资垃圾债券等高风险投资品种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个别保险公司为追逐高额利润,会借助其母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而逃避监管限制。

  非寿险业的系统性风险

  从全球非寿险业的破产风潮看,非寿险业特有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承保周期风险和责任险风险。

  1970年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保标的物价值的不断上升,气候变化等引发风险的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风险成为非寿险业最大的风险源。19701980年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对非寿险业带来的损失额度相差不大;但1980年至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人为灾祸给非寿险业带来的损失,其中,19872001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平均损失为146亿美元,人为灾祸造成的平均损失是61亿美元,二者相差近1.4倍。2003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给全球非寿险业带来的损失占全球非寿险业损失的比重分别为87%和13%。

  承保周期风险是指因非寿险业承保结果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引发保费收入周期性上升和下降,使丧失偿付能力的非寿险公司数量出现周期性波动。承保周期的常用指标是承保利润率,即承保结果占净保费的百分比。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国家的承保周期从5年到9年不等,平均为6年左右,在承保周期处于下降通道时期,丧失偿付能力的非寿险公司数量会迅速增加。以美国为例,其非寿险业承保周期一般为79年,在19881996年的一个完整的承保周期中,偿付能力不足的非寿险公司数量从19881989年周期性高点时的近30家,迅速增加至1992年周期性谷底的60家左右,上升了近1倍。

  受利率波动加大、医疗费用增加、地产价值趋升以及薪酬水平提高等影响,全球责任险的赔付额不断攀升,成为引发非寿险业危机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2002年,全球十大非寿险市场中,责任险赔付额高达837.1亿美元,占非寿险赔付额的16.05%。19972002年间,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责任险平均损失比率分别高达99.70%、99.00%、102%和124.20%,十大非寿险市场的责任险平均损失比例高达98.20%,对非寿险业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最容易引致责任险危机的责任险业务种类是产品责任、医疗事故、金融责任以及职业操作责任。

  寿险业的系统性风险

  国际寿险业特有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承保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在承保风险方面,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承保风险,这是因为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与定价过程与其他行业相反。产出(保费收入)在前,投入(赔付和到期给付等)在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主要依据历史经验和未来判断,若将来实际赔付情况与产品设计存在较大差异,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风险。例如,英国的年金保险危机正是由于产品设计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情景假设不足等承保风险所导致。较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Equitable寿险公司,该公司主打的年金产品是按照每年提供6%的固定回报进行定价的,而实际利率水平却不断走低,导致该公司因资本金不足而无法开展新业务,进而诱发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

  在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方面,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利率振荡幅度和频率加大,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寿险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开发了许多包括理赔选择权、退保选择权等内嵌选择权在内的利率敏感性产品,另一方面主动通过资产负债错配获取高风险投资收益,致使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多家寿险公司被调低评级甚至破产倒闭。例如,在1987年,美国有19家保险公司因此而破产,1989年有40家破产,1991年51家保险公司丧失了偿付能力。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泡沫经济时期的高预订利率保单风险和投资风险不断暴露,若以1991年寿险业资产和负债价值差距为1测算,1994年资产与负债价值差距迅速上升,是1991年的1.75倍, 1998年更是上升到1991年的2.25倍,年均上升17.86%,并造成日产相互保险公司等7家国际知名的寿险公司破产倒闭。

  流动性风险是破坏性较大的一种风险。如果某家保险公司被宣布可能发生较大损失,保单持有者会通过不再续保、保单贷款和退保等方式保护自身利益,这势必会耗尽保险公司的流动性资产,并迫使其尽快以更低的价格销售非流动性资产,从而引发恶性循环,严重的会导致公司被监管机构接管乃至破产。如,美国新泽西州的相互利益寿险公司,1990年遭受了约35亿美元的退保额导致其流动性风险迅速提升,于1991年7月被当地的监管当局接管。

  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对策

  国际保险业为了防范和降低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持续完善监管机制。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静态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如,美国采用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财务分析与偿付能力跟踪系统(FAST)和RBC(风险资本)标准进行监管等。但实践证明,国外的一些保险公司在各项监管指标都能满足监管机构要求的情况下,却仍然出现了偿付能力不足乃至破产倒闭的情况,揭示出静态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式仍然存在较大缺陷。因此,近些年来,欧美保险监管机构均要求保险公司进行现金流检测和情景分析,监管模式呈现出由静态偿付能力监管向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转变的趋势。

  二是适度发行巨灾债券。由于某些自然灾害风险损失可能超过全球非寿险业的总承保能力,因此主要采用发行巨灾保险债券的方式予以应对。巨灾债券可以单一风险为标的物,也可以多项风险为标的物,为风暴和地震等巨灾风险提供重要保障。19962003年间,全球共发行了超过60种的巨灾债券,筹集了75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截至2003年末,全球共有超过43亿美元的巨灾债券尚未偿付,比2002年增长了53%。

  三是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国际保险公司致力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其下设立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专门监控这三类主要风险;二是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三是推行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原则,降低高风险资产比例;四是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防范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外汇风险、债券市场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五是通过条款设计等方式,减少保单贷款等选择权履行,降低流动性风险。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