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碳市当前 京津角力自愿减排标准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桂琴
2009年11月07日11:18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将正式推出我国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也就是‘熊猫标准’的公共测试版。”11月2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对笔者表示。与此同时,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在联合企业进行“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试图推出《天津议定书》,成为国内企业碳减排的行动指南。

  在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以下简称“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不到一个月之际,碳交易机构在自愿减排市场的角力已经公开化。

  自愿减排是唯一机会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会议即将召开,究竟是沿用“京都议定书”还是另起炉灶?发展中国家是否该承担减排义务?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未达成共识,但哥本哈根会议的分水岭意义已经无人否认。

  从2005年开始备受碳买家青睐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金融危机之后,如今正受到市场低迷的挑战。

  “在2020年之前,中国碳市场都会处于自愿减排市场(VER)的形态中。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经过几年的培育期后,自愿减排市场将在2012年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届时市场将有可能超越CDM项目。”一位业界人士预测,2013年后,国内自愿减排现货市场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碳期货市场将会在2020年后兴起。

  在梅德文看来,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我国是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建立自愿减排市场成了中国重要的选择。

  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作为发达国家减排义务的受益体,发展中国家没有获得CERs(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的资格。因此,按照国际公约规定,中国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碳排放权交易的权利,也不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台。换言之,要进入国际碳交易主体市场,自愿减排成了中国唯一的机会。

  “严格来讲,中国境内目前能够公开交易的碳交易产品只有自愿减排产品。”清华大学CDM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对笔者解释,VER是《京都议定书》之外的一种自愿减排模式,满足的是企业之间、主体市场之间的一种无约束情况下的自愿减排需求。它不像CDM项目需要复杂的注册审批和很强的规则限制,在运作上提高了开发的成功率,降低了开发的风险。买家既有国内外大的排放企业也有中介机构和银行等,按照企业自身的兴趣和意愿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

  在曾少军看来,在国内的自然环境、国外环境及国内需求等多方面强制性减排压力之下,自愿减排市场平台的建立并推动碳自愿减排机制也成为一种必然。

  碳市不容错过

  已知的全球碳市场潜力巨大:有学者预计,如果《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最终在美国参议院通过,全球碳市场交易将会从2008年的110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000亿美元。到2020年,碳交易市场可能高达3万亿美元。

  然而,由于国际公约的制约,中国作为一个碳资源大国,目前却处在碳交易“微笑曲线”的底部:在过去的CDM项目中,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全球碳市场创造了大量减排额,如2008年,中国CDM产生的核证减排量成交量占全球的84%。但这些核证减排量却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进行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进行交易。中国在碳金融方面乏善可陈。

  显然,中国不能再次失去金融创新的机会,“自愿减排市场”成为中国加入到国际碳交易市场主体的极佳机会。

  “国内的企业应该开始考虑加入自愿减排的行列。从卖家来说,考虑到CDM项目复杂的规则限制,如果有了减排空间,但在强制性减排市场没法实现交易的话,可以考虑自愿减排市场;更多的企业要考虑到长远的减排义务,现在开始投入,可以形成资产积淀,将来可以冲抵减排义务。”曾少军强调,对于那些没有减排指标的企业来说,面对气候变化这一个共同问题,如果愿意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也可以考虑进行减排量的购买。

  不过曾少军表示,由于国内的VER刚刚起步,一些企业与机构也正在进行探索,国内项目还处在企业之间一对一的项目层次上,并不成规模。

  据笔者了解,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发起的“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召集了24家国内企业参与其中,“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对笔者说。

  “国内已经有许多企业意识到碳减排是一种社会责任,并表示了积极参与自愿减排的意向,国内的自愿减排市场将会在明年逐步兴起。”梅德文表示。

  标准竞争第一步

  巨大的市场之下,如何朝“微笑曲线”的两端——核证标准和销售渠道突破?怎样从技术标准以及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去发现买主、发现价格,帮助国内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买家以及买卖双方都认可的定价机制,从而占领这一新兴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这些问题显然是急于参与这一游戏的国内碳交易机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自愿减排市场近几年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但交易额较小,还处于标准竞争阶段。一旦某一标准在市场上明显胜出,将会很快体现在自愿减排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上。

  “自愿减排市场也有自愿减排项目市场和自愿减排配额市场两种模式。”梅德文介绍,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市场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包括欧盟的排放权交易制(EUETS)、英国的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

  国内市场刚刚起步,围绕标准的竞争已经展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分别进行的,正是在自愿减排项目市场和自愿减排配额市场这两种不同模式方面的探索。

  据了解,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目前正在探索碳减排自愿配额市场的创新。而北京环境交易所则试图发布自愿减排项目市场上的标准。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与今后国内碳市场非强制化、非标准化的这一基本情况,中国碳市场今后很大程度上仍然会是一个自愿项目市场。”梅德文解释,由于中国不用承担强制碳减排义务,之前的市场以场外交易(OTC)为主,与交易所市场相对,没有固定场所和严格可控的规则,主要通过私下协商进行一对一的交易,自愿减排项目市场在中国将长期存在。

  “北京环境交易所关于VER有两大目标:做标准、建渠道。做标准就是联合市场各大利益主体,共同开发‘熊猫标准’,专注于国内以及其他国家大农业碳减排项目。”在梅德文看来,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这关注于农业碳减排项目,既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又能提高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质量,“熊猫标准”旨在建立一个与中国国情相符合,且兼容国际规则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市场的核证、注册的标准体系,希望能够促进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高排放者补偿低排放者。

  据了解,在平台渠道方面,北京环境交易已经跟纽约-泛欧证券交易集团BlueNext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利用欧、美、亚三地合作,促进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的项目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在欧美碳交易所挂牌,以有效帮助中国卖家实现“发现买家、发现价格”。

  中国新兴的自愿碳减排市场已经吸引来了国外投资机构。日前,爱尔兰碳银行有限公司与中信集团宣布,将共同搭建一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在中国开展业务。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笔者分析,北京环境交易所的“熊猫标准”有国内项目市场为根基,而天津的企业联合行动则以广泛的企业参与为后盾,国外机构则掌握了先进的项目操作经验,谁能胜出都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显然,这场围绕自愿减排标准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