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投资总额高达100亿 首个低碳节能工业园落户襄樊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11月25日07:42

  投资总额高达100亿元

  中国首个低碳节能工业园落户襄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湖北襄樊报道

  中国首个低碳节能工业园区——湖北襄樊节能产业园(中国节能谷)10月28日奠基,“园区从建设到生产的全过程都将遵循低碳的特色,以期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形成节能产业集群,为节能共性技术和通用设备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优势平台。”襄樊节能产业园董事长王少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新能源、清洁能源、清洁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和竞争领域。中国节能市场巨大,且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处于劣势,希望襄樊节能产业园能够成为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

  产业园年产值将达300亿元以上

  作为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投资咨询机构SEMC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少宏此前一直在为节能产业园寻找最佳落户地,北京的亦庄开发区也曾表示热烈欢迎,但最终未能成行。因为亦庄开发区是已经建成的“老”园区,无法改造成王少宏心里设想的、可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体现低成本的节能产业园。

  最终,王少宏把目光投向襄樊,做整体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是襄樊节能产业园的最大亮点。

  据介绍,定位为国家级节能装备制造、创新发展产业基地和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区的襄樊节能产业园,计划3年引进节能装备企业50~60家,孵化节能高新技术企业30家,建成一个节能产业化中心、一个节能产品检测工程中心、一个国家级节能重点实验室,年工业产值达300亿以上人民币;再利用5年时间做成一个产业设施配套齐全、产业链完善、具有大批核心知识产权的世界级低碳经济产业园。

  “襄樊节能产业园投资总额将高达80亿~100亿元人民币,绝对是一个一次性投资成本相对高出10%~20%的产业园。”王少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园?除了好的发展前景以外,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投资成本成了王少宏最大的任务。

  “我们目前已累计投资28亿元人民币左右。”王少宏介绍说,“资金来自于国家相关部委、世界银行等相关机构、SEMC节能投资促进中心、中金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金盟湖北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入园的企业等,其中中金盟的投融资已达15亿元,入园企业也投入了5个亿。”

  “我们还要通过银行融资解决一部分资金,为此,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担保体系,土地的抵押利用也是我们融资的手段之一。”

  “节能减排的确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没有社会资源的支持,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王少宏说。

  园区拒绝企业各自为政

  “建筑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能耗低、余热可以再利用。”这是入园企业英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张殿军给记者描绘的前景。目前,他们正在制作节能产业园的低碳能源规划与资源评估。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想法。”张殿军说,“节能产业园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源头上要实现从碳基向低碳与氢基的转化;过程低碳化将实现产品的低能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应用端低碳化则是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消费市场节能以及生活方式的低碳化;末端低碳化则可能考虑碳捕捉与封存。”

  “比如襄樊地区是很好的粮食产区,但还没有规划生物发电厂,我们可以考虑在产业园里建。”张殿军说。

  “面临前所未有的低碳化挑战,中国的企业无法置身事外。”张殿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节能产业园的建设一定要杜绝各自为政的状况。如果我们的节能产业园每家每户都要建个锅炉房,而且每家都在冒烟,那就是一种失败。”

  中国节能减排存在三大障碍

  “碳券”将突破融资难题

  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

  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

  王树茂

  大量节能减排项目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工业企业每节约一吨标煤,可获得节能收益平均约为1200元。形成一吨标煤年节能能力所需要投资平均约2000元。我国整个工业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投资回收期在1-5年的各类节能减排项目,按项目平均寿命10年计,内部收益率分别是:100%、49%、31%、21%和15%。可以说,中国节能项目的特点就是“高回报”。

  但即便这样,中国节能减排尚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认识障碍”、“技术障碍”和“融资障碍”。

  “认识障碍”主要是指耗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节能减排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问题。这里面有很多误区,比如企业的领导者总是在等待政策,或者和节能技术设备供应商、节能服务公司做一些坐失良机的讨价还价。我就曾经接触过一个企业老总,他为了和设备商砍价几百万元谈了一年,而一年节能产生的效益就有1000多万元。

  “技术障碍”则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技术市场的不规范和信息不对称。企业家面对形形色色的节能技术怕上当;一些节能服务企业服务能力不足、节能检测能力不足等,都使得节能减排项目很难开展。

  “融资障碍”是指具有高回报和全球环境效益的项目广泛存在于企业中,但由于节能项目不是企业的主业,项目投资规模不大,一般也就是1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使得投融资机构大都对此缺乏兴趣。同时,由于节能减排项目在现有融资体制下难以形成可变现、可抵押的优质资产,以及投融资机构对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缺乏评估能力等,都使得节能减排项目很难开展。

  考察发达国家的情况会发现,企业能不断通过融资市场获得资金,具有高回报的节能减排项目几乎都能得到实施。国外企业节能减排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缺乏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很难平衡节能减排项目的收益和支出。为此,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机制使得企业之间能够交换减排成本,以达到节能减排投资成本最优化的目的。

  而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需要创新市场化融资手段来突破现有节能减排的融资障碍。我提一个设想,可以设计一种名为“碳券”的证券品种,通过这种特殊的证券,使得我国的节能资金向高收益的项目集中,先行将高收益的项目实施起来。

  “碳券”作为一种证券,将具有节能收益分享的作用,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标记“碳券”持有人的节能减排贡献(通过计算“碳券”持有数量和持有时间来计算节能减排量),对个人进行表彰,对企业则可以用来冲消未来可能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和严格的监控与宏观调控手段来规范和推进市场发育。 (本刊记者宋雪莲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