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三聚氰胺门”周年祭

2009年07月28日09: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宋亮 傅光云

  “三聚氰胺门”周年祭

  ■ 宋亮 傅光云

  “三聚氰胺门”乳业危机过去一年了,牛奶也已经稳“坐”老百姓的餐桌。回溯一年前,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资银行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将会倒退两到三年。

对于中国乳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劫难。现在这场劫难的阴影是否已经过去?

  最新数据显示,乳品行业的销售正在迅速恢复。今年一季度,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5%,达50.9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103.59%。伊利和蒙牛已公开表示,生产基本恢复到最好时期的90%以上。看到这些“漂亮”的数据固然使业界振奋。但是我们也应该奉劝乳企,别高兴太早,“三聚氰胺门”事件的教训应谨记。

  “三聚氰胺门”事件发生前,中国乳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特征是: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蒙牛、伊利、光明等十几家企业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竞争力下滑,中高端市场份额减少;液态乳制品市场几乎被国内企业垄断;干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逐渐被国产品牌蚕食。不过,“黄金时期”太短暂。正是因为众多乳企盲目发展、漠视产业规律,酝酿了整个行业的危机。“三聚氰胺门”后,遭受巨大损失的蒙牛、伊利快速寻求办法摆脱负面影响,积极发展。

  然而,与伊利、蒙牛的“积极振兴”相比,国内其他乳制品企业发展情况还难如人意。尤其是多数中小乳制品企业,产品集中在中低端,融资困难,库存积压,销售不畅。据中国奶业协会三四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奶粉积压30万吨,库存积压的企业多为中小乳企。

  此外,中国乳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奶源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首先,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走高,导致奶农养殖效益下滑。其次,奶农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博弈僵局”仍未打破。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养殖场。第三方面的问题与标准有关,原奶收购、鲜乳制品消费等安全标准尚未制定,安全隐患仍在。

  国外的做法可否供参考?在德国,75%的牛奶加工厂属于农业合作社,奶农就是股东,产业的上下游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例如,德国北部埃德维希特市的诺德乳业是德国最大的乳品公司,股东是8000户农户,合作社的股东们坚持100%享有股权,以保证企业经营不会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避免企业偏离了“以优质产品为中心”的发展轨道。这或许为中国乳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喜的是,如今很多乳品企业已把注意力转向上游奶源。不过,中国乳业要实现真正健康发展,仍有四大问题待解:一是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二是解决企业奶粉滞销问题;三是理顺企业与奶农利益关系,建立长期互盈互利的合作关系;四是乳制品国标尽快出台,既保护消费者,又保护企业。(宋亮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分析师,傅光云系本报专题部主编)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