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转型成功后,中国经济又会有十到二十年高增长

2009年07月09日09:4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童辰

  转型成功后,中国经济又会有十到二十年高增长

  ——本报总编辑包月阳再访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

  ■本报记者 童辰 ■王小妆 刘玉婷

  6月底,中国经济时报社长兼总编辑包月阳赴重庆作应对金融危机专题调研,在广泛走访企业家、官员和学者后,在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处得到意外收获。

  3年前,包月阳专访黄奇帆,本报刊发《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涵优化了》一文。观察重庆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可以发现这个优化的“内涵”立了大功。但是这次采访中黄奇帆没有过多谈今年以来重庆主要经济指标的亮丽,谈的主题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他特别推崇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用10年时间建构了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成为中国对抗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坚强支撑。

  “去年以来,美国政府、欧洲政府采取的处理金融危机的措施,几乎就是我们过去十年处理银行坏账的翻版——我们是十年里慢慢走的,美国是一年里把一万多亿美元打包,跟我们资产管理公司打包是一个路子。他给部分银行增加现金流,注入信用,跟我们发国债、注入银行信用不是一回事吗?他把股份制银行、上市公司变成国有控股,我们是把纯国有变成国有控股,也是殊途同归。不能说美国处理金融危机是在学中国,但至少,中国的有效治理跟美国人现在的运作异曲同工——不同之处,我们是主动防范,他们是被动应对。”

  黄奇帆认为“保八”没有悬念,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更是充满信心,但是对今后三五年中国向内需立国的转型,则认为是一个需要平常心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转型成功了,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又有一波十年到二十年的高速增长。”

  中国政府十年的未雨绸缪,造就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成为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

  包月阳:对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这段时间争论很大,包括有人质疑一些统计数据,像GDP、发电量等等,也有些机构出来做解释。您对宏观形势怎么判断?

  黄奇帆: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首先,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业本身不仅没有发生危机,而且是使中国度过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支撑、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了,立刻影响到欧洲也发生金融危机,影响到新加坡、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发生金融危机,但在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之所以有这个格局,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业在过去十年里未雨绸缪,已经做了很多的防范,所以,中国金融体系的现金流是充沛的,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率很低,金融体系的效益、投资回报也比较高,金融体系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比较完善,体系也逐渐国际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安然无恙,不仅没有拖后腿,而且成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支撑力。

  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具备持久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体是实体经济,这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收缩,使得中国的出口、外需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冲击首先影响了中国的加工贸易,然后,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到去年下半年,开始影响到国内的重工业、实体经济,使得原材料工业和各种资源加工类工业都出现困难。

  我们的实体经济的确受到严重冲击,但是要看到中国的内需市场,长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方面,13亿人从人均3000美元往10000美元走的过程本身就将创造大量需求;另外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越来越稳固,国内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健康。

  中国的保增长措施显著奏效,“保八”几乎没有悬念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保增长措施奏效显著。保增长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加融资,二是增加财政投资,三是十大产业的振兴。这些措施,都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工业经济在去年四季度是大幅度自由落体式的下滑,到今年一季度下滑逐渐减缓,二季度基本下滑见底、开始回升,预计下半年会走出一个逐步回升的轨迹。 所以,中国经济保八的目标,我是完全有信心的。在世界经济危机、大家都是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能有8%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分析这两季度的情况,一季度是6.1%,二季度也许是6.5%,大家可能觉得还不理想,就认为三季度、四季度也上不去,最后8%也做不到,我认为这过于悲观。为什么?因为去年上半年我们是10%以上的增长,三季度是9%,四季度只有6.8%的增长。由于去年三、四季度基数低,今年只要上半年在百分之六点几,下半年一定会在百分之八点几、九点几,那么加起来就是8%左右。

  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的措施,原来预计要到今年四季度才见效,实际上一季度就见效了,二季度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对形势分析比较乐观的一面。

  三个“不可能”:不可能再回到此前十年两位数增长的老轨道上

  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说,我又不那么乐观。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从2000年算起,我们GDP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是不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过了以后,我们又能回到两位数增长的状况?我认为有三个不可能:

  其一,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不可能马上恢复两位数增长;其二,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以出口为主来拉动经济发展,至少不可能出现连续六七年每年出口增长都超过20%的状况;第三,不可能继续依赖以粗放型、资源型、污染比较多的产业结构来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这三个不可能意味着,我们今年能达到8%,但是明年不可能再回到以前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从外需为主到内需为主,中国经济转轨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之所以有这个判断,在于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高杠杆化,政府过高的财政赤字、老百姓过高的消费投资。美国的银行,往往100亿美元的储蓄对应着120亿元、130亿元的贷款,也是高杠杆化。还有,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各种运作、衍生工具的体系更是充满着高杠杆化。

  高杠杆化造成了风险、泡沫,是金融危机的源头。所以,在危机中、危机后,美国人总结教训,其经济的主流就是去杠杆化,不会再回到高杠杆化的老路上了。那么,美国的市场就会萎缩,至少会缩水相当一部分,中国大规模出口欧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基于这一新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已经企稳的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必须转轨,从外需唱大戏转为内需到前台,这个转轨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没有三年五年是转不过来的。这三五年的转轨过程,中国的GDP就不可能两位数增长,中国的出口也不会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就是新的时势格局,我们要开始研究,金融危机过后去杠杆化的美国经济、世界经济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长周期影响,要清醒认识到,今后三五年中国经济的走向是以内需为主。

