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攻 林小昭
近日,随着国家三季度GDP数据的发布,各省也纷纷公布了自己的“三季报”:“新生代”增速继续一马当先,经济大省增速迎头赶上,“拖后腿”的由负转正,而大部分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在一季度减速的东部省份已大大缩小与中西部在增速上的差距。
山西走出谷底
根据日前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山西省生产总值增长了0.5%。这是继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8.1%、上半年同比下降4.4%之后,重新回到正增长区间。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告诉CBN记者:“山西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反应具有相对滞后性,在全国经济形势下滑时,山西还会惯性上升;同样,在全国经济形势回暖时,山西还没有走到谷底。”
现在,三季度的数据表明,山西省经济形势已经见底并开始回升。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曙光已经看见。山西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反应具有相对滞后性的特点,也佐证了全国经济形势的回暖。
“新生代”继续一马当先
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可以说是近年来各省市区经济增速的领头羊。三季度的数据报表明,“新生代”的迅猛发展势头不减。
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连续数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而前三季度又交出了同比增长16.9%的答卷,这一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紧随其后的天津市,前三季度增速也达到16.3%,比上半年增速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增速为13.7%,四川省为13.5%,重庆市为13.4%,湖南省为13.1%。中部省份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大部分省市,继续上演着弯道超车的一幕。
责任重大的东部沿海大省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继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省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为全国经济带来0.1个百分点的增长。尤其是广东省前三季度增速超出预期,更是为经济已经回暖做了很好的注脚。
前三季度,广东省经济增速达到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广东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前三季度,广东整体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转入稳健回升通道。
重回结构调整 经济回暖主要得益于“政策推手”下的贷款猛增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
位于增速第一位的内蒙古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长了35.4%,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超过了50%。
江苏省前三季度全省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的1.9倍。经测算,上半年省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6.6个和6.1个百分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认为:“在金融危机下,沿海省份的压力更大,所以会采取更多应急措施,加快项目的上马,以期拉动经济的成长。”
“但这种拉动只是短期的拉动,因为政府财政的投入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靠政府投入来带动。”林江说,真正反映广东经济发展的民营投资和私人消费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统计数据亦显示:前三季度广东基础设施投资迅猛,完成投资2825.73亿元,增长60.8%,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6.1个百分点。民营投资完成投资3042.05亿元,仅增长7.8%。
林江判断,对比去年第四季度在金融危机下较低的经济基数,今年第四季度沿海地区的增幅仍将进一步升高。但他认为,依赖外贸回暖而取得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沿海地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出口,这是沿海地区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发展了这么多年,外贸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出口大幅增长的空间已相当有限。”
“因此,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地区还是要回到结构调整的轨道上来,一方面,在保住外贸出口的同时,要积极拓展内销的渠道。另一方面,则要继续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尽管转型升级的道理很艰难,但不能"爬坡爬到一半了就停下来"。”林江认为,相比沿海,内陆地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未来内陆地区还是要继续整合广阔的市场资源,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路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