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能源刚性需求

2009年08月18日07:2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林伯强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城市化所需的大量高耗能产品只能靠国内生产满足。如果政府力争保证8%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就不会中断。只要城市化进程不变,短期的需求增长波动不会影响长期的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态势。

  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能源消费都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这让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能源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能源需求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能源战略规划。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从现在到2020年,是一个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和能源战略调整都必须从现在开始。

  世界大约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程度是经济由贫困向中等收入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准。国际经验表明,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即城市化率在20%~70%之间,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人均耗能和能源强度在同时期快速上涨。当城市化完成以后,产业结构转为以第三产业为主,能源强度也随之下降,人均能源需求进入相对缓慢增长甚至平稳的阶段。

  2007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而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以上,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5%。上述事实说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

  近期,中国的能源发展动态也表明能源消费在快速增长。2003~2008年间,各年能源消费总量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究其原因是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也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城市化引起的大幅能源需求增长是中国能源可持续问题的关键。

  各国社会条件不同,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会有所不同,但这一进程是每个发达和中等收入国家都经历过的。如果没有出现大的灾难性问题,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概还需要11年(到2020年)。愿意并且真正理解这一阶段的能源消费增长和能源消费刚性问题,是制定有效的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必要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国经济往往同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逐渐从农村脱离进入城市,呈现出明确的专业化分工特征。专业化生产意味着,生产者不能为自己提供全面的商品和服务。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市场和交换行为。城市化进程通过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以获取相应规模的效益。城市化进程使大量人口从农村脱离,集中到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要素不断在城市进一步集中。

  现代工业分工需要将各种要素运输并集中在城市,完成生产后再将产品送至消费地。因此,需要为市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高效、便利的运输体系。

  2008年全国城市化率为46%,与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相距甚远。预计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在2020年左右告一段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到2020年,估计中国大约有3亿人口将迁移进城市居住和工作(相当于目前美国人口)。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口的3.5~4倍,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水泥和钢材只能在国内生产,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为中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钢材和水泥。即使技术进步有可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经历一段刚性的高增长阶段。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电力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将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也曾经出现过。比如,在工业化阶段,日本和美国的电力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基本上都是1比1的关系。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高能源消费增长基本不受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尽管日本能源极度匮乏,日本的工业化时间比美国快3倍,其工业化阶段的能源消费增长也比美国快了3倍多,工业化时间缩短只是意味着能源集中消费,无法回避能源消费的刚性问题。

  因此,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至少到2020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和电力消费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能源需求的刚性问题,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十二五”规划的能源规模;就可以把握中国整体污染排放的量;就需要准备应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从而制定相应的能源政策。

  

(责任编辑:丁芃)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