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卢中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06月08日11:0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探寻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研讨中国参与构筑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机遇与挑战。搜狐财经作为本次论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本次进行现场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先生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
    我发言的主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天的研讨我就更多的分析一下在危机冲击面前我们怎么样冷静地分析中国应对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比较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短期的政策我就不说了,刚才张主任做了深刻的阐述,而且国务院也会不断地出台一些政策。大家看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如果形势继续变化,继续严峻,温总理讲得很清楚,我们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弹药。我就要讲讲面对危机,怎么样着眼中长期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做一些努力。
    一、我们这次面临的危机使我们内部的问题凸显。因此,中国经济需要进入修整期。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冷静,不宜把我们面临的困难过多的归罪于外部的冲击,首先是我们内部存在的发展粗放,转变不到位的问题,又遇到了周期性的回调,这是内在的原因,是第一位的。同时,遇到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叠加在一起。从现在看我们遇到了困难更多来自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事实上它的根源在我们内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弱点。要这样冷静分析问题,我们可能就比较主动,以平常心来看待这样冲击,比如说如果我们把眼光过多的盯着外部危机,怎么样减缓它的影响,我们很多工作就比较被动,很多企业就会抱怨、等待,等政府来救市、拖市,救出口,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使我们就业压力减小,使我们短期宏观波动减小等等。我认为,这些方面短期政策政府都是高度关注的,而且在不断的落实。去年已经定下来的刺激计划,那么我们现在更要更多的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需要进入修整期,我们面临的难题首先是我们的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在危机冲击下的暴露得更加的明显。
    我给大家分析了这么几条:
    一是周围性回落的指标在06年就已经分别出现了,主要是投资周期和企业的库存周期,同时回调,进入下行阶段,当时我们宏观经济分析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指出它的误差、滞后性大约是一年或半年之间。为什么没有在07年出现?我们外需条件还不错,当前GDP增长有两个点是进出口拉动的,它把我们下滑的势头抵消了,因此这一轮上升期长达六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上升期大约是三到四年就该回调,但这次长达六年。当然也有我们内部改革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回调余地扩大,一系列的机制变化和体制创新,创造了这种条件。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承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外需条件还是不错,尽管增速在回调,但是还是要进一步地努力。因此,外需条件的相对有利,弥补了我们内需回调的这种趋势,并不是说我们内在的回调没有出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是要冷静观察的。这是我们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先行指标,它是客观规律释然,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想延长到无限期就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这种准备,当回调期来的时候,我们的结构矛盾,甚至是体制矛盾等等,还有供需矛盾,各种矛盾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冷静的去思考,应对举措。抓住机遇,加快优胜劣汰,否则的话一味指望政府把上升期延长,拖市,这是主观的想法,是做不到的。而且在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我说的不好听,啊猫啊狗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这些淘汰掉。因此我说,我们应该有这种平常心来看待这次遇到的困难,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的内部问题,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进入修整期并不是躺着不动了,而是淘汰那些早就该淘汰,为下一轮增长培育领头羊,修整期是这个意思。两次战役之间,我们把打散的部队重新集合起来,准备新生军。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回调,你光说投资周期和库存周期是表面现象,深刻的原因一条是我们的要素成本上升了,长达30年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使我们地价、资源环境成本都要提升,企业行业的利润空间必然减少,这个时候增长速度放缓是应当的,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个内部原因就是前些年出现了产能过剩,在经济上升期、扩张期,暴露并不明显,05年我们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有专家提出,06年要面临通货紧缩,主要依据就是产能过剩,当然通货紧缩一直没有出现,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一直处在上升期。那么,这种产能过剩,我们观察从04年三个行业,当时要控制局部投资过热,06、05年国家公布30个工业行业当中有十一个有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在上升期没有暴露。现在它暴露出来了,跟我们短期宏观经济变化也是有关系的。在07年中央提出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在这个条件下,经济内部遇到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在收缩,供给过剩在凸显。这应该有一个冷静的分析。
    不能一味说是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导致我们的困难,现在看这是越来越明显,但是在不冲击之前,这个问题存在不存在,应该说是存在的。现在怎么样想办法,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升级来减少这个矛盾,就是中国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带来的影响。我们中国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些年大家听得比较多,就是工业化中期,有的说是工业化中后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工业要加速发展,而且重化工业还有自身的发展。首先是重化工业发展,然后是重原材料的发展。重化工业另外有一个特征就是内部自我循环,他跟下游产业链很长,西方经济学管它叫产业更加迂回曲折,就是产业链条很长。下游的变化对它来说,要传导很久,它的自我满足能源、运量、耗材等等需要。当形势变化的时候它还反应不过来,它还在运转,在扩张期它就加速扩展的特色,在下行期它反应得比较晚,但也加速下行。因此这种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带来中国这一轮的下调。大家看,中西部中重化工业高的地区反应比较慢,感觉到的困难也并不轻。这就是我们分析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回调,为什么会进入下滑比较猛的时期,当然是叠加的原因,外需下降的影响。我想这是中国进入修整期的认识,这是个人的分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二、在危机冲击和经济回调面前,我们需要对转变发展方式再做一番梳理,就是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第一条:我们要进一步审视发展方式的缺陷。我们前面讲到的,两个内在的原因,就是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产能过剩凸显,它的背后就是粗放发展的方式导致的。我们节能降耗的目标提出了很长时间,确实有一些成效,但是跟西部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家都趁势上去,怕失去机遇,因此该脱淘汰的确实很难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就逼着我们深刻的反思,原来这种方式我们怎么样加快转变的步伐,怎么样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动荡中避险再出现这种覆辙。
    第二条:就是抓住机遇,推进结构优化和升级。结构优化并不是政府意志,是市场优胜劣汰,在回调期冷的时候,就容易淘汰掉,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什么矛盾,政府的“保就业、惠民生”和淘汰落后两者协调起来,也可能为了“保民生、保就业”把该淘汰的统统又保下来了,这怎么办?这是一个矛盾。所以我想,我们政府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钱应该花在哪里去?需要好好的琢磨琢磨。