  美国去杠杆化,中国却需要适度增加一点杠杆化

  走向内需拉动为主,中国经济就有三个结构要调整。第一,就是我们的生产力结构。过去以出口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的产能现在要转身面向国内市场,海外加工的产能过剩,要调整为内销产品的产能。

  第二,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模式也要调整,节俭、高储蓄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转变。

  第三,中国金融界的杠杆比要转变,原来我们是低杠杆,美国是高杠杆,比如美国银行的存贷比是120%、130%,我们呢,就算前5个月额外超发了5万亿的贷款,存贷比也就是60%不到。美国是太高,应该降下来,我们就不能说美国人降了,我们也降——倒是应该涨一点,也就是说,银行可以额外再多放一点贷款。

  中国政府也一样,也可以增加一点杠杆比。中国政府以前比较稳健,不搞赤字财政,所以此前10年,财政赤字余额只有百分之十几。今年额外发了9000亿国债,债务余额增加了——即便如此,我们全部的财政性债务余额也不到GDP的20%——跟美国人的债务余额是GDP的一倍或一点几倍相比,他们太高了,需要降,而我们要增加。

  所以,美国人是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国是要适度加杠杆,如果国家资本能加点杠杆,金融资产也加点杠杆,那整个中国市场就会增加很多的资金。

  现在的消费实际上也增加杠杆了。过去老百姓消费,是提倡储蓄反对透支的,现在,住房按揭贷款是一种透支,汽车按揭贷款是一种透支,信用卡也可以透支。现在全部的透支余额只占GDP的10%左右,如果增加5个点、10个点,就是两三万亿元的消费增量,不也是拉动经济了?在消费倾向上,中美两国国民是两个极端,美国人是过度消费,我们是过度储蓄,都需要纠偏。

  外需立国转为内需立国后,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腾飞

  所以,美国要适度减杠杆,而中国要适度加杠杆,这都是国际经济关系在金融危机后的合理调整,对中国来讲,就是启动内需的过程。这个加杠杆的过程,包括政策的调整引导,包括老百姓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不是可以急就章的事,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转型期后,中国的杠杆比增加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发生变化了,中国经济由出口拉动变成内需拉动为主的结构了,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又有一波十年二十年的高速增长。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是外需立国,拉动中国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了二三十年,现在进入转轨期了,如果这三五年能够实现成功转型,变为内需立国,中国又会有十年二十年的一轮经济腾飞。那时候,中国老百姓生活达到小康,中国的企业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会更大。因为届时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会推动世界各国更好合作——以前一年的出口增加量几乎等于人家一个国家全部的出口量,贸易摩擦也很大,等到我们的内需、进口大大拉动世界经济的时候,人家跟我们的关系就更和谐了,更离不开我们了,对抗更少合作更多了。

  单位GDP耗电量下降说明经济增长结构在转变

  要用这个眼光去看经济,今年根本不需要争论这个数据是真的假的,统计局的数字是对的。事实上,因为去年上半年是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能有百分之六点几,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去年下半年是相对低的增长,那么即使下半年维持现有产能,全年叠加拉平也会超过8%。

  所以,今年保八没问题,见底回升也是客观的现象,不存在真的假的问题。至于电能消耗的多少,跟产业结构变化也有关系,因为现在重工业的产能下来了,今年拉动工业增长很重要的是消费品、轻工产品,这种增长消耗的电少;而粗放型的、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减少了,电能消耗也就减少了。今年的普遍感觉就是每万元的GDP用的电量比以前少了,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不必担心通胀

  包月阳:现在学术界对中期发生通货膨胀的担心比较大,议论也挺多,您怎么看?

  黄奇帆:从逻辑上讲,这是杞人忧天。

  如果现在经济正常运行,发那么多货币出来,一定会通货膨胀。但是现在经济是遇到了问题。美国人遇到的是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几乎所有的企业和银行都出现了资金流断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增加货币发行量,都是因应通缩形势的对策。好比现在是冰冻,温度在零度以下,我在加温,你马上说,你这么加温,夏天房子会着火的——夏天我还会加温吗?

  所以,现在美国会不会通胀?不会。明年后年呢?除非美国人到了经济高涨的时候还继续发货币——但美国联邦储备局不会那么笨,他也会与时俱进地调整。

  回过头看中国。通货膨胀有三种原因:第一,本质上是货币现象,货币发多了就通胀;第二个是供求现象,供不应求引起的物价上涨也可以叫通货膨胀,供过于求了物价就下跌;再者,用国际眼光看,又有一个汇率的现象。因为通货膨胀,货币就会贬值,但是用国际眼光看,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升值会抵消通胀伴生的货币贬值。

  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各个变量都不是孤立的,需要通盘考虑。中国现在产能过剩,就算货币发行出来,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从生产环节看,企业家不是傻瓜,不会轻易扩大再生产,产能本来就过剩嘛;从消费环节看,因为有足够多的产品供应,价格也不会猛涨。

  就眼下来说,中国物价还在负增长,说下半年突然变成正增长,也是很难出现的。这有一个过程。等GDP恢复到8%以上后,就不会再现半年放贷6万亿的情况——可能在下半年只放3万亿,全年就是9万亿。那明年会不会再放9万亿呢?基于适度加杠杆的出发点,还可以再放9万亿。但明年贷款余额总量增加了,除以40万亿的基数,也只增长20%多一点;到后年,如果还放9万亿, 50万亿的基数,那就只涨了18%左右。

  所以要相信中央的宏观调控,他们会有正确判断。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