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光伏企业上演多晶硅“对赌” 反倾销雪上加霜

2009年09月23日07:2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9月11日上午9点,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能”)的集中控制室内。只见50多台显示屏在房间中央一字排开,每个屏幕上都跃动着各种各样的线路图形和字符图案,同时映射出的还有工作人员严肃、专注的脸庞。

  “这是霍尼韦尔的集中控制系统,管理着我们现有三条生产线的全部生产状况。”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指着这些显示屏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详细介绍说:“每条线有4000多个监控点,对生产线上的温度、流量、压力进行监控,然后数据通过传感设备和传动电缆输送到这里。之前,集中控制系统已对传输过来的每个数据都设置了一定的上下值参数,只要超过这个值就会报警,然后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远程处理。”

  他所说的生产线指的是江苏中能目前已投产的三条多晶硅生产线,总产能高达1.8万吨。这一产能规模在亚洲已堪称第一,在整个世界也可位居前三。

  作为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是支撑整座光伏产业大厦的基石,也是近年来最吸引眼球的新名词之一。不过外人很少知道,它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有危险性的化学反应过程:首先是主要生产设备一直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中,如还原炉的温度就超过1000℃;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三氯氢硅和氢气又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安全就成为多晶硅厂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上述集中控制系统的存在便如同给多晶硅生产线加了一道“护身符”,足以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然而,即便这套神奇的系统可以让多晶硅生产线泰然如斯,却未必能令国内整条多晶硅和光伏产业链安然无恙。

  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上半年,国内大批光伏组件企业刚刚从一场鲜为人知的多晶硅“对赌”中侥幸脱难,而这场“对赌”差点令它们全军覆没。

  紧接着,近期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

  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一时间,产能过剩成为国内光伏业无可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更为严峻的是,最近有德国企业已准备向欧盟递交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申请。

  由此,刚刚经历了金融海啸“冲刷”的中国光伏企业面前又出现了另一场急风骤雨。

  本报记者了解到,就在昨天,国家有关部门召集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等几位光伏业大腕聚首议事。此前的一个月中,中央有关部委已多次开会讨论光伏业危局。

  这是否预示着一套可以维护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安全的“集中控制系统”也将应运而生?

  鲜为人知的“对赌”

  从无锡火车站下了火车,要经过一条地道才能到达出口。地道的两边排列着几块巨大的广告牌,其中一块上赫然提着八个大字:“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此为无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而无锡有一家光伏组件龙头企业的大名就叫“尚德”。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家赫赫有名的光伏巨头却陷入一连串麻烦之中。

  今年2月发布的四季度财报显示:尚德在全年实现净利润1.11亿美元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单季净亏损6590万美元,每股净亏0.42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全年毛利润率为17.8%,而第四季度毛利润率仅为0.6%。

  在此期间,高价硅料库存、汇率损失、客户延缓订单、股价暴跌、变相裁员、险遭收购……一连串质疑接踵而至。而尚德股价也在2008年已经大幅跳水的背景下进一步下跌,从2月12日的9.70美元/股,跌至2月27日的6.09美元/股,跌幅约为37.22%。

  同一时间,国内其他光伏企业几乎也都经历了同样的惊魂一刻,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多晶硅从每公斤400美元的价格高位“跳水”,令一大批签订了多晶硅长单的厂商苦不堪言。

  “如果按照去年和多晶硅厂商所签长单的价格来执行,那么国内一大批光伏组件企业都会被拖死,其中不乏一些名企。而如果不执行,它们可能倒得更快。这是因为它们中有不少签订的都是‘对赌’协议。”一位了解内情的光伏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说。

  据他介绍,所谓“对赌”指的是在下游组件企业与上游多晶硅厂签订供货合同后,如果前者不按照合同价购买后者的多晶硅,则后者可以将硅料卖给其他企业,其中,与合同价格的差价部分由前者来支付。同理,如果后者不能按照合同供应足够的多晶硅,则前者同样可以从其他渠道购买,其中差价则由后者来承担。

  “由于去年签订的硅料长协价格基本都在200美元左右,而今年以来硅料现货价格直跌至100美元以下,组件企业无论是否遵守合同都会面临巨额损失,甚至存在失去控股权的危险。”上述人士透露说,事实上国外一些多晶硅大厂已开始拿着当初签订的长单和国内组件企业打官司,麻烦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段最困难的岁月,国内最主要的多晶硅供货商——江苏中能主动宣布和下游客户重新签订合同条款:约定在合同总金额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供货年限来提高供货总量,由此变相降低了多晶硅的供货价格——从去年签订的每公斤100多美元大幅降为只有几十美元。

  “当时正值经济寒冬,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只有相互扶持、报团取暖,才能真正渡过危机。”江苏中能一位实际控制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说,“当时很多私募基金也希望我们像国外大厂一样,和下游客户打官司。但我宁可得罪基金,也要客户活着。”

