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的夏季达沃斯年会都在9月份举行,无论是会场内的热闹,还是会场外对中国的关注热度都持续在沸点上。即便去年全球经历了难得一遇的金融危机,但环顾全球,中国依然热闹。比如9月10日家乐福全球CEO访华期间走访了几家中国的家乐福店,发现收银台前面排起了长队,感叹“这里好像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到处一片欣欣向荣”。
“中国热”自然逃脱不了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虽然8月份中国股市出现了20%以上的深幅调整,但是境外各种投资机构并不是在这期间纷纷避让,而是纷纷涌入中国,押注中国资产的将来。
它们中有海外的游资、有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还有QFII。
本报记者 曹 元
见习记者 杨颖桦 深圳 广州报道
当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全球的精英们参会时,中国的资产也正在吸引着海外各路机构的窥视和参与。
有形如潮水,四处流荡、无孔不入的对冲基金以及游资热钱;有稳扎稳打坦克式攻城拔寨的主权财富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E);还有已经有了空投通道的新老QFII们等机构。
境外资金开始了新一轮加码押注中国资产增值盛宴。
对冲基金、海外游资的押注理由
8月份,对冲基金在全球吸引了的45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超过50%是新投资者,中国市场依然是市场的追捧对象。7月香港热钱流入量超过1000亿美元,近三月以来累计热钱流入规模在5000亿美元以上。这其中,部分热钱以香港为跳板,伺机进入内地市场。
对冲基金: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
9月11日,A股继续反弹,收盘沪指报收于2989.79点,涨幅2.22%,距离3000点整数关口一步之遥。从9月1日算起,沪指累计涨幅为12.86%。
8月份A股超过20%调整,也带动了其他市场上的中国相关股出现了调整。国内有许多的资金选择撤离股市,但是有许多数据表明海外对冲基金以及其他热钱却在此时加仓中国资产以及相关的资本市场。
总部在新加坡的对冲基金追踪公司Eurekahedge的研究显示,8月份,对冲基金在全球吸引了的45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超过50%是新投资者,中国市场依然是市场的追捧对象。
另一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的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 在对管理资产值达682亿美元的亚洲对冲基金行业报告中表示,有24%以亚洲地区为重点的对冲基金现在设在中国,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5%。并且该机构称,在对冲基金行业中,中国地位日渐重要,已逐渐取代伦敦作为最热门的侧重亚洲基金经理集中地,和取代了日本作为亚洲对冲基金的重点投资地区的地位。
据报道,Hedge Fund Research总裁Kenneth正考虑如何在中国设立一个办公室。他说,再不去中国就要太落伍了。
无独有偶,据一家对冲基金从业人员统计机构LGT Capital Partners(法国LC保险公司的子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展示了其不断增长的地区优势。LGT发现,自去年底以来,越来越多的亚洲重点对冲基金转向以中国为主的,而不再是以日本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机构的统计是一个大中华的概念,不单单是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还包括了香港等地区的资本市场。一个基于亚洲的对冲基金珠穆朗玛峰资本(Everest Capital),是由Marko Dimitrijevic率领的掌管超过17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的中国机会基金,掌管超过350万美元的资产,7月份上涨超过9%,今年迄今达到了52%的涨幅。这部分资金就是主要在香港市场厮杀。
8月中旬以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出现的A50ETF基金的厮杀双方就被认为是对冲基金“惹的祸”。最后的结果来看,看多基金占了上风。8月31日,该基金交投创下去年11月10日以来的新高,达到了3.68亿股。但从8月31日至9月11日,该基金涨幅已经高达11.94%。
对冲基金不仅仅只顾在外围市场打转,对内地市场也是虎视眈眈。从过去的三年来看(2006年8月31日至2009年9月11日),上证综指的总收益率为84.6%,HFRX中国对冲基金指数产生相同的收益率。
目前对冲基金进入中国通道狭窄,只能通过QFII。但是,进入A股也并非不可能。据深圳一家在香港创设对冲基金的人士介绍,大多投资于中国内地股市的对冲基金在香港设有离岸账户,通过投资H股或者通过QFII的额度投资A股。
“这种操作并不困难。”他说,还有一些对冲基金直接在内地进行募集。
9月10日,麦格理资金流向报告指出,连续四周内地股市下滑似乎吸引投资者重投A股的怀抱,9月份的第一周投资中国的股票基金录得2亿美元净流入,较今年内周平均9300万美元数额有所增加。
热钱:接下来还会继续流入
一些对冲基金通过非常规的途径进入国内市场也就是所谓的热钱,而进来的热钱还包括各种来内地淘金的资金。
自人民币升值以来,热钱的流入就是个话题。但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中国出现了显著的资本流出。根据“月度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效应”的简单方法来计算,则热钱流出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期间达到峰值,3个月合计流出1225亿美元。
