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钢价暴涨暴跌结果:长三角钢铁流通企业生存调查

2009年08月28日09: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王京 王亚彬

  上海钢铁流通企业倒闭真相调查

  编者按: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铁流通行业形势严峻。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全国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钢材流通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究竟是哪些因素把这些企业逼上了绝路?其藏在背后的真正黑手又是谁?

  在当前钢铁行业严峻形势下,行情暴起暴落,我国钢铁流通企业因流通体制、经营模式上的弊端不断凸显,生存也愈加举步维艰起来。

  本报记者单就上海市区大柏树附近的几家钢材市场摸底统计:仅2008年6月~2009年5月期间,就有21家钢铁流通企业倒闭。暂停营业的上百家企业中有近40家企业尝试转行。譬如,转行经营食府酒店、投资汽车配件公司、专职代理品牌酒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等等。

  据调查,当前上海流通企业面临的困境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球钢材需求委靡、出口受阻、国内产能急剧过剩等众多棘手问题,或将长期制约我国钢铁流通业恢复繁荣。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钢铁流通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急须创新发展策略和亟待政府新政策支持的重要阶段”。

  抑或被钢厂拖垮?

  去年10月份以来,钢铁流通企业压力空前。一方面全球金融风暴侵袭,国内钢铁流通业陷入全面亏损;另一方面,行情暴起暴落,代理商处于重新签订年度经销协议及追补政策博弈的紧要时期,大量钢铁流通企业因不能承载高库存跌价的剧烈亏损,濒于“死亡”边缘。

  据钢贸圈人士介绍,沪地一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因去年下半年钢市价格的连续“跳水”一时陷入剧烈亏损,大量高价库存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瞬间陷入短路,无法正常运作。

  这是一家从业10年有余,主营各类型材产品的流通企业 。资金链断裂后 ,亏损额高达近一千万元人民币 ,其中700万为银行贷款。

  “公司老总当时跳黄浦江自杀的心都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实描述,当时他已彻底被击垮,整个人都瘫了下来。“后来我们几个同行朋友联保、资助,以及通过市场、协会组织捐助等各类方法,才使其勉强生存下来。”

  “其身为某钢厂的一级代理商,在此般行情下,还要被动接受所代理钢厂的大量钢材输入”,上海跃琪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岑健告诉本报记者,“这进一步加大该流通企业的库存压力与资金短缺难题”,最终拖垮了这家企业。

  “流通企业最终资金链出现断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钢厂的补差政策滞后影响是分不开的。”知情人士解释,一般行情下行时,钢铁流通商往往会被迫积压大量高价库存,这时企业周转资金便陷入极度紧张,加之钢厂补差政策迟迟难于出台,一时看来钢厂便成了直接绞死流通商的刽子手。

  而行情好时,钢厂自行销售,众多流通商难以从钢厂处拿到货,同样无法通过销售来激活现金流。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并非个案。

  长期从事钢铁流通的企业,往往心知肚明,在钢市价格出现倒挂的情况下,为确保钢厂代理资格,即便明知亏本经营,也必须履行长期协议所规定的代理义务,高价接受钢厂的资源。

  尤其去年以来大起大落的钢市行情更加激化了行业矛盾。

  第一钢市市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称,去年以来钢市价格表现出了“过山车”般的大幅暴涨暴跌,给中小钢铁流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

  事实上,行情涨落只是表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行情涨落贸易商长期被钢厂牵着鼻子走。钢厂和贸易商都会在年初签订订货协议,在行情好时,钢厂频频涨价,并经常违反供货协议,减少给贸易商发货,从而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行情不好时,生产厂家则要求代理企业按合同接货,否则威胁没收代理企业的保证金或取消其代理资格。

  “这种令众多钢贸商敢怒不敢言的霸王行为,最终埋下行业健康发展的祸根。”业内人士分析。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去年下半年国内钢价“雪崩式”暴跌的时候,业内就有人把“钢铁流通企业的巨幅亏损之痛”形象地比作“每天向黄浦江内驶辆宝马车”。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比拟才能充分印证当时国内钢铁流通企业所面临的悲惨情形。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还试图转行。

  转行投资食府的上海亭力钢铁有限公司(化名),正式开业还不足4个月便开始着手转让;斥资50万元拿下国内一品牌酒业代理权的原钢铁流通企业总经理,现今更是对此懊悔不已。

  “是转行还是折腾?”原上海杨浦钢贸商会秘书长黄世益发出质疑,某种程度上来看,转行确是解决企业生存的无奈之举,但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转行经营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领域,注定是做不长久的,“这当然是一种折腾”。

  还是厂商怪圈作怪?

  钢铁物流企业难以走出亏损怪圈,除了经济大环境影响、自身经营策略以外,“其深层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钢铁流通体制的不够健全,以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企业亏损严重。”钢铁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傅林章分析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钢铁企业和流通商共同组成了钢铁行业,只有钢铁厂商间寻到良好的协作、共赢关系,构建出一种真正的钢材销售模式及制度,才能很好地规避厂商一些极端行为,更加利于市场稳步发展。

  “我国现行的买断式代理制内存在着不可告人地潜规则”,在资深钢铁研究员曹亮看来,以当前钢厂“追补政策”为例,这个追补不但“十补九不足”,而且无论钢市行情好与否,钢厂追加速度一向要快于补差速度,且非现金追补。

  由于钢厂生产与履约情况并不透明,个别钢厂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惜大肆抢占代理商应得利润。东方钢铁在线分析师万强向《现代物流报》记者透露说,一般在钢价上涨时,这些钢厂会将应发货源转卖高价,延迟给代理商发货甚至取消合同;当钢价下跌时,钢厂却要求提前发货,向代理商转嫁经营风险,由于代理商均在钢厂账户留有大量资金且更难以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订货渠道,个别钢厂的极端行为使其代理商有苦难言。

  钢市行情好的时候,钢厂会第一时间分享代理商的盈利;而行情差的时候,钢厂会尽量延时分担市场风险。

  “在中国钢铁产业链上钢厂永远是老大,流通商永远没有话语权。”上海玛业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李平激动地说,“多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频频出现“倒挂”现象,这难道不是对这一不对等厂商关系的最好诠释吗?”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不平等的代卖关系。”长期专注于钢材代理制研究的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庆平如是称。

  众所周知,在业内“积极探索新的厂商共赢销售模式”的呼声却一直从未间断过。

  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日前公布的《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流通商与钢厂的合作模式问题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国家钢铁振兴产业规划中专门提出了“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可见,如何在厂商之间构建一种“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钢材销售制度已亟待提上相关决策部门的日程。

  记者手记:

  兼并重组乃治本之路

  未来中国钢铁流通行业要有大发展,必然要完善国内钢铁流通模式和体制,充分巩固流通商“蓄水池”的功能,大力促使国内钢铁市场的稳定、有序、健康发展。当然,对于钢铁厂商间代理销售制度的大胆尝试和改革,或许也只是完善整个中国钢铁流通业的伊始。我们不能过于放大它的效应,从深层次来讲,我国钢厂与流通商过于分散,小、杂、乱才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钢铁贸易的企业有20多万家,大约为钢厂数量的200倍,而钢材销售量超过百万吨的企业屈指可数。作为钢铁流通企业中最具实力的群体——钢厂代理商,其资金实力、渠道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均较为悬殊。随着我国钢铁上下游链条的不断整合,尤其面对当前危机形势,尽快提高国内钢铁流通流域的集中度,实施兼并重组抑或才是治本之路。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