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海南发展银行不幸夭折 挤兑风潮已成为当年街景

2009年09月27日09:4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新海南网9月27日电据海南经济报报道,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的银行数量多过米铺。”的确,建省办特区后,海南被誉为“信托业特区”,当时有8家国际信托公司,1家期货交易所,证券营业部30家左右。但不曾料到,全国首例银行被关闭事件,就在中国南端的这个城市中发生。
成立于1995年8月18日的海发行,因生来背负44亿元债务,被业内称为“怪胎”,高息揽存的浮华表象掩盖了巨大的信用危机,1998年6月21日,海发行终因严重资不抵债被国务院、央行下令关闭,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关闭的首家地方性银行。

  今天,当人们走近海口市滨海大道12号富南大厦海南发展银行,门口两座铜像已经难觅昔日的光辉,变得斑驳不堪,挂在大门上方的“海南发展银行”几个大字同样锈迹斑斑,也许,这几个字有朝一日会重新喷上新的色彩。

  从诞生到死亡

  1995年底,当时在琼山市某局工作的王先生拿着80万元公款来到富南大厦——海发行网点存钱,利率是15%。“我是单位领导派去的,海发行存钱利息比国有银行高几倍,是金字招牌。那时,大额存款要托关系,整栋楼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没想到这么红火的银行仅"活"了3年。单位的钱到现在还没有取出来,(海发行)债务还在清算中。”王先生唏嘘不已。

  他所说的金字招牌就是海南省政府控股的海南发展银行。

  1988年6月28日,海南首家信托公司“海南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公司的总经理为韩柏,后来他成为海南发展银行的副行长;同年8月,四川省投资的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2月,有着浙江省驻琼办背景的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次年3月,海口华夏金融公司成立;4月,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这五家公司即是海发行的前身。

  海南发展银行1995年8月18日开业,它是在兼并了以富南信托投资公司为首的5家信托投资公司基础上而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向全国募集股本。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

  海发行成立之初,采用高息(1996年海发行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达22%)揽存的“偏招”,海发行获得了暂时的辉煌:截至1996年底,成立仅一年多的海发行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几乎翻了一倍;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偿还了59%的历史债务,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据1997年《海南金融年鉴》称,海发行收息率为90%,与境外36家银行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

  “家庭成员”剧增拖垮顶梁柱

  然而,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大规模兼并改变了海发行的发展轨迹。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保留1家信用社,关闭5家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其余28家信用社全部并入海发行。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海发行的隐患已经初见端倪。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原本举步维艰的各信用社,全部收归海发行旗下。当年的这则公告将如沐春风的海发行引进一条死胡同,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海发行、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海南本地金融机构走向末路的导火索。

  关闭海发行!这个消息让大家很长时间都没适应过来。“它的关闭,直接原因是发生支付危机,但其实,它是海南地产泡沫和政策的牺牲品。”原海发行振东分行经警李文感慨万分。李文是从1991年开始入主当时海口市振东信用社的,他当过押钞员、做过金(库)管员,直至最后当经警。他见证的并不单纯是振东信用社的没落,也见证了海发行的“潮起潮落”。李文回忆,在当年与他人的闲聊及旁人的闲言片语中,他发现导火索的内部早已升温,仅是尚没有形成“明火”罢了。

  树倒猢狲散,当年享有“金融界精英”的海发行正式员工纷纷各奔东西,像李文这样后来被关闭托管组返聘回去管理档案的人员,关闭托管组给他们每人每月1200元工资,外加五项社保。“这比起当初海发行散伙时,每个人一年发一个月工资的"遣散费"要强得多。”

  挤兑风潮成当年“街景”

  1998年春节刚过,海南各行各业又恢复了工作状态。就是这个时候,海口街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凡是街道上有海发行营业网点的地方,等候取款的人,从室内延伸至马路上,排成长队,心急地往网点内探头。

  “先是储户怀着恐慌心理涌向营业网点,然后是各营业网点对取款人设最高限取款金额,再接下来是银行方面发放取款预约号,独特的"街景"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消化"后才逐渐消失。”回想起当年目睹的众多挤兑风潮,至今仍在关闭托管组的李文感慨良多。

  市民吴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就在海发行存了1000元活期存款。后来,传闻说海发行没钱了,于是一大早直奔海发行网点取钱。没想那里已排起长队,直到中午还轮不到我。那些日子,我每天上班都看到储户在排队,我的钱是在工行托管(海发行)后才拿到手的。”

  造成挤兑的原因是海发行的信用度降低了。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都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于是,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

  在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一项举措就是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许多在原信用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息的储户在兼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息。谋求“钱生崽”的储户们不干了,他们将钱存入信用社,目的就是为了获高息。

  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发行的准备金,海发行欲借助岛外的力量帮助恢复,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但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为保护海发行,国家曾急调34亿元资金“救火”,但对巨大资金缺口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溺亡”后渴望“重见天日”

  成为特区的海南省迅速在全国引发“海南热”,特殊的金融政策吸引着各省的金融机构携带大量资金入岛。此时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海南省对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资金有些茫然。当时有两个“70%”,即进入海南的资金70%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70%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各金融机构投入到房地产的资金成为“沉淀资金”。

  “因政策的原因,海发行不得不背起全省28家信用社、托管了5家信用社的债权债务、人员及资产之后,海发行的员工一下升至3000多人。”李文说,再精英的人才,也无法挽救这个危机下资本被抽走后留下的空壳。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发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发行存款的兑付业务。

  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