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侨报社论:中国18万亿投资会刺激出什么来?

  来源:三农中国

  近来,一股新的投资冲动正在中国各地汹涌。

  大陆媒体昨天报道说,继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截至上周末,各地方当局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框算,全部投资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6万余亿美元) ,远超业界此前预估的6至8万亿,也大大超出美国经济刺激方案的金额。

在这个全球经济频频爆出“冷消息”的冬季里,中国的举动无疑令这世界感到了不少“暖意”。

  然而,无论从投资方向还是资金来源上来详究中国的这股“投资热潮”,外界不无担忧:一些盲从的投资冲动不仅会带来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还会降减提振经济的效果,并引发“通胀”等新的经济问题。

  首先,在投资方向上,各地项目十之八九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城市交通、电厂扩建、油气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鲜有民生项目(如教育、医疗等)——若有也只在计划书中以概括性的表述一笔带过,其投资占比往往不超过15%。

  其次,在资金来源上,按照目前中国的法规,地方政府不得举债,所以,以土地金收入投资、企业银行贷款和延请民间资本合作是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三种通行方式。如果银行贷款松开口子,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而政府过分依赖土地金收入,又是造成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表现为投资拉动型。在物质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扩大投资(包括采用非常规方式引进外资)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当中国所有商品均从“短缺”名单中消失,多数商品进入“过剩”名单后,过度投资所造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浪费,并由此导致的经济过热趋势也显而易见。

  而且,政府主导型投资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据中国财政部对6个省市在2001年利用国债投资的153个项目的最后评估结果显示,其投资效率普遍不高。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等量的资金,用于生产领域的投资同用于补贴中低收入个人和家庭相较,其所获得的经济效应后者要远大于前者。尤其是各地一哄而上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既让中国经济结构在重化工业膨胀中愈加不合理,更让经济增长背上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其教训甚是深刻。

  而在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中,消费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何也?有人说,中国人消费观念保守,重储蓄、轻消费,其实这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中对民生工程的轻视不无关系,可以说,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收费以及养老、失业等方面无保障钳制了民众的消费欲。

  有一个简单比较: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2007年,巴西当局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5.4%,中国才刚达到3%。在其他公共福利上,巴西花在医疗卫生一项上的公共支出就是GDP的10.4%,而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失业救济这几项开支加在一起才占GDP的2.4%。基本社会保障的缺失,如何让百姓增强生活安全感?又如何解放民间消费?

  在金融危机率先在美国爆发后,中南海反应敏捷,立即开出“扩大内需”的应对药方,并将重点放在“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优先发展农村经济和民生工程”,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大干快上”的燥热情绪弥漫各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虚报浮夸”苗头,这决非应对金融风暴和刺激经济的明智和有效之举。

  不仅如此,连日来,各地官员和企业老板们纷纷进京“跑步钱进”的怪象重现,更令外界咂舌,凭借匆忙制订的计划书和公关手段就可争得大把资金和开工许可,这样的投资项目会有多少科学可行性呢?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不是儿童分蛋糕,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更不能一时头脑发热和好大喜功,若无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理性规划,18亿元刺激出来的恐怕不是经济的增长、民生福祉,而是新一轮经济动荡。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