从2009年二季度起,随着美国股市的强劲反弹,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进程基本结束。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重新面临热钱流入。根据前述方法的计算,热钱从2009年二季度起重新流入中国,规模达到880亿美元。
三季度,热钱流入迹象依然存在。
比如香港作为国际资本进入内地的跳板,从今年3月开始,热钱的加速流入呈空前加速状态。三季度这种迹象依然存在,7月17日至8月4日这12个交易日中,香港金管局就累计向市场注资654.9亿港元用于维持港元汇率。有关数据显示,7月香港热钱流入量超过1000亿美元,三月以来累计热钱流入规模在5000亿美元以上。这其中,部分热钱以香港为跳板,伺机进入内地市场。
尽管内地存在严格的外汇监管,但热钱亦有其应对方法。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指出,境外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外商投资企业虚假出资、外商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境外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转移资金、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与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相比,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微弱、中美利差较小,因此热钱流入的主要动机是获得资产价格升值收益。这意味着国际机构投资者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价格走势。
而学界多判断热钱会进一步流入。中投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魏凤春认为,中国现在仍存在几个吸引热钱的因素。首先,中国是各国经济中少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刺激经济的国家,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更为明朗;其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并且中国经济GDP增长幅度基数高;第三,中国的息率较之其他国家要高,息差收入明显;第四,中国资本市场的调整为热钱的涌入提供了建仓窗口。
张明则撰文预期,今年下半年美联储不会加息,中美利差不会进一步收窄;从今年下半年起,部分发达国家可能会重新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将会重新点燃人民币升值预期,而这将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套利。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王庆9月10日认为,未来12~18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而人民币继续挂钩美元将会使得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贬值,这样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重新上升,热钱将再度流入中国。
中国显然对热钱的涌入有所行动。9月8日,财政部网站公布消息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政府联合发布公告,中央政府将于9月28日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魏凤春认为,短期来看可以对热钱起到阻挡作用,但是60亿元的人民币国债对于汹涌的热钱还是不够。
主权财富基金、PE重新登陆一级市场
正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不少主权财富基金的高官。而8月中旬,百仕通(黑石)又与浦东新区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将在浦东设立其首只地区性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百仕通中华发展投资基金,募集约50亿元人民币资金。百仕通外,包括IDG Capital、赛富、智基创投、联想投资、普凯、KTB等近期纷纷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募集人民币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再度出巢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8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37家资产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SWF)合计资产价值约为3.2万亿美元。
37家SWF中,13家设在亚洲,10家属于中东地区,其中21家收入全部来源于石油领域,资产总值约为2.2万亿美元。
研究发现,一些大型的主权财富基金确已在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比如韩国投资公司账面损失达400亿美元,损失率高达66.7%;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账面损失378亿美元,损失率31.4%;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损失757亿美元,损失率约23.3%;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损失约1830亿美元,损失率约40%。
