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利益博弈 铁矿石“中国价格”梦难圆

2009年06月19日17: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祝慧

  距离传统的6月30日的谈判期限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种种迹象表明,中方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做好了谈判破裂的准备。或许,在种种利益博弈下,“中国价格”梦很难圆。

  事与愿违的粗钢产量

  其实早在去年谈判开始之前,中方是信心满满的。

其时,中钢协秘书长单向华明言,今年的谈判不会在2008年的价格基础上进行,谈判应该根据2007年所制定的价格基数进行,“2008年的价格混乱局面,决不能在今年重演”。

  让单尚华如此自信的是,从2008年10月份开始,铁矿石供应市场五年来首次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中方有着谈判的筹码:铁矿石库存高企、主流钢厂集体减产导致铁矿石需求量大幅减少。

  然而,随后的几个月,事与愿违,粗钢产量持续高位。据统计,5月全国生产粗钢4645.97万吨,同比增长0.57%,日产粗钢149.87万吨,环比上升1.86%,日产水平创年内最高。

  与此同时,世界钢铁协会(WSA)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前4个月,全世界纳入统计的66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累计3.54亿吨,而其中中国就有1.71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万吨。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余国家和地区此间粗钢产量为1.83亿吨,同比减产1亿吨以上,降幅超过三分之一。显然,在其他国家减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的时候,中国却在增长,高产量的背后必然是对铁矿石的高需求,这对铁矿石谈判并不利。

  一方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一方是高度垄断的供给方。多年的交锋,中方多因巨大的需求而最后落败。而今年,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强有力的谈判筹码,优势似乎仍在供给方手里。

  持续上扬的钢价

  实际上,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粗钢产量在这几个月依旧保持增长的背后是钢铁价格的连续上涨。

  6月10日,就在巴西淡水河谷宣布与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制铁达成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格协议的同一天,宝钢传出下月将全面上调钢材出厂价的消息。对于宝钢的此次调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宝钢调价有一定的滞后性,既有对后市的预期,又包括对前一阶段市场走势的回应和消化。所以综合来看,宝钢对后市总体是乐观的。

  毫无疑问,作为国内钢企老大的宝钢的调价有着风向标的作用,其涨价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行业的趋势。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当周,中国钢材价格连续第八周上涨,且短期内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正是出于对于钢铁后市的看好,钢厂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开始积极地进行复工和扩产,甚至已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存货。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预期今年长协价格可望降幅达到40%,一旦达不成预期的降幅,钢企的生产成本将提高,这样就只能通过涨价来转移这部分成本,在市场看涨时顺势抬价。

  不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总之,钢价的连续上扬带来了铁矿石进口的高潮。据海关最新统计,今年前5个月累计进口铁矿石2.41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7%。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利于中国钢厂与国际矿业巨头持续僵持着的铁矿石价格谈判。

  各方利益博弈

  今年,宝钢是第6次代表中国钢企参加国际铁矿石谈判,也是其第4次被日本夺走首发权。在此前的5次谈判中,除2007年外,每次均以“中方被迫接受”结束。

  对于以宝钢为首的代表团的连连失利,国内中小钢企叫苦不迭,在他们看来,之所以铁矿石谈判,屡谈屡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型钢企不尽力。

  对此,不少专家也认为,除了客观原因外,国内企业表现的不统一也是谈判的一大制约因素。“比如宝钢,其作为谈判代表,在谈判过程中还提钢价,这给别人留下了把柄。”

  “中钢协更偏重代表大钢企的利益。此前,铁矿石行情上涨时,大型钢铁企业倒卖铁矿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从现货市场获取现货矿。对于他们来说,就算价格再高,也可以转移到我们身上,所以他们不愿意全力去谈判。”这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于中国谈判代表团的共同评价。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信任,中小钢企纷纷打起自己的小算盘:赶紧利用铁矿石行情低迷的机会,购买长协价铁矿石,以免往年的情况再次重演。

  其实,铁矿石博弈方一共有三方:以中钢协为代表的中国大型国企;力拓、比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这类大型铁矿石生产商;中国中小钢铁厂和中间贸易商。

  这博弈的三方,大家都有资格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其中以中钢协为代表的中国大型国企以及中国中小钢企其实是更应该走到一起的,在与铁矿石供方谈判的过程中,这两方联合谈判机制的乏力,才是我国钢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屡战屡败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样的现状,中钢协是有意识到的。为了营造有利的局面,其不仅积极推动国内钢铁业重组,而且不断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更是积极协助“限钢令”的实施。然而,由于牵涉利益方太多,种种作为都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现实依然没有改变。

  不管怎样,就算中钢协已经做好了谈崩了准备,但这个结果并不会给市场带来多大的利好。如果谈崩了,大企业可能并不会真的将几百万吨的长协矿变成纯现货市场上的价格谈判,因为要谈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价格实在是费时费力。其中的波动,不仅钢厂受不了,矿商也同样受不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专家的建议是,找到一个使钢铁产品和铁矿石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合理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实现“共赢”的结果。

  的确,对中国而言,建立一个有远期价格以及现货价格的定价透明的市场来取代一年一度的谈判或许会更好。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213。

(责任编辑:祝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