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隆国强:当前要内需外需并重来解决就业问题

2009年09月11日14:5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全球瞩目的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办,搜狐财经全程视频直播本届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隆国强接受了搜狐财经魏喆的专访。

    做大出口保险业务规模 逐渐变政策性保险机构为商业性保险机构

  搜狐财经: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进入搜狐达沃斯专访间,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隆国强博士,隆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到我们这里来作客,这次我们的主题是重振增长,其实从1—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出口一直还是保持低迷的状态,投资和消费对GDP都有很大的贡献,接下来在出口这一块我们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扭转这种颓势呢?

  隆国强:如果说想扭转颓势,眼前来看目标可能高了一点,确实像你说的前八个月我们的出口增长都是两位数的负增长,从对GDP的贡献来看,也可以看到我们前几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两个点以上,05年是2.5个百分点,06年2.2个百分点,今年前六个月,我们的外需对GDP的贡献是负的2.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场危机爆发以后,我们的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拖累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为了应对这场挑战,中国政府其实是从去年的年终开始,就在调整外贸经济,其实我们说应对危机,你如果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我们整个应对危机的第一项政策其实是涉及外贸的,去年8月1号第一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到了年底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揽子的刺激内需的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4万亿投资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家电下乡,刺激消费。

到了今年的5月27号,国务院才出台了关于稳定外需的六大措施,这里面包括扩大出口经济保险,包括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主要是进一步的提高出口退税率,又包括减少一些行政性的收费,降低企业的成本,还有一系列通过改革的举措来提高贸易的国际化程度,还有给加工贸易政策的。有些政策是早就开始做了,比如提高出口退税率,已经第七次了。你说下半年还能做点什么事,我个人感觉,5月27号这六大措施已经涵盖了在短期内我们能够做的基本内容,要做什么,第一个,我觉得是尽快的落到实处,第二是加大力度,可做的事情都在这个方向,你是用三分力还是七分力,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你比如第一条,要充分的发挥出口性保险工具,他定了个目标是840亿美元,840亿美元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但是840亿美元的出口能够享受出口性保险的服务,在整个出口里面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6%—7%,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只有6%—7%是可以得到出口性保险的服务,这场危机爆发以后,出口保险的重要性是大大增加了,以前可能大家不在乎,现在你到沿海调查一下,那些出口企业他会发现,一方面由于这场危机导致外需不足,他没单子可接,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我做了这个单的以后,我钱打出去了,回不来了,没人去提货了,甚至还有恶意拖欠的,收回风险大幅度提高了,这个时候企业碰到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有单不敢接,那我们怎么稳定外需,一个是在要在缩小的需求里抢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另外就是有单我敢接才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性保险这个政策工具的作用也凸显出来了,可是我们即便把840亿全用足了,能不能用足现在还是有问号的,他也只不过是涵盖了6%—7%的水平,全世界是什么样子呢?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0%—20%。英国45%,日本是50%,就是说我们出口性保险它的力度还有很大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加强,如果说在短期内加强会遇到几个问题,第一个,在中国做出口性保险的只有一家公司,就是中信保,他的人数,它的机构数,它的网络是有限的,你现在即便说国家拿一大笔钱给他,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他找不到那么多企业来投保,那怎么办呢?一定要认清楚出口性保险到底是一个纯粹的业务还是可以做一个商业业务,前一段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发现出口性保险他不是先天而来就是政策性的,这个业务最早是商业性任务,是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搞出来的,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后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那个风险就太大了,所有的商业性公司都不敢做了。到了一战以后,英国人大概在1919年又重新搞了一个国有的出口性保险局,作为一个政策性的业务。后来到1926年的时候,德国也搞了政府的出口性保险公司,所以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家就慢慢的认为出口性保险就是一个政策性业务。可是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有点变了,到了1991年的时候,英国把他的出口性保险局私有化了,到1994年的时候,法国把他的政策性的出口性保险公司上市了,那就是什么呢,就是把出口性保险变成了一个商业性的公司。

  搜狐财经:其实我们国家是可以借鉴的。

  隆国强:对,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从90年代中期到目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口性保险变成了一个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并存的,所以我们中国在90年代开始做出口性保险,最开始是在人保,后来在进出口银行,再到后来专门成立了中信保来做这个业务,所以大家观念上就觉得这就是一个出口性保险,但是你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它既可以是政策性业务,也可以是商业性业务,国外的出口性保险公司有内资的有外资的,他们对中国开设出口性保险公司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发达经济体成熟的经验,把出口性保险从一个纯粹的政策性机构扩展到既可以政策性机构来做,也可以让商业性的保险机构来做,但是商业性的保险机构来做有一个好处,首先财政不用拿钱。财政节省了成本。第二,商业性保险公司有非常齐全的商业网络,他已经有大把的客户。第三,特别是一些外资的保险机构,他在海外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他能够准确的评估风险,大家都来做,很快就把这个规模做大了,第二个,大家都来做就会有竞争,企业就从中受益了,更多的出口公司愿意来申请这个业务,来投保。所以我说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应对外部需求,所谓的稳定外需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我举这么一个例子,总的来说,那六大政策的框架,我们现在提了很多建议,很难跳出来,但是在每项政策里面有很大的空间,怎么加大力度,特别是通过制度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来创造出更多的能够支持我们出口的手段,其实我觉得还可以继续开动脑筋。

    我国出口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搜狐财经:从经济危机发生以来,我们国家出口在全球的布局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比如说哪些市场上比较严重,哪些市场相对比较好一些,是不是对我们未来市场的投入力度,或者是扩展力度有一些调整?