因此,有段时间,主权财富基金“猫在家里过冬”。但是最近他们开始出巢了。中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
正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也吸引了部分主权财富基金的高官。比如阿布扎比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Rashad Y . Janahi。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对中国及亚洲市场有极大兴趣,正在筹组首只投资中国基金,并将继续与上海建设(亚洲)有限公司,商讨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会。
阿布扎比投资公司9月8日宣布计划在10月底推出首只投资中国的基金,Rashad Y . Janahi称除了原来已投入的房地产业务外,还将投资内地的医药、工业及食品处理行业。初步估计基金的规模约在5亿至10亿美元。他称,中国依然是来自世界各地和各经济体的各怀目标的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对象。中国有能力以庞大的供给来应付大量的投资者。“长期来说我们将会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加强我们的由市场和现实引领的在华业务。”
近期主权财富基金显然加快了在华业务。比如9月9日中国最大的药品保健品分销商国药控股公布发行H股,总共计划发行5.46亿股新股,其中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在国际配售的潜在股东名单中,出现了淡马锡的名单,该公司认购1亿美元。
这是淡马锡的策略。淡马锡首席执行官何晶宣布退位之后,依旧很活跃,她在5月份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今后淡马锡计划按照1 ∶ 2 ∶ 3 ∶ 4的比例分配投资组合,即保持40%的投资在亚洲其他地区,30%投在新加坡,投在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比例降至20%,至于拉美、俄罗斯和非洲等地的投资比例将升至10%。而中国是淡马锡的重点投资对象。
此外,9月8日,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上周于安徽考察项目期间表示由世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一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所成立的第一支私募基金有望在秋季完成募集。佐利克表示,该基金将专注于发展中国家。
外资PE继续加码
9月8日,有消息称美国私募股权基金(PE)旷世开融(Quad-C)向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石家庄工大)投资2500万美元。本次的投资者旷世开融成立于1989年,目前管理的资产约为20亿美元。旷世开融于2008年进入中国,投资的方向主要包括工业制造、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消费品、教育、物流等。
外资PE长期以来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募资还是投资,外资PE的活动在今年更加广泛。
“投资中国”统计显示,2009年7月,投资于中国市场的基金共有7只基金完成募集,募集规模9.29亿美元。5支为中资基金,募集规模达17亿元(约2.49亿美元),占总募集规模26.8%。而外资募集资金高达6.8亿美元。
从投资数量上来看,7月份中资披露17起,数量上大幅超过外资基金数量;但就投资金额来讲,外资为1.21亿美元,中资仅8959万美元,仍落后于外资基金。
8月份外资PE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
8月中旬,百仕通(黑石)又与浦东新区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将在浦东设立其首只地区性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百仕通中华发展投资基金,募集约50亿元人民币资金。从而将外资募集人民币基金热推向一个高潮。
除了上述的百仕通外,包括IDG Capital、赛富、智基创投、联想投资、普凯、KTB等亦纷纷表示,其正在抓紧募集人民币基金,以求得同时两种退出模式,即海外与国内A股两不误。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打算建立PE之都,除了前述的百仕通,还有来自香港的第一东方投资集团正式获准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第一东方(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计划管理三只人民币基金。据了解,三只基金均计划在12个月内募集,规模同为20亿元人民币。
普凯基金合伙人姚继平也向外界透露,普凯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设立申请已被批准,并计划设立募集目标为7亿至10亿元人民币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和5亿至10亿元人民币的成长型投资基金。
9月2日,美国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派代表来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同样提出了在上海设立投资管理公司的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短短2个月内,已经有6家外资PE机构在上海或拟在上海注册资产管理公司,并计划成立人民币基金,总规模接近300亿元。已宣布在上海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外资PE总规模超过300亿元。
