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成品油价格的改革逻辑

2009年08月18日18:0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 袁宏明

  7月29日零时起,中国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相当于每升降低0.16元和0.19元。

  这也是自去年12月19日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正式实施以来,国家第6次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而调整国内油价。

  很多专家认为,随着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公众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将会“习以为常”。

  新机制鼓励节能

  2008年给全球能源行业留下了深刻烙印,在石油投机商炒作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双重影响下,石油价格坐上了“过山车”:7月初达到每桶144美元的高位,迅即掉头向下,到岁末跌幅已超过70%。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国际油价最高点又恰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肩负成品油保供任务的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蒙受了巨额损失。同时,国际油价大涨大落也给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敲响了警钟。

  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给僵持了十几年的中国燃油税改革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

  2008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并正式实施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此举堪称中国能源价格进一步合理化的里程碑。

  新机制基本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原则,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根据新的价格机制规定,我国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以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在加工成本和税金保持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在连续22个工作日(1个月)内,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应提高;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降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也相应降低。

  同时,国家取消了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6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成品油消费税也随之提高。其中,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成品油价格趋于合理,再加上政策性引导,我国采取相对比较高的能源价格,鼓励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增长肯定有一种控制作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认为,“相对来讲,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会有所减弱。从长远来看,中国多进口或少进口1、2亿吨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根据7月20日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112.949亿吨油当量,比2007年增长1.905亿吨油当量。其中中国增长1.397亿吨油当量,约占全球增量的3/4。

  目前,美国、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石油消费国。2008年美国进口石油6.41亿吨,同比减少4.61%。而中国2008年进口原油1.79亿吨,同比增加了9.64%。

  中国石油资源缺乏,而且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接近51%,这是一个难以忽视、短期内也无法扭转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国际油价的剧烈震荡,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已经构成了重大挑战。现实困境要求,必须从政策导向上引导石油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争议了十几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收政策改革,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

  美国石油进口减少,而中国进口大量增长,中国需求对于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效应理论,如果中国厉行节约石油政策,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将对平抑全球石油价格起到良好的影响。

  如果不推动改革,继续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显然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既不利于近期的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也不利于中国崛起的发展战略,损害了全社会的福祉。

  油价核心在原油,而不是成品油

  新成品油价税改革推出后,牵涉到各方利益调整,一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

  “国内油价是不是比美国高”成为一大网络热门话题。习惯于享受低油价的 “有车族”一时不太适应,抱怨工资没有美国人高,所以油价也不能跟国际接轨。

  但这种观点显然不成立,“哪一个产油国会因为你中国经济不发达,可怜你,用便宜的价格把油卖给你”,另一种声音指出。

  周大地指出,“如果与消费者商量涨价问题,其结果必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同意。消费者不高兴是很正常的,不足以作为价格调整的依据。如果这么讨论问题,永远都不能调整价格。”

  在中国石油价格体系中,由于有一半原油需要进口,所以原油价格很早就与国际市场接轨了。而成品油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加工为主,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甚至一度出现了炼厂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反而比购进的原油价格便宜的“倒挂现象”。由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都是国有企业,在政府要求下,即使成品油亏损也承受了。

  “石油价格的核心因素在原油,而不是在成品油。只要原油一贵,下游就什么都贵,这才是核心”,周大地说,“有人老是拿成品油说事,但是做不出多少文章来”。美国情况也是一样,油价高的时候,60%-70%成本都是原油价格,其余可压缩的部分就很有限了。

  石油、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意味着上游利润比较丰厚。“很多人炒作攻击中石油和中石化,要打破垄断等等,其实是瞄准了上游这块肥肉”,周大地指出,“但是上游肥肉也不是多少人真能吃得下去的。从国际上看,石油行业上游都被垄断了,真正国际上形成气候的都是大公司,小石油公司大多是专业性公司”。

  目前,国际石油行业上游存在两种垄断形式:一种是国际性大公司垄断,另一种是国家主权垄断资源。

  周大地认为,中国石油行业上游应该以主权控制为主,不要轻易对外开放。“中国自己都不够用,还要请外国公司分走一块,为什么呢”。

  实际上,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在石油资源开放上都很保守。今年6月30日,中石油和BP组成的财团获得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20年服务合同。根据协议,扣除投资成本后,中石油-BP联合体每桶原油的报酬仅为2美元。

  “伊拉克人那么缺钱,也绝不让你赚多少。现在中国有那么多钱不知投向,为什么把能源上游资源让给别人?”周大地说。

  近十几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积极“走出去”,努力跻身于全球石油行业上游,以分得一杯羹。但是,目前海外份额油比例并不大,中国进口原油的绝大多数都是向国际市场购买。

  美国低油价的前车之鉴

  2006年3月15日国务院决定对国产原油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在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40美元以上时,将原油开采企业获得的一部分超额利润收缴中央财政,征收比率为20%-40%。

  据统计,2006-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分别累计上缴特别收益金1600亿元和530亿元左右。

  国家把这些钱主要用于对种粮农民、林业、渔业、城市公交和农村道路客运等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进行补贴,以及扶持节油和石油替代行业发展等。

  “目前的石油特别收益金比例,对于中国石油行业上游的生产是比较苛刻的。如果下一步把资源税加进来,并且数量足够的话,对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也应该相应调整”。周大地说。

  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快速反弹,从1月中旬的每桶33美元到6月中旬已经越过70美元。国家发改委按照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相应调整了油价。

  《中国投资》采访获悉,为减少国际油价快速反弹对经济复苏的不利影响,2009年3次成品油价格上调都控制了涨幅。

  其中,6月1日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为50美元左右,而当时成品油价格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57.6美元。

  6月30日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60美元左右,比当时成品油价格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67.8美元低7.8美元。

  对于一些“有车族”抱怨中国油价比美国贵的声音,多数能源专家认为,国内外价格水平有差异是正常的,而且中国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状况,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

  美国是最早生产石油的国家,早年石油生产自给自足,后来又通过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占有了大量低价资源,原油购进价格相对较低,英国也是如此。

  美国还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对石油定价(以美元计价)拥有极大话语权。为攫取海外石油利益,美国不惜使用武力,先后策划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争。

  而中国石油企业是国际石油领域的后来者,在海外找油成本相对较高,原油购进价格也大大高于美英等国家。

  税负高低是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油品含税零售价格差距的主要因素。在整个原油、成品油成本中,税收支出占有较高的比重。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行业的利润,并因而影响着原油、成品油的生产和价格。

  美国石油行业税负水平约在15%-18%之间,而中国则是在35%-38%之间。由于欧盟的石油税负水平比中国高得多,所以油价也比中国高出很多。

  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并不具备美国公司的种种优势。

  然而,必须记取的是,由于美国采取低油价、低税负的政策,导致大排量汽车盛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汽车工业由于缺乏竞争力而身陷困境,等待救助。

  对于中国很多产业来说,美国低油 价的前车之鉴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