  对组件企业来说,这不啻是一次“雪中送炭”。此后,市场回暖,库存下降,企业出货重新变得顺畅——尽管这些与政策暖风频吹也不无关联,但追根溯源,如果没有江苏中能当时的主动退让,结局恐怕很难逆料。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逃过一劫的国内光伏企业近期又面临来自欧洲的“反倾销”威胁……

  “光伏反倾销”始末

  上海交大的崔容强教授最近有些忧心。

  身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光伏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他很早就开始为国内光伏产业的成长奔走呼吁,其间也经历过无数风雨挫折。好不容易在最近几年等到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好光景”;但近期,来自欧洲的一则消息却让他重新陷入深深的忧虑。

  这则消息显示,德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olar World已联手另一行业巨头Conergy向德国政府和欧盟上书,“鉴于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生产企业获得了政府的不当补贴,有必要阻止地域范围内的发电投资商购买相关产品。”此外,德国光伏产业联盟也在游说欧盟对来自我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如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光伏产业再遭遇欧盟反倾销,那么受到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说这话时,崔容强神色颇为郑重。在他看来,国内光伏市场由于还没完全起来,98%以上的产品仍依赖出口,反倾销所带来的冲击就会比其他产业大得多。

  他告诉本报记者,光伏反倾销的出现和当前金融危机蔓延有着重要关联。由于一些国家调减了光伏补贴计划和发展速度,冲击了整个光伏市场,不少欧洲光伏企业因出货困难就寄希望于反倾销的手段。

  对此,江苏另一家光伏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进一步透露,欧洲一些光伏企业去年以来就出现严重亏损甚至裁员,这是他们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的重要背景。

  “像Q-cells这样的大厂竟然裁员500人,此外还有2200人从全职变为兼职,相当于在德国有2700人失业,加上这家公司去年亏损6亿美元,这些对公司的压力太大了,提出反倾销也是形势所迫。”上述负责人说。

  但与以往针对生产成本不同,德国光伏产业联盟这次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业获得中国政府的大量补贴使得中国光伏产品与德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差距由之前一直稳定的5%拉大到30%。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其实根本没有像欧洲同行想像的那样给予光伏制造企业大量补贴,反而江苏的光伏企业还要承受相对高昂的电价。

  “我总的感觉,这种所谓的‘反倾销’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从德国进口了大量装备和辅助材料,应该说,促进了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况且,光伏行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的手段,不应当把这个问题作为一般的贸易摩擦来对待。”

  

  各方备战“反倾销”

  “前两年整个光伏市场非常好的时候,欧洲企业排着队到中国要货,而国内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尽量予以满足。如今遭遇金融危机了,他们就想动用反倾销武器。希望对方也能想一想我们当初给他们的支持。”崔容强对此不无感慨。

  尽管如此,面对山雨欲来的反倾销,中国仍需要严阵以待。

  “据我所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其他部委最近已连续开了好几次会议,其中包括9月11日召开的最新一次会议,主要就商讨如何应对反倾销可能带来的问题。”上述江苏光伏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说。

  此外,9月10日下午,包括尚德电力、常州天合等国内多家光伏企业的高层也齐聚北京,议题同样是中国企业如何反击“中国光伏组件低价倾销”的指控。

  而在上周召开的“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更公开表示,将于本周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他将向温总理反映当前光伏业的问题和情况。

  另外,在此次会议的间隙,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也向本报记者透露,该学会正组织工作小组研究对策;有关方面也已准备在近期组织国内一批光伏企业负责人赴欧洲,与当地政府、企业会商此事。

  显然,欧盟可能挥动的这根反倾销大棒已在中国光伏界乃政府层面引发轩然大波。

  但上述江苏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相信欧盟不会轻易接受申请,因为“如果真的接受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急剧上升”。

  在谈到如何应对可能的欧盟反倾销时,崔容强的观点认为,首先应尽快成立全国性的光伏行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以代表整个行业与对方交涉;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则表示,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政策层面的支持,能真正起到效应的政策的出台,而这不仅对光伏业应对反倾销调查起到实效,更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尽快行动起来。”崔容强最后说。

  

  激辩“产能过剩”

  尽管反倾销尚未有定论,国内外关于中国光伏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却已沸然一片。

  事实上,产能过剩与反倾销本身也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在外界看来,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的过剩,使得在海外的低价竞争愈演愈烈。而国务院和相关部委近期的一系列举措,剑锋所指也正是产能过剩问题。

  本报记者从业内独家掌握的一份《中国多晶硅项目产能产量情况表(2007-2010)》显示,去年中国多晶硅的产能为10760吨,产量为4300吨;而今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飙升到47960吨和16180 吨,约是去年的四倍。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就此认为,中国很快将面临多晶硅供应过剩的局面。

