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危机加剧 全球经济衰退 > 金融巨头

RBS转身“全球投资银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年11月20日00:43
  2007年10月17日,由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富通银行荷兰控股公司、西班牙国际银行组成的金融集团RFS作价710亿欧元兼并了荷兰银行,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银行业并购交易,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将支付约160亿欧元。

  一年后,苏格兰皇家银行频频传出出售资产的消息。

  2009年8月4日,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银行同意以5.5亿美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部分资产,包括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地区的零售银行、个人理财和个人业务,以及中国台湾、菲律宾、越南的公司业务,涉及54家分行、32亿美元贷款、71亿美元存款,以及200万名客户。

  事实上,该银行亚洲地区的业务出售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区13家分行零售业务以及中小企业的出售尚未最后谈成,但持有苏州信托19.9%的股权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方向保持不变。

  而受压于欧盟和英国政府,RBS欧洲地区的业务出售渐成焦点。

  11月3日,英国政府宣布向苏格兰皇家银行注入255亿英镑资金,持股比例增为84%,并要求其出售其下318家英国的分支机构,让出14%的零售银行市场份额。同日,苏格兰银行表示,将按照欧盟的要求,出售旗下的保险机构、全球在线支付系统以及大宗商品交易部,作为接受政府大规模救助以及参与政府问题资产担保计划的条件。

  截至今年三季度,RBS的英国、爱尔兰以及美国三大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依然呈现负增长,录得15亿英镑亏损,扭亏之路漫长。其中,信贷损失依然严峻,达32.79英镑,主要集中在非核心资产领域。2008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将非核心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外独立核算,三季度亏损27.18亿英镑。而核心资产中,阿尔斯特银行和公民银行因为美国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频频报亏,出售传闻也不绝于耳。

  在业务范围萎缩的背景下,苏格兰皇家银行如何能保持现有的市场战略和市场份额,顺利完成业务转型,迅速实现扭亏为盈,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近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全球银行和市场副总裁MarcoMazzucchellli,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全球投资银行转型

  全能银行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决定仅在英、美、爱尔兰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在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21世纪》:你今年三月份刚加入苏格兰皇家银行,能否谈谈你执掌全球投行业务后的想法?你如何看待金融危机下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

  Marco:我今年三月份入职,当时银行管理层和股东剧烈变动,我被任命为管理层,主要负责全球投资银行业务,并担任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执行总裁,管理美洲、亚太以外的海外市场。我从固定收益开始职业生涯,在过去的五年中统领瑞信的投行业务,从我的背景你能够很清晰地了解,苏格兰皇家银行将致力于成为一个全球投资银行。

  1 《21世纪》:这是一个美好蓝图,但今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并没有显示利润正增长。你是否感到了压力?

  Marco:投行业务依然很赚钱。在我们25亿英镑营业收入中,今年以来投行业务的运营利润达到16亿英镑。如果观察营收结构,可以看到投行业务贡献了大部分利润。目前我们亏损的情况是意料之内的,明年也将如此。如果没有投行业务,苏格兰皇家银行会亏更多钱。

  《21世纪》:RBS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国有化后英国政府持有70%的股权,将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公司治理?

  Marco:现在英国政府拥有RBS 84%的股权,但从运营上看,政府的影响几乎没有。

  首先,政府没有派人进入我们的董事会。

  其次,政府通过英国金融投资公司持股也就如同其他大股东持股一样,管理者也都是专业的市场人士。

  再次,该公司唯一的目标就是使银行实现盈利,这与英国财政部的目标是一致的,后者希望5年内卖出其持有的银行股份,实现投资回报收益最大化,这与我们大股东的行为是一致的。如果某机构投资者拥有同样比例的股票,也会这样要求介入战略决定、了解战略目标、督促目标完成。所以,从营运的角度看,公司基本没有变化。

  但国有化改善了我们的资本状况,我们有能力抵御未来经济的深度衰退,能专注于“全球投资银行”的新战略。这个战略并不是国有化产生的,而是我们审视自身业务发展之后提出的。

  全能银行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决定仅在英、美、爱尔兰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在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出售了其他国家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并不代表这些国家不重要,而是我们在这些国家的零售业务不能获得市场主导权。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市场,我们将考虑设立办事处或者派员工出差的方式完成业务。

  我们还将从“广度”向“深度”拓展客户。在中国,我们有约100名客户,将往深入发展。作为一个全球的投资银行,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资本市场的融资服务、风险管理方案以及全球方案。因此,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跨国公司、高增长的企业以及行业领头羊。

  《21世纪》:你们如何在政府的压力下生存?

  Marco:这是非常矛盾的话题。如果我们没有被政府救助,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样生存。可是关键在于,政府在我们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难道会让我们垮掉?政府将尽一切可能支持我们发展,我们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

  《21世纪》:但人们预料明年中期英国大选后内阁将出现调整,政策是否会因此出现变化?政府会否变得更加强势?

  Marco:你认为新政府会把530亿英镑的投资糟蹋掉,仅仅是因为不喜欢苏格兰皇家银行么?

  2政府的确会变得更激进,因为他们想赚更多钱,也想尽快地出售所持有的银行股份。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我们,我们是利益共同体。

  《21世纪》:你认为政府是否会要求你们出售公民银行和阿尔斯特银行?

