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陈晓谈国美30亿融资始末 考虑最多的是稳定

2009年07月06日10:2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停牌7个月,国美电器带着美国私募基金贝恩资本融资的18亿港元,以及另外配售增发14亿港元的计划,在香港股市复牌,6月23日复牌当天涨69%。国美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晓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美已经走过最危机的时刻。
”2008年11月19日国美电器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刑事案件被北京警方带走调查,陈晓临危受命,回顾过去七个月的经历,陈晓感叹,“这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这个中国传奇企业在这7个月中经历了什么?离开黄光裕的国美以及陈晓的下一步会是怎样?

  国美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家族式企业

  《中国经营报》:6月30日国美电器在香港举行股东大会改选董事会,国美电器副总裁孙一丁获选出任执行董事,而新引进的投资者贝恩资本获得的三个非执行董事席位的人选尚未公布。董事会格局的变化往往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你如何评价国美新一届的董事会?

  陈晓:国美电器新一届董事会将继续保持11名董事的设置,但有两个改变。第一个变化是增加了一名执行董事,就是公告中提到的国美副总裁孙一丁。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决定?因为国美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董事会认为应该让更多的管理层代表进入董事会,这也意味着董事会对公司未来的管理与经营将参与的更多。

  第二个变化是完成注资进入国美电器的贝恩资本,可以在国美电器董事会获得三个非执行董事席位。由于该项注资是在确定此次股东大会召开之后完成的,因此贝恩资本进入董事会不在此次股东大会审议范围内,将稍后公布。我们希望贝恩资本在商业行业的经验以及他们在全球商业领域的深层次理解,可以在董事会上代表更多不同利益的声音。我们相信这样的董事会格局更适合国美目前的发展状况。

  《中国经营报》:数据显示,黄光裕家族至今仍持有国美36%的股份,即使不参与增发,仍将持有至少29%的股份,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虽然国美电器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中并没有黄光裕家族的身影,但外界普遍认为,董事会中的执行董事王俊洲、魏秋立及孙一丁均为“黄氏家族”的“嫡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光裕仍然控制着国美电器?

  陈晓:国美未来的管理与经营一定是在职业化团队的带领下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很多民营企业做不到这一步,而国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完成了这一步。

  过去七个月国美经历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美业绩大幅下滑,而黄总的事正好出在这个时间点上,是双重危机,因此国美管理层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从这个过程见证了国美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同时,也验证了一个状况——国美其实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家族式企业,国美管理团队是很高效的、很负责任的。尽管在过往的七个月以前,这个管理团队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地发掘。

  客观地说,以前这个管理团队只是一个执行团队,在以往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个团队参与的成分确实不多。原因大家都应该理解,在许多民营企业执行层和决策层是两回事,所以很多优秀人才只在执行层通常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中国经营报》:从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被警方带走,到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办首次证实“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调查”,期间有8天的信息“真空期”。但是国美在11月21日就成立了由你挂帅的七人决策委员会正式启动紧急预案。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国美内部的决策与管理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三年前国美收购永乐时,你几乎是单枪匹马地“空降”至国美,这个特殊时期对你的领导力也是一种考验。

  陈晓:事件刚发生时,我们跟外界一样联系不到黄总,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们整个管理团队都必须共同参与决定未来公司命运的决策问题。在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的时候压力是最大的。

  当时大家明确意识到,我们这个决策委员会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假如我们在那个时点上不能扭转局势的话,我们这帮人真的可能会变成“烈士”——那么一个强大的品牌、国内家电连锁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几十万员工、供应商、银行将如何面对?假如国美因此垮掉,会演变为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这个责任是无法承担也无法想象的。这种责任与压力激发这个团队所有人潜在的东西,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只要企业在,就是我们对社会最大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发现国美的管理团队是完全有能力去参与决策的,整个团队之间相互的理解和认识也因此达到了新的境界。所以造就了目前这样一个,可能说得有点儿过,我感觉是国美发展历史之中最好的一个阶段。

  《中国经营报》:融资完成后,外界有传闻说你可能会离开国美,你目前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陈晓:下一步的重点是可能是管理层期权激励计划。保持团队稳定的办法是让这个团队成员的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所以我们由此推出了一些期权激励计划,当然这个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细化,比如多大的激励规模,什么样级别的人该拿多少期权等等。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感觉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培养接班人,或者说能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当总裁。从规范的企业治理角度来讲,董事局主席和总裁这两个职务不适合由一个人兼任,当然现在是特殊时期。从长远看的话,这两个职务要有明确分工,来保持公司更合理的治理结构。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