投资方面,投资中国统计显示,8月份以来,IFC、KTB、老虎基金、英特尔基金等都在中国有投资行为。
QFII增资空降A股
从上市公司中报看到,今年二季度,QFII大举增仓A股。QFII曾在2009年一季度大规模减持A股,并在一季度的时候对二季度的行情也持悲观态度。但二季度A股出现的单边上行走势,却令QFII的态度有所转变,逐渐从原来的减仓变为增持。
“现在是重返中国的好时机”
对于透明程度最高的外资基金以及QFII机构,近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好是最直接。
据路透报道,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规例的新规定后,贝莱德9月4日表示,新规显示政府不愿股市及房地产下调太多。该行表示,已于数天前沽售韩国的投资套利,并开始购入中国股票。
贝莱德亚洲股本投资总监Nick Scott对路透称,该行正购买中国房地产、银行及原材料类股票。“我认为现是重返市场的好时机。”
全球多数共同基金管理公司也都表现出对中国的看好。保德信大中华基金经理人杨佳升近期表示,中国政府不愿意见到投资性资金大举流入股市房市,造成景气过热,另一方面,却更不希望刚处于复苏阶段的经济体出现停滞,因此,短期股市的回调是中国货币政策微调后的必然现象,但长期而言,并不会影响中国长期景气向上的方向与格局。杨佳升亦指出,即便近期市场修正,但在投资人气氛仍偏向乐观,预期市场下调空间不会太大,此外,在资金环境宽松的大环境中,热钱仍将扮演中长期推升股市的力量。
摩根史坦利近期的报告预估,MSCI中国指数于一年内仍有20%以上的上涨空间,而今年经济成长率方面,市场共识为可达到9.7%,大幅超出年初市场所喊出“保8”的口号。
QFII是最能反映外资机构的行为的。
从上市公司中报看到,今年二季度,QFII大举增仓A股。QFII曾在2009年一季度大规模减持A股,并在一季度的时候对二季度的行情也持悲观态度。但二季度A股出现的单边上行走势,却令QFII的态度有所转变,逐渐从原来的减仓变为增持。
QFII在今年二季度投资A股市值为394.68亿元,比一季度的263.56亿元增加131.12亿元,增幅为49.75%。若剔除恒生银行因限售股解禁持股的兴业银行部分,QFII的二季度持股市值为157.52亿元,比一季度的116.70亿元增加40.82亿元,增幅为34.98%。
而三季度的头一个月QFII继续增持A股。根据理柏最新的资产数据分析,整体27只QFII A股基金7月总资产规模初值,较6月修正后终值101.91亿美元微幅增加4.52%至106.51亿美元。
自今年7月IPO重启以来,已上市的22只新股中,QFII打新一股也没落下。截至8日,已经上市的22只新股公开披露信息统计显示,共计8家QFII在IPO重启之后参与了打新股,投入资金超过68.9亿元。这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花旗环球金融、富通银行,以及斯坦福大学等。
8月份拥有247年历史,资产总值高达373亿美元的英国老牌投资管理公司——霸菱资产管理,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至此,中国获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已达87家。
QFII“扩容”新政进一步激发了QFII投资中国的热情。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总监袁淑琴公开表示,近期外资机构对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比较高,瑞银会在最新的QFII管理办法颁布后再次提出追加额度。她认为,A股市场调整后会延续上升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并不是有来无回的资金。除了主权财富基金和PE较为稳定外,其他的外资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魏凤春认为,明年二季度随着财政投资的减少以及其他国家经济复苏的进行,资金有外流风险。
不寻常的钢铁喜好
外资喜好什么样的投资,在诸多外资机构类型中,上市公司对QFII股东的披露较为明显得反映出它们的喜好。
国元证券投资咨询总监康洪涛分析上市公司中报发现,从行业偏好上看,QFII在二季度的行业分布状况为:机械设备连续十个季度维持第一名的位置,金属非金属和交通运输则继续维持二、三名。排名第一的机械设备行业持仓市值为35.45亿元,比一季度的29.42亿元增加6.03亿元,增幅为20.50%。而排名第三的交通运输行业持仓市值为18.57亿元,比一季度的14.89亿元增加3.68亿元,增幅为24.72%,对比大盘涨幅有小幅减持现象。
国元证券认为,以上两个行业较为静态的持仓变化,并不能反映QFII近期对市场走势的动态看法,最值得关注的是金属非金属行业。
而金属非金属行业持仓市值为19.04亿元,虽然在仓位上排名第二,但是其增仓幅度惊人:比一季度的10.61亿元增加8.43亿元,增幅为79.46%。该行业二季度持股的上市公司家数为18家,多于一季度的12家。QFII持股市值排前十名的重仓股中,凌钢股份、八一钢铁、祁连山属于新进建仓;海螺水泥、山东药玻、海印股份、北新建材持平;华新水泥、江西水泥被减持;宝钢股份被增持。也就是说,钢铁股得到了QFII普遍的青睐,而诸如交运、水泥等行业,看似QFII持股较多,但是在二季度他们并不是QFII出击的重头戏,反倒是经过了连续下跌的钢铁行业,让QFII对其青眼有加。
虽然现在的研究人士还不能十分的确定QFII被松绑后,将涌向哪一个行业,但寻着QFII在第二季度的“足迹”,似乎能找到其未来的选择方向。在第二季度被QFII大幅增持的个股,例如凌钢股份、八一钢铁等在7月份都出现超过40%的涨幅;而被其大肆减持的美的电器、上港集团、华新水泥、江西水泥等大都走势低迷,表现不佳。
在H股中,出现外资机构对钢铁股的看好,比如据港交所披露,霸菱资产管理申报,于9月7日增持鞍钢股份(00347.HK)480万股,每股平均价15.996港元,涉资7678.08万港元。增持完毕后,其持股比例由6.87%升至7.32%。港交所资料显示,这是霸菱资产管理年内第4次增持鞍钢,同时也是近3个月来的首次增持。
国元证券康洪涛认为,钢铁行业经过了一轮过山车的行情后,从方方面面来看已经具备了多重优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