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身边60年

2009年09月24日06:2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龙港镇创业者陈智慧——

  农民自己造了个城

  本报记者 顾 春

  农民陈智慧,是第一批来到浙江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的创业者,她还记得很多故事。

  1984年,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来到龙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土地有偿使用”设想:谁愿意拿出3万元,就可以进龙港建房,有龙港镇户口。


  “我老家在陈家堡,陈定模是我的堂叔,他动员我们都去龙港发展。当时农民最大的渴望就是进城,有城市户口!1985年我来到龙港。”陈智慧刚到龙港时,那里是个路不通、灯不明的小渔村,到处是荒滩和矮房。她买下地基,又花了2万多元盖了个五层楼。

  当时许多农民从四面八方涌入龙港,到镇政府一个简陋的“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办落户手续,每天都有新建楼、新开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开始了。不到3年时间,已经有周边3万多农民来到龙港。“到1992年左右,学校、医院都有了,我们都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进城后干什么?陈智慧说:“刚来龙港,大家都为生活发愁。能出去的在外跑业务,不跑业务的就在家办厂,发展经济也都靠自己。”

  陈智慧现在已经是温州华泰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说:“今天的龙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外地客商云集,已是一个集聚28万人口、GDP近90亿元的特大型城镇。农民自己造了个城,真的了不起!”

  上海户籍警姚德清——

  浦东成了“小联合国”

  本报记者 孙小静

  “1986年,我从部队复员回来,就当上了户籍警,至今已经整整23年了,变化翻天覆地。”上海市花木派出所社区民警姚德清开门见山。

  刚上班那会儿,这里就是农村,每个月姚德清有20天要下到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切好像进入了“快车道”。姚德清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有做企业的,有做小生意的,当时我的职责已转变为专管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收缴外来人口城市建设费等。1994年,上海推出了蓝印户口,记得那时一个居委会就有100多本蓝印户口,叠在一起有桌子高呢。”

  姚德清说,进入新世纪,浦东景象日新月异。如今,我们花木社区就像个“小联合国”。紧邻世纪公园的联洋社区,是上海闻名的国际社区,住在里面的老外可真不少。整个花木,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达两万多人。与他们比邻而居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上海人,来自浦西老城区的“城里人”,以及祖辈在这里务农的“新居民”。上海现在讲“海纳百川”,以前的蓝印户口、暂住证都取消了,2000年推出了有“上海绿卡”之称的《居住证》,持证者的各项待遇向本市居民靠拢。今年,又公布了户籍新政,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者有可能转户籍了。地域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广东外来妹曹小萍——

  打工20年当上新市民

  本报记者 李 刚

  “南下打工20多年,现在觉得安定下来了,当上了城里的新市民。”广州南岭汽车销售公司清洗车间主管的曹小萍说。

  1987年冬天,曹小萍从老家湖南安乡县下渔口镇,随姐妹们挤上了南下的列车,到了广东,成了一个纺织女工。几年一晃就过,那家纺织企业完全出乎她的想象,上工期间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而且主管极凶,动不动就罚款。有一天,主管对她说,她年龄已经偏大,不适合“三班倒”,她只能选择默默地离开。

  这些年来,她什么都干过,酒楼服务员、小食店厨师,还摆过地摊、做过家政钟点工,甚至还承包过小公司的厨房……一种漂泊的感觉挥之不去。

  2004年的一天,在南岭汽车销售公司干了半年多,公司人事部通知她去签劳动合同。曹小萍开心极了,有了这份合同,她再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打发走的打工妹了。

  20多年的漂泊,有时她不免会想起,老了后怎么办,一家人怎么办?直到有一天,公司人事部又通知她,按国家政策要求,公司为所有的员工买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只要他们累计缴够15年参保费用,今后就可在广州领取养老保险金。这让她第一次对一个城市有了亲切感和归宿感,她感到在这里有了未来。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