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高额利润预期驱动 国企正成为“抢地”热潮主角

2009年07月06日08: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携资本与政府资源双重优势的国有企业此次来势汹汹。

  40.6亿元,广渠路15号地花落方兴地产;38.1亿元,保利地产拿下重庆鸿恩寺地块;19.6亿元,成都中泽置业将奥运村乡地块收入囊中……在这些频频出现的地王背后,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已然显现:国企正成为此轮抢地热潮的主角。

  在这些企业中,既有以地产为主业的国企持续发力,也有一些主营业务非地产的大型国企高调现身。

  就在记者发稿前,北京一家大型房企的拿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将全力冲击7月6日进行交易的北京大兴地王。
该企业系北京市国资委直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显然,国企正逐步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主力。

  “今年以来,国内信贷呈爆发式增长,而银行信贷更倾向于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一位供职于某央企的经理人告诉记者,国企资金的充裕,这是其频频搅动土地市场的主要原因。

  国企风光无限

  “潘总,今天是不是很无奈?”广渠路15号地拍卖结束后,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被记者“抓”了个正着。

  潘石屹笑而不答,但是笑得很无奈。

  在6月30日的竞争中,SOHO中国的每一次举牌都会立刻遭到远洋、保利、方兴、首开等多家国资房企的“围剿”。当价格飙升至35亿元之后,这样的情形更加明显。每一次举牌,SOHO中国的决策团队都会经过多次计算和长时间考虑,而保利、方兴则似乎不假思索地跟上,丝毫不给对手喘息的空间。当报价行至39.4亿元,SOHO中国退出竞争。

  兵败竞拍场的潘石屹之后在其博客中写到:“北京土地市场的泡沫的确已经出现了。”

  而在广渠路15号地竞争中笑到最后的方兴地产,是国资委直属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化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注册资本近7亿港元,2007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和持有众多商业地产项目,其中不乏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等地标性商业项目。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夺地大战中,有国资背景的房企笑到最后的情形并不鲜见。

  6月26日,经过46轮角逐最终以19.6亿元拿下北京朝阳区奥运村乡地块的成都中泽置业,则是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下属子公司,后者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也是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此前曾参与广渠门外10号地的拍卖,成为拍卖会上富力地产的最强劲对手。

  此外,保利地产、华润置地、绿地集团等国资地产企业近期也频频在土地市场出手。

  中信证券地产分析师陈聪表示,在高额利润预期的驱动下,“国字头”和“中字头”的企业纷纷高调进军土地市场,成为这一轮抢地潮中最风光的主角。

  巨额信贷助力

  “回想2007年的那一轮抢地热潮,还有更多港资和民企参与,如和黄、九龙仓、恒大、合生等。”一位业内人士感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些当年的地王争夺者已经没了身影,资金实力更加雄厚的大国资高调出手,地王刷新速度更不逊色于2007年。”

  中金公司的相关报告也认为,“国资背景企业占多数”是此轮地王热潮区别于2007年的最大标志,未来更多的拥有信贷和融资优势的国有企业将逐步提升在地产行业的市场份额。

  “国企之所以敢于天价拿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资金实力的雄厚。”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表示,今年大规模放量银行信贷资金更是让它们“如虎添翼”。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新增贷款或接近7万亿元,全年新增信贷规模也将不断突破预期。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此天量的信贷规模,其大部分都流向了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企业。

  一家银行的资深信贷负责人也证实说,在这一轮银行信贷大潮中,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有国资背景的国字号企业,“它们符合政策导向,又和国资捆绑在一块儿,银行放贷风险较小”。

  由于信贷资金流入导致的流动性充裕,让这些国资企业在资金腾挪上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以方兴地产为例,据其2008年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方兴地产手持现金63亿元。今年2月,通过大股东配股融资27亿元,3月配股16.3亿元。加之今年获得的245亿元的高额授信,方兴地产在竞争广渠路15号地之时,资金可谓相当充足。

  改写市场格局

  “国家强调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支柱与非支柱是有区别的,这好比原来房地产业是经济后院的一棵树,现在变成屋里的一根梁。原来自由生长,民营经济有一定话语权和定价权,现在变成国家主导,定价权和话语权当然要向国资倾斜。”经济学家金岩石说。

  一位大型央企的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自2006年之后,主营业务非地产的央企和大型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限制就已经取消了。而自去年11月之后,有关方面对国资进入房地产业更是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特别是出口大幅下降导致多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凸显,很多作为行业龙头的央企、大型国企的企业效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所以试图通过进军房地产行业或者提高房地产市场占有率,来拉高企业利润率的发展战略就会显现出来。

  以中化集团为例,其在2008年年报中表示,2008年外部环境剧烈动荡,到4季度,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速下降。在此情况下,公司将以坚持不懈的战略转型应对冲击。

  “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还是更高一点的。”记者采访的多名房企高层均认同这一点。

  此外,国资的大举进入,未来对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冲击作用也绝不容小觑。

  “国资企业大笔资金砸进来,已经推高了地价的预期,东四环边上的地价都达到了16000元/平方米,那么未来北京CBD核心区域的中服地块该卖到什么价格?”业内人士质疑。

  但这仍只是影响的冰山一角。试想,如果进军地产只是一些国企的短期行为,它们只是在此轮楼市上涨中分一杯羹的话,那么推向云端的房地产市场由谁来接最后一棒?如果是企业长期战略的话,那么面对具备资本与政府资源双重优势的国资企业,行业中的中小房企又将如何抗衡?这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人才配置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显然,对于躁动不安房地产市场来说,国企的高调加入无疑增加了其未来格局的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