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

2009年08月18日10:4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中国,什么条件算“中产”?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议阶段。

  在中国,有多少人是“中产”?这个问题专家已经给了咱们答案。

  近日,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眼下,中国的中产阶级占22%-23%,并以每年1%的速度扩展。
陆学艺强调,中产阶级跟收入多少无关,而是要根据你占有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多少来判断。中产阶级是稳定的消费者,现在买房买车的就是中产。

  尽管陆教授说中产跟收入多少无关,但显然,要成为“稳定的消费者”、要买房买车荷包必须先鼓起来。虽然“前些年出租车司机挣钱比教授还多,可教授拥有文化资源和社会地位,所以算中产,而出租车司机不算”,但要是现在教授还年年挣不到出租车司机那么多钱,而咱们还坚持说他们是中产,恐怕教授们也不干。中产跟收入、特别是跟可支配收入绝对紧密相关。

  而说到“可支配收入”,咱们得说明白,这跟统计局说的“可支配收入”那还不是一个概念,这儿指的是您手头到底有多少可花的、敢花的钱。举个例子来看,1-7月份,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28元,而7月份,北京四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平均售价是17478元/平方米,四到五环间是16663元/平方米。如果小两口想搁四环边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57万元),俩人得不吃不喝29年。如果靠贷款,得不吃不喝近6年才能攒够首付31万元,再向银行贷款126万元,如果选择30年还清,每月还款额是6100元——比他俩的总收入还高1600元。咱们都知道,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收入是算术平均数,所以一向比真实的中间收入(中位数)要高一块儿,但即使按这高一块儿的平均收入来算,咱们也不难发现,要是不啃老,靠这样的收入买房买车基本属于空谈。而对那些收入更高一些、领子更白一些、也就是所谓中产而言,买了房(还不算给父母看病,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意味着消费能力被锁定N年,就算您不是只为房子活着吧,您也没有太多余钱去旅游、去投资、去充电,相信这些人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既然谈到收入,当然要说说怎么挣到这笔钱。按陆教授的观点,劳动趋于高级化是当下社会的特点,这没错,但有时收入跟高级化的劳动或者说技术含量并不完全相关。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而今年上半年,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高于企业3个百分点——同样是企业,当地方政府纷纷下调工资指导线的同时,多又提出垄断企业的工资涨幅原则上不能突破9%(或12%),这是什么概念?此外咱们还可以想见,工资是钱,奖金是钱,福利收入、隐性收入、休闲时间乃至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是钱,一个公务员(或垄断企业员工)跟一个私企员工,即使工资条上看每月都挣5000元,相信常常心怀焦虑的后者也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按陆教授的观点,在中产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很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农民,让农民到城里当工人或从事三产,把户籍“紧箍咒”摘下来。但实际上,户籍问题是个伪概念,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农民企业家会在乎不是城市户口吗?一个京沪户口的失业工人想到长三角、珠三角那些富裕起来的村子当农民人家要你吗?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扩大中产化,都不是要减少农民,而是要减少没有社会保障、找不到非农工作的农民,在工商业兴起的农村,农民也能中产,在社会保障很低的城市,有户口的市民照样离中产很远很远。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关键是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觉得自己较富足、有保障、够休闲,干巴巴的中产阶级占23%的数字并不能证明稳定,因为真正的稳定在人们心里。(毛颖颖)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马丁)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