  “现在国内光伏企业正在搞‘圈地运动’,其中不少甚至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如此做法必然会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如是说。

  据他介绍,在美国如果要建电站,至少需要三个前置条件:首先是采购电的合同;其次是土地租赁合同;三是融资保证。但中国的很多电站项目合约,在国家发改委还没有出台具体电价,土地合同和银行贷款也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最多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

  “但下游这些疯狂的举动会给上游产能投资带来错误判断——后者以为其中空间很大,加上地方政府的推动,最终会造成产能过剩的结果,并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高纪凡说。

  但崔容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不同意产能过剩的说法,“中国市场还没起来,怎么能断言是否过剩呢?况且当下对产能过剩的断言是建立在一些计划产能基础之上的,而这些计划很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能。此外,还有很多企业都号称要上马的产能,其实都没有达到。”

  他认为,只要中国光伏市场真正启动了,当前这些所谓“过剩”的多晶硅产能很快就能消化掉。

  “全球多晶硅产量的确会供大于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江苏中能母公司——协鑫光伏首席执行官江游开门见山地说。

  他认为,这一现状决定了未来全球多晶硅产业的格局将发生巨变,除了处在“第一军团”的多晶硅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可能受制于成本压力。而“第一军团”主要凸显三大特征:一是产能达万吨级以上——今后,万吨级以下的多晶硅厂将很难生存;二是质量较好的高纯多晶硅也主要在这些企业中生产;三是多晶硅成本将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

  在江游看来,随着明年更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意味着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届时,价格将继续下滑,一些多晶硅小厂将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并不担心产能过剩,我们的策略就是继续扩张,引进更新的技术,生产更低成本、质量更高的多晶硅”。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上表示,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要警惕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但绝对不是就此限制新能源产业发展。

  

  市场反转还是短暂“虚火”?

  应该看到,无论是反倾销还是产能过剩,都是在当前光伏行业出现回暖迹象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到目前为止,各界对光伏市场是否真正触底反转还存在分歧。

  尚德电力首席策略官Steven Chan上周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在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德国引领下,8月全球太阳能需求出现明显改善。这种改善让尚德更加坚信可以实现2009年的出货目标。而上月,尚德曾在年内第二次下调2009年太阳能电池出货量预估。

  “大约一个月之前,市场还低于我们的期望。但从上月起,受德国带动,市场开始回暖。现在尚德和其他公司都很忙,在竭尽全力向客户发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今年多数时间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他解释说。

  高纪凡则表示,严格意义上,光伏产业并不存在危机的概念,因为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产量并没有下滑。

  “尽管产业没有危机,但企业有。”他表示,一些比较大的光伏企业此前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产业发展趋势,结果在决策上出现失误,由此给企业带来沉重包袱。

  在他看来,未来光伏企业会分化,有些会取得良好发展,有些会受到压力甚至被市场淘汰。

  显然,高纪凡的公司属于前者。由于去年及时下马了多晶硅项目,天合光能没有和一些同行一样陷入多晶硅“黑洞”。二季度以来,该公司出货情况改善,融资也越来越畅通,不仅增发了450万美国存托凭证,更于近期获得5家银行3亿美元的银团贷款。

  江苏中能同样如此。据江游介绍,这家目前已是亚洲最大多晶硅厂的龙头企业第三季度以来重新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不仅没有库存,产销率也高达98%。

  但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眼中,上述这些回暖迹象很可能只是短暂的“虚火”,是在德国政策明年可能调整的背景下引发的一轮短期采购冲动。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一位管理人士近期就表示,虽然最近太阳能电池需求较火,但从下游看,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在全球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光伏产业的复苏必然会迟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而目前各大光伏企业仍处在亏损、微利状态。

  他认为,二季度以来出现的需求旺盛局面或许和市场担忧德国补贴政策明年会较大幅度调整有很大关联。为赶在调整前用足政策,各大企业忙于提前采购、上报项目以申请补贴。

  显然,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现在就断言市场反转还为时过早。一方面,海外市场迟迟未现真实复苏;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又始终没有真正启动,光伏产业在经历短暂回暖之后的前景仍晦暗不明。

  太阳还会照常升起。对光伏企业来说,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点点等待……

  今年上半年,国内大批光伏组件企业刚刚从一场鲜为人知的多晶硅“对赌”中侥幸脱难;紧接着,又被指,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而最近有德国企业已准备向欧盟递交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申请。在中国98%以上的光伏产品仍依赖出口的情况下再遭遇欧盟反倾销,则国内光伏行业受到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重重危机,光伏产业是该积极应对,还是等待黎明?

  

(责任编辑:黄珂)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