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能源:携带着新经济基因的革命

2009年08月03日10:0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孝德

  我们之所以将酝酿中的新能源革命称之为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新经济形态转型的革命,从现代生物学理论看,是因为新能源就像一颗正在发育中的新种子,它携带着新经济模式的全部基因。

  工业革命以来的三次技术与产业革命,都属于工业经济范畴内的革命。

因为这三次革命都是围绕着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使大规模高效率地开发地下固体资源成为可能。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地下液体资源(石油)进入生产与生活成为可能。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同前两次革命相比,带来许多结构性的变革,我们曾认为这是对传统工业具有替代性的新经济形态的革命,事实上信息技术革命仍属于工业范畴的革命。因为信息技术革命解决了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当代工业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证明,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困扰工业经济的能源与环境危机问题。

  而目前正在酝酿的新能源革命,从一开始就触动了构成工业经济逻辑起点的革命。在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如果将这个理论分析逻辑向下深入,则会发现,决定人类采取什么生产方式的最初始原因,来自于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需要的自然资源类型。即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以什么方式、使用什么工具,也就是以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从事经济活动,取决于在当时条件下人类所能最大限度利用的资源的类型。从这个意义上看,不同资源类型,就像不同的种子一样,携带不同经济形态的基因信息,由此构成不同经济形态的逻辑起点。

  构成古代农业经济的逻辑起点是土地资源。围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三种知识和技术:一是满足适时播种与收获的关于农时的古代天文学;二是满足优化种子、利用地力的农学技术;三是满足耕种土地需要的工具制造技术。由土地资源决定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分工简单、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所以自给自足就成为农业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生产方式。

  在由人与天时、地力构成的农业经济活动中,由于天时与地力构成的自然力远大于人力,决定了如何认识与利用天时和地力成为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对作用于土地资源的工具创新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即使在工业化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替代的是人力,而不是对自然力的改变。所以满足简单工具制造的手工业与满足分工简单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自给自足为主、简单交换为辅的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只可认识、不能控制的“天时”对农业生产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形成了农业文明时代特有的建立在崇天、敬地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在天控制人的逻辑框架内形成的君权神授(神就是天)的古代集权制政治体制,也自在其中。中国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中心,中国的古代文化与科技,都是在如何认识天时的框架内形成的。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起点的周易与太极理论,都是与天时有关的对宏观宇宙感悟的智慧表达。农业经济时代也是因在农业经济的框架内无法解决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人口矛盾而结束的。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构成近代以来工业经济的逻辑起点。以欧洲开辟的国际贸易为历史起点,大规模纺织品生产形成对机器的需求。蒸汽机的发明与制造形成对铁矿、煤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直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引发的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使不可再生资源成为工业经济的逻辑起点。围绕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知识、科技与生产体系:一是围绕认识矿物质结构与成分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基本的三大学科——物理学、化学与数学。二是围绕加工与利用矿物质形成了工业经济的三大基础产业——原材料加工业、重化工业、机械制造业。三是适应这样一种大规模、分工链条长的生产,形成了建立在分工协助基础上的工厂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与可控制的微观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人力远大于自然力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人为自然立法、天人对立的文化观。

  新能源革命正是在现代工业经济的框架内无法解决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的世界性难题而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从不可再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转换,这不仅仅是能源形态的转换,而且包含了导致整个经济形态变革的新逻辑起点和新基因。从传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从非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的转换,当代人类面临着一系列转换:

  一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与知识体系的转换。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学与知识体系是围绕如何解构与认识、控制非生命系统中的微观世界而形成的。由于太阳能、植物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具有生命特性的流动性、宏观性、不可控的存在,所以我们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一种宏观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学、信息学、智能学等新兴学科与知识体系来支持。

  二是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本经济向生态经济时代的人本经济转换。工业经济产业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以物力替代人力的体系,可以说工业经济是物本经济。而建立在生态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基础上的对新能源利用的现代经济体系,则属于人本经济的范畴。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人控制的物力来征服世界的,那么,生态经济则是在以人的智能、技术与文化在与世界和谐相处中利用世界可再生资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经济属于人本经济。

  三是从人与自然对立的文化观向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文化观转变。当代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决定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在与自然的平等相处中,才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表面上看,非生命态能源向生命态能源的转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当代人类向农业文明时代的回归,但这种回归,是当代人类已经经过工业文明、认识并驾驭自然的力量大幅度提高之后的螺旋式回归。

  如果以新能源为逻辑起点引发的新经济革命能够成立,那么在此基础上也必然形成与新经济适应的政治、文化与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经济革命自然也就包含了人类文明模式的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