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全球经济明年复苏 看好新兴市场股票

2009年07月01日08: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全景网-《证券时报》 作者:郭 蕾

  世界银行6月22日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负的2.9%,为二战以来首次将全球经济增速调至负值。2009年已过半,下半年及明年全球经济如何判断?股市未来走势有何预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策略师浦永灏。

  全球经济明年复苏

  证券时报记者:瑞银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如何判断?

  浦永灏: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指数、日本央行短观报告、欧洲委员会商业景气指数等各国领先经济指标都出现企稳的迹象。我们对全球2009年和2010年的GDP增长预期分别是0.8%和2.8%。对美国、欧元区及日本今明两年GDP增长预期分别是-2.2%和2.0%,-4.0%和0.2%,以及-6.0%和1.5%。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比想象的好。过去我们认为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美国经济才能见底,现在我们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见底的可能更大,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可望恢复正值。

  大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放缓程度要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这些国家的内需相对保持强劲,尤其是在巴西、中国和印度。而且,中国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将有力支持亚洲地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我相信亚洲相对全球其他经济体系,更能持续而强劲地从金融危机谷底反弹。我们预期经济复苏将由中国带动,其经济刺激措施将是主要的增长来源,瑞银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速将达7.8%。

  证券时报记者:过去为了刺激经济,各国央行制造了大量流动性。有迹象显示通胀升温,各国监管机构都在酝酿“退出策略”。您估计何时出台较为合适?

  浦永灏:各国央行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考虑制造了如此庞大的流动性应如何收回,同时又担心经济复苏未走稳之前过早采取“退出策略”,扼杀了复苏的绿芽。我个人认为,各国央行会吸取日本的教训,宁可宽松程度过一些,待确定经济稳步复苏后,央行会通过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收回短期票据等方式慢慢收回流动性。而且政策出台前,各大央行也会通过各种途径事先向市场放出口风,让市场有所准备,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美元将结构性走软

  证券时报记者:瑞银如何判断美元未来走势?

  浦永灏:长远看,美元会缓慢贬值。未来12个月美元将持续弱势,除非经济复苏是“L”型的,或再有重大突发事件令经济再度陷入衰退,否则美元不会大幅反弹。

  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增加了长期通胀风险,美国的长期通胀将远超出实行更具可持续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复苏,市场参与者将日益重视如何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作出打算。仅此一项就将给美元带来结构性压力。此外,我们还认为美元收益率将很低,因为决策者可能长时间保持低利率。

  证券时报记者:面对美元的结构性走软,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处置庞大的外汇储备?

  浦永灏: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政府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他们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与此同时,除了美元资产,他们没有太多其他选择。发展中国家只能慢慢减持。我相信未来新兴市场国家,会通过鼓励企业海外并购、购买海外资产等途径,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个情形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很相似。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力度加大,这是长期的趋势吗?

  浦永灏:是的。中国别无他路。我们目前面临两难局面,海外并购可能未必有足够的经验,不并购,手中的美元又在贬值。但在我看来,到海外去收购企业,刚开始可能要吃点亏,多交点学费,但总比死守着美金好。最近国内政策也在鼓励企业进行全球拓展。目前海外企业估值不算太高,不妨先被动持股,一方面能享受股息,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一些海外并购和管理的经验。

  看好优质债及新兴市场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您看好哪些投资品种?

  浦永灏:我们认为投资级债券可实现强劲回报,今年余下时间其表现将超越政府债券。我们建议加仓公司债,重点应放在优质的投资级债券。另外,虽然新兴市场股票估值相对于全球市场已不再有明显折价,但我们认为新兴市场股票将延续其出色表现,因这些市场的经济周期势头强劲,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我们建议,下半年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比重,因为复苏的确即将到来。一旦最终市场确认这一点,市场将从超跌水平恢复正常。

  证券时报记者:您目前看好新兴市场哪些行业?

  浦永灏:未来3至6个月,西方有大量资金会流入亚太区,因此亚太区的银行、地产、大宗商品及能源相关股份会有不错表现。中国的消费股虽然目前估值也不低,但长期增长的潜力更大。

  证券时报记者:商品价格是否会继续上升?

  浦永灏:最近商品价格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美元疲软,再就是流动性泛滥。未来商品价格的走势主要还是要从供求两方面看。需求方面,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需求并不强,很多是投机性的需求。但供应方面,去年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后,很多生产企业都停产或减产,因此明年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