  Marco:不。政府已经告诉了我们哪些资产需要出售,而公民金融是苏格兰战略和品牌的一部分,不会出售。

  《21世纪》:巴克莱是否会成为RBS未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Marco:巴克莱的确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市场策略。从一个客户以及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我也非常希望了解巴克莱是否承受了过多的压力。

  全球去杠杆化行程过半

  去杠杆化的过程减少了每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整个过程在未来的五年都将持续。全球经济基本已经完成了50%的去杠杆化过程。但是不少行业存在滞后性,因此在未来的数年内经济依然困难。

  《21世纪》:金融危机让英国银行业遭遇了巨大损失,英国银行业面临怎样的问题?为什么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信贷损失?为什么惜贷情况依然持续?

  Marco:我不知道英国银行业是否遭遇了最大的损失。从倒闭的银行数目看,也许美国银行业遭遇的损失更大。遭受严重亏损的银行都规模巨大,拥有庞大的银行资产、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和高杠杆率。英国银行比其他欧洲的银行都大,并且英国的经济就是以借贷和杠杆为基础的。

  此外,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的看法是非常严厉的,要求银行从根本上正视问题,确保银行能由此变得稳定、可预见、可信赖。其他欧洲的银行会采取更加温和谨慎的方式应对危机,不希望过多地披露风险,大规模裁员。

  虽然英国的银行损失惨重,但是长远看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而其它的银行可能依然存在问题,如效率问题、策略不一致等,危机的结果就是让英国的银行更加强大。

  《21世纪》:在你看来,政府和监管机构介入救市是否有效?

  Marco:最初监管者的动作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不应该让雷曼倒掉。此后,金融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想法才开始转向保护金融机构和企业、保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我认为救市计划是非常正确的,但长远看依然存在矛盾。

  首先,经济刺激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大量的流动性和刺激计划没有带来经济复苏,反而造成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只有就业开始复苏,以消费为主要拉动的经济才会出现复苏;而只有产业调整完成,就业才会出现复苏。但这一切都尚未完成。因此,我认为主要大国的经济政策将会出现调整,在未来的几个月至一年内,货币政策会收紧。

  银行业危机让监管者开始关注金融机构的规模及关联交易,以及由“大而不倒”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为了保证银行不再“大而不倒”,监管机构开始强迫银行分拆,如最近欧盟要求进一步分拆荷兰银行。

  3此外,一些监管者要求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进行隔离。但争论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结果。首先,经济需要大银行,不是小银行。其次,倒下的银行主要是中小银行,雷曼和北岩也是小银行。再次,投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联过密,难以切割。

  因而,解决之道不在于缩小银行规模,而是减少倒闭的概率。让银行变得强壮需要提高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减少银行间关联交易,将复杂的交易平台“阳光化”,将倒闭的银行进行隔离,防止系统性风险。在以后几年监管的重心将会逐渐从银行的规模转移到关注银行业的结构,使业务和风险分散,更易于管理。

  《21世纪》:你认为去杠杆化的过程是否开始减缓?何时能完成去杠杆的全过程?

  Marco:过程还在继续,去杠杆化的过程减少了每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整个过程在未来的五年都将持续。全球经济基本已经完成了50%的去杠杆化过程。但是不少行业存在滞后性,因此在未来的数年内经济依然困难。我认为清晰的战略、资本管理、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在这一时期是极为重要的。

  《21世纪》:美国的股市虽然传递了积极信号,但美国中小银行上演倒闭潮,而英国银行业三季度也遭受了很大损失。全球经济现处于复苏的哪一个位置?

  Marco:目前,经济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巨额财政赤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但是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方面力量有限。虽然股市出现了乐观信号,但这种乐观是错的,因为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复苏的迹象。在英国,跨国企业、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造成的银行坏账是难以避免的。

  《21世纪》:现在是不是英国政府退出刺激计划的最佳时点?

  Marco:零利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将减少市场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也不能真正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效果,因为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不愿意更多地借贷,需求无法提升。他们无法预见未来会更好,因此选择储蓄而不再借贷。

  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而无法解决长期问题,即通胀问题。长期看,货币政策会收紧,财政赤字将减少,但对个体而言,通过政府公共支出作增加的收入不会刺激消费,而直接增加储蓄,因为大家预见未来税收增加,抑制了当期消费。

  我认为有效地刺激方法是创造一个平衡的市场经济,然后政府加大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产业将进行深度整合,促进就业,刺激实体经济。我认为政府的刺激计划将会逐步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目前这种情况是难以持续的。

  《21世纪》:全球的经济格局将出现怎样的改变?

  Marco:我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平衡发展,财富的公平分配,强调自由市场和竞争。但我们需要反思自由市场是否就是最好的。的确,我们在自由市场环境下遇到了危机,但并不意味着非自由市场经济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危机。我认为自由市场的大方向是应该坚持的,但财富的分配问题需要被强调。

  4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西方经济体以外的世界发展迅速。因为这些经济体有更多的自然资源、资本积累的能力、发展的能力以及强烈地改善生活水平的意愿。这就保证了生产的三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同我相比,三十年后我女儿以后看到的世界,差距会缩小。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