    第三条:我们要抓住这次危机,争取吸引外国资源,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外国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储备资源。当然我们想吸引外部的战略资源也不是那么容易。最近我们知道,澳大利亚否决我们的中铝公司的合资协议。我们想吸引外国的人力资源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机会,我们有这种巨额的外汇储备,确实要想一想,怎么样更为灵活、更艺术地用来吸引外部的资源和智力资源。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
    第四条:抓住这次机遇,促进区域合作和合理布局。过去区域布局大家都知道,产业同构比较明显。最近这几年由于重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地方不顾资源承载能力,盲目的扩大重化工业。其实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这个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使我们过去过于重复的、低水平重复、没有特色的地区布局,加快重组。比如说东部沿海城市,外向度比较高,它对世界经济冲击感受更为明显。那么我们怎么样扩大跟腹地经济合作?腹地他们的感受到比较晚,他们的发展阶段与东部不一样,这样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我们怎么样通过这种区域重新布局,来增强我们的内需的潜力和回升余地,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五条:我们还要积极的思考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完善我们创新和监管机制。我们可能从美国的金融危机当中得到了很多教训,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我想我们在这里应该以更加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吸取教训。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次危机中,国家采取了大规模、速度、力度都很大、很快的刺激计划。但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反映,主要的受惠者不是他们,而是大中型企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金融创新远远不够,我们的创新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当然不能盲目的搞美国衍生金融品的创新,首先要思考国内,金融机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有金融服务体系都不适应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说我们要保民生、扩内需,大量的民营小企业是吸纳就业,主要来源是创新主要的发动者,是承接大中型企业结构转型的承接者。我们怎么样创新金融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你怎么样应对危机,简单的加强监管就够了,显然不是的。因此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是创新和监管并举,甚至在我们的创新不足的领域要加大创新的力度而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
    第六条: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现在关键领域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是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包括考评体系。一个是财务体制,一个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一个是土地管理体制。这四项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这方面我们有更大的突破,实质性地推进,我个人认为对促进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提供基本的体制上的保障框架。
    这个结论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我们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谨防在反周期背景下故态复萌和死灰复燃。
    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战略决策。
    十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三条:
    第一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投资、消费个出口协调拉动;
    第二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转向第一、第二、第三协调拉动转变;
    第三条:主要依靠增长物资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着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方向是比较明确。
    我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抓手还是节能减排,我们要按照,这些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期末达标,这是一个抓手。我个人认为节能减排是一个牛鼻子,我们需要短期政策和中长期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体制保障。还有一条特别需要注意,就是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务求取得实效,避免因为短期经济波动,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教训是很深刻的,而且我们已经多次遇到了。
    到了“十一五”期末,我们看到经济是上来了,但是节能减排、控制耕地减少、环境质量改善一系列指标都没有完成任务。所以“十一五”规划又明确的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面的一系列要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跟“十一五”期末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在今年明年年度工作中,放松,转变崩法方式的,我估计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是一纸空文。
    我想点一下题,我有这么几个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第二,改革以流转税为核心的财税体系转向资源环境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机制,同时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消费者来说,在垄断者面前来说永远是弱势群体,政府必须同时推进,资源价格机制改革,要努力减低成本,改善服务。
    第三,鼓励自主技术创新的综合配套政策。不光是供给政策,还有需求导向的政策,使产学研用各方都能够拉动技术创新。
    第四,完善功能引导性产业政策,不是部门区别对待的歧视性产业政策,也就是能源、技术、排放、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对所有部门和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歧视,不能网开一面。没有所有制的区别,无论是国有企业、外企还是民营企业,不达标一律不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发现了一定要期限整改,整改不达标就要退出这个市场。不能是部门歧视,部门歧视就是对某一个部门优惠,对另外部门是歧视。
    第五,研究制订可持续发展贸易战略。在经济、社会、环境几方面都要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外贸发展的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方向或者是依托。
    最后还要完善有利于绿色消费、文明适度消费的政策。十七大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就是有利于资源优越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包括消费者,不光是生产者、投资者、建设者还包括的消费者。国内的民营经济去收购通用悍马,与这一点是直接违背。它不符合绿色消费的导向,如此大排量、大消耗的,跟我们绿色文明有什么符合之处?这需要深刻的反思。
    最后我们企业如何应对危机?这是第三点部分。
    第一,要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特别是要重视组合创新。就是产业链上下游要组合创新,过去是竞争对手我们可以结成战略同盟,共同规避创新的风险。
    第二,依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修订本企业发展战略。
    第三,跟进投资刺激方案开拓新的市场。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发展战略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四万亿中找市场。
    第四,利用产权交易所这个平台促进企业并购重组。
    第五,抱团实施“走出去”投资战略,自己形成小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到外国去开拓资源,规避风险。
    第六,抓住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完善合同,避险机制和内部的管理结构、管理人才、管理组织。把价格和汇率风险趁机锁定,然后培养适应这种要求的国际经贸和法律人才。
    最后是壮大独立品牌和合理配置生产布局。这是鄞州区民营企业给我们的启发。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野)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