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 中国组合拳防经济下滑 > 产业振兴

民企投资仍待新产业激活 经济回升不等于复苏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1月13日00:05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1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月度论坛上表示。

  刚刚发布的10月宏观经济数据确认了经济的回升态势,而将于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定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继续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助长资产价格的泡沫;如果过早收紧货币政策,又担心二次探底。”魏加宁说。

  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已经对经济企稳发挥了作用,但是,被寄予厚望的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似乎并未顺利接过政府投资的接力棒。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7万亿元,与此同时,企业存款新增5.6万亿元,同比多增3.8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表示,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这是今年乃至明年,甚至很长时间内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企业巨量存款待激活

  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6.1%,而企业大规模投资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复苏的标志。

  “实际上在我国官方最近所使用的词始终都是讲"企稳回升"的情况,或者"经济回升"的基础,或者"回升向好的势头",基本上没有用"复苏"这个词来描述当前经济的走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回升”和“经济复苏”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他看来,经济复苏的基础是企业又开始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投入,这是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概念。

  今年前9个月,我国39个大行业当中有27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9月份当月,有34个行业利润在增长。从众多企业的三季报中不难发现,企业的利润较前两个季度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是,从企业存款来看,却大大超出其利润增长水平。1-9月,企业存款新增5.6万亿元,同比多增3.8万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5万亿元。

  魏加宁认为,企业存款增长很快,实际上有一部分是贷款以后转存,有些企业用不出去,把它又存回到银行。“但是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些大企业、国有企业,而真正像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小企业的贷款情况很困难。”

  事实上,如果有正常的投资渠道,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需要这么多存款。

  “从过去的历史经济周期来看,当世界经济经历一次大衰退以后,要走上坚实的复苏之路并不是靠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其实决定性因素还是新兴产业带来的新一轮投资增长点。”范剑平表示。

  他认为,很多新兴产业,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等等,从科技革命的角度来讲,现在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酝酿期,这些成果无论从成本,还是从效益来看,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因此它们还没有能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企业难以进行大规模投入。

   “稳增长”还是“保增长”

  在一揽子刺激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前三季度平均GDP增长7.7%,原定全年保8目标现在已无悬念。

  范剑平认为,如果说前一个阶段在保八的基础上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那么明后两年对经济增长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还想保九、保十,而且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来保增长的话,恐怕是复苏“并非必要的代价”。

  他还表示,把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就定在8%,实际运行结果可能比8%更高一点,“这应该是我们现阶段更切合实际的目标。”

  很多学者也认为“稳增长”比“保增长”的提法更符合2010年的实际,因为保增长就要付出代价。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比如要保增长就有它的成本,为了保增长我们不得不放慢结构调整的步伐。当然今年结构调整也有进步,但毕竟是慢于保增长。”姚景源表示。

  “现在国内有一种倾向,地方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于是大家就铺摊子。”范剑平说。

  据他了解,按照新开工项目的基础规律,施工高峰出现在第二、第三年。所以明年、后年我国已经开工的项目仍有较大投资规模。

  对此,范剑平表示担忧,“如果我们不能适可而止,明年继续大规模铺新摊子,将来可能成为压力。例如宏观调控政策、扩张性的政策需要退出的时候,会不会因为铺的摊子过大,将来骑虎难下,造成退出的麻烦。也就是说,今天的成绩反而成了将来的麻烦。”

  现在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积极性很高,很多地方上报的项目因为配套资金不足,进度低于预期。而资金需求和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新的矛盾又开始积累。

  “地方政府负债过高,特别是现在政府负债都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的,而地方融资平台很多行为现在并不是很规范。短期来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功劳很大,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为了支持短期的经济增长,长远来看我们留下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将来处理这些风险的麻烦也很大。”一位学者表示。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