  隆国强:其实我觉得总体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其实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提出一个出口多元化的战略,当时大家觉得我们的出口太过多集中于发达市场,三大,欧美日,希望能够改变这个格局,开拓发展中市场、新兴的市场,有没有效果呢?是有点效果的,你可以发现我们三大市场在我们整个出口当中是有所下降的,在三大市场内部也是有所变化的,近两年由于欧元的升值,欧盟已经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了,有一点点变化。但是如果短短的看危机爆发以来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我觉得总体格局没有变,也就是三大市场依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但是在不同的市场,我们回落的幅度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对美国回落幅度相对比较小,为什么比较小?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美国是受打击最大的,为什么比较小呢,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在危机大幅度爆发以前,也就是08年的时候,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是最低的,换言之就是它的基数是相对低的,第二个,我觉得在美国市场上可能有一个所谓的现在媒体讲的什么口头效应、腿肚子效应,就是产品的结构性差,我们有大量的中低端的消费品,甚至是一些机电产品里面我们可能也是中低端的,在危机爆发以后,我们反而显出它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所以我们有一个结构性效应,你看日本出口的效应是40%几,德国是30%几,那就是说你越高端,弹性越大。所以在三大市场里面,其实我们增长也不一样,在三大以外的新兴市场变化也挺大的,你比如说俄罗斯,俄罗斯原来是靠出口石油,石油价格很高的时候,他在国际上很好,很繁荣,石油一跌价,他的GDP增长在主要大国里面下降最多,前段时间我看是9%了,再加上前一段时间中国商品,华商在大市场碰到那些挫折等等,所以对俄罗斯出口下降也影响非常大。反过来说印度,印度整个增长是5%点几,相对来说就好一点。其实国别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是总体的大结构没有太明显的变化。

    坚持做出口导向 不能因噎废食

  搜狐财经:都说经济结构模式要转变,要从以出口和投资为导向,转向内需为主,现在很多沿海开放城市,还有一些比较发达的工业生产区,他们现在都面临一种转型,这些企业从以出口为导向到以拉动内需为主的结构上来,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吗?因为他们也蛮困惑的。

  隆国强:你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恐怕不仅是企业困惑,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今天早上我参加的那个讨论,他是一个闭门会议,不对媒体开放,他讨论的是亚洲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在很多西方人眼里,亚洲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出口导向的模式,危机爆发以后,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受到的打击都很大,所以马上大家就直接反映说从此以后,你就要从依赖外需转向依赖内需了。当时讨论我说好象第一点,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长河里来考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会发现短期内发展中国家搞进口替代,搞进口替代没有案例,但是搞出口导向是有案例的,十年前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是他最后还是靠出口走出来了,他的发展模式没有改变,为什么会造成危机,你必须看到全国各国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一样,这样他就有一个全球分工,在这个时候正好我们赶上了经济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再加上技术进步,运输成本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为什么在这种经济情况下会带来挑战,而这些搞出口导向的经济体,说白了,他就是抓住了机会,参与了全球分工,这样他才把他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而那些搞进口替代的企业就没有抓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他感到更多的是全球化给他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吗?如果说答案是no,没有改变,那就意味着未来的全球化还会带来新的机遇,还会有新的挑战,作为任何一个经济体,特别是发展重竞技体,他还要趋利避害,还要去抓住机遇来应对挑战,来发挥自己的优势,那怎么办呢?有可能还会继续搞出口导向。按照我们中国人说叫因噎废食,原来我活了50年,我吃了50年的饭我都吃的挺好的,但是有一天我噎着了,我说从此就不吃饭了,那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我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里面,有没有经济体可能会做一些调整,我觉得相当多的小经济体还能做,但是大经济体,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国内市场确实很大,当它发展水平到了一定的阶段,他是有可能做一些调整的,但是这不是说人多就可以的,他必须要乘上收入水平,也就是说经济发达的程度,否则的话我们很穷的时候人再多,没有购买力,你转向内需,靠什么增长,你大量的人没有内需怎么解决就业?所以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需起来了,他有可能转向更多依赖内需来发展,这个转变他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今年上半年负的2.9,是来自于外需的贡献,这么快的转变带来的是什么结果?虽然我们说GDP可以达到8%,这可能大家现在都不担心了,但是内销部门和出口导向部门,它的就业效应不一样,内销都是消耗钢材,消耗水泥,创造的就业机会少,我出口导向型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的能达到8%,但是应该内需可能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就业问题。

    内外需并重来解决就业问题

  搜狐财经:经济要重新重振起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的稳定。

  隆国强:对呀,所以说我们如果低端的劳动还是长期的,我们就不能奢谈一夜之间转变成内需。当我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服务需求就会上来,服务业会容纳大量的就业,这样就不依赖于说这些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密集的出口部门占别人的市场,到了那一天,我们就可以从一个相当程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变成一个主要依靠内需。但是在今天这个阶段,我觉得我们必须内需、外需并重,还得去占外部的市场,来干什么?解决我们的就业,解决了就业,他就有了收入,这个收入就变成了内需,在出口部门上亿人的就业,算算中国赚外汇挣到的钱,这些人不会去买洋货的,一定买国货,他就是内需的需求,所以不要把内需和外需对立起来,他恰恰是利用外需促进了内需,中国经济的转型不是一夜之间的,我们说中国现在到了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觉得千万不要说这个转变的内涵是内需、外需的关系问题,我们要转变的是从以前我们依赖于投资,依赖于要素的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土地来投入,这种粗放型的,要把它变成靠效率,靠创新来驱动经济增长,这才是可持续的,这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含义,而不是现在被包括你们这样的媒体整天炒作的,什么把依靠外需转向内需,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引导,转变经济是要干什么,不是粗放型转变经济,要靠节约型的,这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真正的要义。

  搜狐财经:非常感谢,通过刚才跟您的谈话我也的确是觉得我们以往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的误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此为止。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2。

(责任编辑:董丽玲)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