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黄海制药举办的“新经济·新方向·新发展”研讨会上,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4月基本解除,但中国的危机却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的金融危机实际是制造业的危机,制造业的低迷是造成中国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
郎咸平用经济学的6+1理论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处于整个产业利润高端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1’就是处于利润最低端的生产制造。发达国家通过‘6+1’的‘6’,把我们‘1’的利润吸干,把整个生产流通环节中最多的那部分利润拿走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国际分工。所以我们取得了亮丽耀眼的GDP,但发达国家却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在以前的市场环境中,我国的制造业一直享受着独一无二的“人口红利”优势,但现在我国制造业正步入高成本时代。劳动要素成本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都一再推高了制造业成本。
同时,我国制造业还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应对危机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失和研发能力较弱、工业创意相对落后,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等问题。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已经全面改变,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另辟蹊径。
具体到制造业中的制药企业,郎咸平认为产业链的建设尤为重要,供应链的优化是制药企业利润的核心所在。因为药物研发是通过数万次的实验,这些必要的环节所需周期很长,投资金额很大,研发成本很难减少。
经过研发后,得到药物配方,生产相对简单。因此单靠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根本赚不回投资研发的资金。
所以制药行业在重视研发的同时更应重视产业链的建设。郎咸平列举美国辉瑞制药,他说:“辉瑞的研发成本在其产业成本中所占比例为7%,制造成本占23%,销售成本则占了70%。从数据看,23%的占比使得生产方面的成本节省空间非常有限,而相比之下,批发和零售则可以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整合得到最大化的利润,换言之,销售成本的可压缩空间是相当可观的。”郎咸平又以西安某企业的药品为案例,该企业的药品只要在江苏、安徽、福建停售一天,每天就会损失160万元以上,一个月就将损失3400万元左右。
郎咸平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很大反响。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则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企业一定要盯住内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由于药品的需求相对刚性,在近8年来,医药市场才保持了平均20.78%的增长。但是在国际化的浪潮下,制药企业不能只依靠药品需求的特殊性,必须拥有有竞争力的药品,目前我国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药品有60多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价格话语 权,这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仅是一步工艺改革,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所在。
黄海制药负责人也表示,应该以国际化宏观经济的高度,跳出行业的局限看待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对应之策。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并购浪潮下,企业要想赢得市场话语权,必须重视产业链的价值,重视销售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建立既懂市场又懂专业的“双师型”营销队伍,维护市场终端;同时保证渠道各环节利润,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制造业要化危为机,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进行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还要进行销售流通环节的创新。在国际医药巨头抢滩中国迅速扩张的情况下,黄海制药能够在建立强势品牌,通过高端资源合作,发展工商合作模式,让客户价值最大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无疑给制药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