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中国汽车业海外并购 抄底或踏空?-搜狐新视角产业论坛 > 汽车业海外并购独家分析

张志勇:经营好企业文化比收购一个企业更重要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11月09日16:30
(搜狐-李志岩/摄)
(搜狐-李志岩/摄)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洲众多多传统汽车品牌都面临挑战,中国汽车业走出国门展开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是在抄底还是会踏空?搜狐新视角产业论坛为您解读。搜狐财经现场直播,以下是嘉宾观点:

    著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很早的事情,因为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有了,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瑞典台对我有一个专访,今年又找到我。关键是中国汽车是怎么回事,吉利是一个企业,但是通过这一段双边的交流、多边的交流,或者跟当地的工会、当地的政府部门去做交流,我感觉吉利最起码在福特这边、在瑞典政府这边、在沃尔沃的工会、在管理层方面树立了比较正面的形象,我感觉对沃尔沃还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讲海外并购,我感觉其实三个问题,我们大家都去讲,我感觉一个是中国有没有能力,第二,应不应该,第三,我买了以后怎么去管理、怎么去消化它?有没有能力呢?大家可能局限于比较小的范围,我企业很小、年利润多少多少、对方企业如何如何做大,但是我们忽略了国外的国际惯例,国外企业都不会用自己的资金收购,都会用贷款收购,另外怀疑我们有没有管理的经验。但是一般的这种大型收购都是请大型的历史事务所、投行帮助我们,他们有很丰富的经验,过去只说我们自己单枪匹马做这个事情,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样一个跨国收购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有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的。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刚生下来的小孩肯定不会走路,是不是会告诉他,你坐在这儿,吃很多东西,你会走路了再走,不是的,你可能要让他站起来不断的走、不断的去摔跤,慢慢慢慢他才会走路的,只是说在不断的挫折、不断的尝试当中才能够站立起来。这是对中国汽车企业提出的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说,收购首先要有一个卖方市场,我在世界经济危机来临之前可能资产价格比较低,很多企业经营形势不好,这时候才出来买方,我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我去买它,恰恰2008、2009出现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可能利用这种机会去做这样一个收购。

  第二个问题,应不应该收购,我感觉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第二个,你对被收购对象的估值问题。我们讲中国汽车市场将来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现在1300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了,美国正常应该是一千七八百万的情况。我们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给中国的汽车企业非常大的机会,中国本土企业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合,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恰恰是在这样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当中,中国的汽车企业打进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受到了一些巨大的掣肘,就是说我们在品牌的提升上、我们在技术的提升上、我们在管理能力的提升上,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合资,通过技术引进,通过设备引进,需要所有的条件拿不到的,我们可能通过海外并购能够拿到,即使我们海外并购只是去准备一下,其实对我们自己都是提升。就像一个桃子,你买桃子如果是一个烂桃可能不值得买,但是这个桃子的价值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可能一个普遍的认同价值,但是对每一个不同收购的企业来讲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可能我们对悍马、对沃尔沃的评判是不一致的,可能大家都认为沃尔沃、欧宝是有价值的,对悍马来讲可能就觉得没有一个价值,可能具有文化价值,可能商业价值比较差一点。但是对不同的企业来讲,我可能买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动机,我想不能盲目的去判断用一般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企业的并购是不是好、是不是应该,我想对不同的企业来讲会有不同的原因在里边。

  刚才第一句提到首先想到哪个案例,为什么要提宝马收购罗孚和Mini,90年代的时候宝马收购这个案例经历了很多挫折,甚至前一任CEO走了以后,下一任CEO主持了这件收购案,但是有褒有贬。罗孚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经营、文化的磨合一直没有成功,宝马当时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管理融入罗孚,但是英国人由于文化上巨大的差异,甚至有二战期间仇恨的情结,所以一直拒不接受德国人。所以这个问题上非常非常难,但是Mini恰恰是相反的例子,后来经营部好的情况下把罗孚给卖到了,然后把Mini给留下来了,但是Mini恰恰现在成为很成功的品牌,这里面我感觉把Mini完完全全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所以成功了。

  对于目前的汽车企业,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这个事情,第一,我感觉是吉利品牌、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个胜利、一个提升,肯定是无疑的。第二,我感觉在这样一个并购当中,包括吉利也好像北汽收购欧宝一样,我们做这样的尝试都是有益的。未来还有这样的并购,现在的胜利是先烈的血换来的,比如双龙,上汽收购双龙,2004年10月28日拿5亿美元换来的,后来投入40多亿人民币,但是值不值呢?恰恰从我们现在的结果来看,好像上汽可能在并购当中在文化的认识上,可能一开始对双龙的认识上就没有现在的深刻,可能意识不到今年双龙的工会、双龙的工人对上汽有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痛恨甚至仇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感觉文化上的这种融合可能是最难的,我们把沃尔沃品牌拿过来、把欧宝拿过来,甚至把悍马拿过来,我们产品上我想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

  奔驰当初并购克莱斯勒,被誉为世界上一个完美的婚姻,但后来为什么不行?因为当时他们并购的时候克莱斯勒老总和奔驰老总两个人谈的时候就是说我们是对等的,他们的名字虽然有先有后,但是两个公司的感觉层是对等的,但是后来在实际的经营操作当中,奔驰完完全全左右克莱斯勒的未来,所以这个时候美国人很恼火,这个时候可能出现一种文化上的冲突,美国人可能跟德国认不是特别的和谐,所以出现了后来最后的破裂。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974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