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王志乐:在经济危机中推进企业改革与开放

2009年06月09日10: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第二届中国开放论坛,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探寻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研讨中国参与构筑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机遇与挑战。搜狐财经作为本次论坛的战略合作伙伴,对本次进行现场报道: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开发论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来探讨怎么样开放,我的题目是在金融危机中推进企业改革与开放。

  我觉得要了解这个情况应该了解一下全球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9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冷战结束,出新了全球市场,这样一个新的局面,使得跨国公司、全球大企业做了非常深刻的调整。按照我们研究所的跟踪调查,他们在这个十多年出现了三大变化:一个是全球性战略。过去叫跨国经营,现在实际上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思路,全球的经营战略。管理模式也变了,从过去以一个某国为总部,中心辐射的管理转变为全球的网络。理念也变了,从过去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到现在强调的是全面包括社会、环境责任和全球的,不光在自己的国家还在投资所在国承担责任。我们到外国投资,如果光想把东西拿回来,不为当地负责,在当今世界是要被排斥的。另外我们发现,也有一个变量,就是一些全球化的公司他们的全球化指数,或者是跨国指数越来越大,甚至于超过了一半。也就是说,他的营业额、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海外。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出现了很多典型的公司,比如说像IBM,他三分之二的员工,将近三分之二营业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他在全球最好的最适合的地点设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采购中心放在深圳,中国的产品便宜,而且质量越来越好。他的研发实验室分布在全球有八个,他是在全球配置资源,而不是局限于我是哪一个国家。所以在统计中发现,这十多年,全球最大的一百个跨国公司,他们在海外资产比例从四分之一左右,就是从92年开始出现的时候,都不高于40%左右地。到现在都是接近60%。我就感觉到这十多年,静悄悄地发生了一种革命,跨国公司正在走向全球公司。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公司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全球性的产业,很多重要的产业现在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自成体系的发展,而是在全球布局,吸纳全球资源,进行全球整合。所以这样一种深刻的变化,使我们过去传统的一些理念,企业理念、产业理念面临着挑战。

  而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由于他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所以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市场、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率和价值。比如说我这里有一个统计,91年变革之前,全球商品出口量是3万四千多亿美元,到07年达到将近14万亿,08年14.5千亿。全球五百个最大公司的利润,91年时候大概就三千多亿美元,美国仅仅六百多亿美元,到07年高峰的时候,一万五千九百亿美元。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力重新开发,是这十多年出现的一个大的变化。但是这种跨国管理、协调却远远落后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的管理或者说金融协调或者是经济的协调,远远落后于全球的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显然一个结果,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不可能要求这些生产力退回来,要求全球化退回来,只能是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或者是我们的政府,我非常赞同刚才几位讲的,不但不应该退回来,而且要坚持改革开放来应对全球的经济危机。

  那么企业层面,要迎接这种进一步改革开放,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全球化。刚才讲到的现在跨国公司正在走向全球公司,各个民族国家的产业正在变成一个全球产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不能想用一个国家的资源跟全球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全球化水平还相当低。世界联合国每年公布发展中国家当中有100个进入最大跨国公司的水平,中国有九家进入了这一百家,意味着我们在全球吸纳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低,人家是用全球的资源进入他的链条进行生产,我们仅仅是用本内的资源这是一个反差。所以为什么坚持要在开放中定位金融危机,我们在这个历史条件下,要加大我国企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引进来,积极参与并购。

  这两年研究我发现,我国对并购境内企业抵制能力非常强。但也有成功的案例,浙江的苏泊尔,他成功引进了全球最大的小家电公司,在16个领域全面的整合,这个老总跟我说,整合的效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现在他的品牌、他的产品可以进入SEP的全球市场。像杉杉集团也成功把伊藤忠引进来,通过引进股份进行整合。这种模式我们前两年研究的不够。因为没有真正的引进来的并购,我们怎么可能有走出去的并购能力呢?

  第二积极走出去,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我的感觉,中国多数企业开始是国内企业,对外贸易变成国际公司,现在面临一个挑战,你能不能从国际对外贸易公司走向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跳跃,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但是最厉害的公司要考虑怎么样进一步发展变化全球性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而不可能像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反而抵制全球化,我认为是不对的。要进入全球产业链,在这当中提升。这是第一个问题,面对全球产业、全球公司、全球化的大发展,我们还是要坚持开放,开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引进来参与并购,再一个是走出去参与并购。再一个要深化改革,促进各类企业竞争合作。

  老子有一个重要的话,他说“祸莫大于无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没有竞争对手。我们搞企业的时候,有些管理部门甚至有些企业总是想独大,这不行。按照中央这些年的正规文件,我认为思想是很清楚的,要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26条,对外资也有很多提法,98年中央就明确提出,依法设立的外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到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实际中我们没有达到中央的要求。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很多明确的提法都是说国有资本对很多很多领域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实际上民营企业要进入非常的困难。这次刺激经济的计划,基本上民营企业也很难得到。有人开玩笑,国有企业拿到是真金白银,民营企业拿到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实际上没有得到实惠。外资企业我刚才已经提到了,这几年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他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有政府的管控,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但是有些人比较狭隘,抵制并购。我们对这进几年二十二个案例一个一个去落实,后来发现二十二个案例没有一个是真正影响国家安全的,而且发生争议本质上是中外企业利益的博弈,不是民族利益的博弈,最有名一个案例,达能和娃哈哈。他们是两个企业的利益博弈,不是民族利益的博弈。还有很多的案例,像杉杉、苏泊尔。在我们土地上学习并购的机会。所以我一段不要抵制外资并购,应该通过并购学习并购,这样我们才走出去才有可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思路上的混乱。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干了十多年,从92年以来日子好过了,又产生了一些动摇,92年关键是邓小平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以姓社姓资来排斥民营企业,也不能以姓中姓外来排斥外资企业。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改革才能有可能走向更高的阶段。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用全球的视野看企业的发展,了解最新世界企业发展的阶段,从意识形态的约束中解放,从从民族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解放思想,使我们企业在金融危机以后,有一个新的高度,迎接新的挑战。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丁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