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国企、民企能否共赢?--搜狐财经经济学人论坛 > “国企、民企能否共赢”媒体报道

国进民退不是伪命题 警惕损害市场经济

2009年11月30日14:36

    来源:光明网

  国进民退不是伪命题 警惕损害市场经济

  经济危机让很多行业陷入低迷,这给国企在多个行业加大兼并重组步伐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本无可厚非,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太多来自于民企的无奈与不平。“国进民退”究竟是否是个伪命题,它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国企和民企能否实现共赢?11月26日,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上,五位专家

  学者就国进民退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国进民退”不是一个伪命题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认为,国进民退不是一个伪命题。

  单忠东指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明显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挤出效应,政府公共投资挤出了私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经营困难,缺少资源支持,被迫被国有企业兼并收购。在一些垄断行业中,已经进入的少数民企正在纷纷退出,甚至出现亏损的国有企业收购经营良好的民营企业的讽刺现象。种种迹象都表明,国进民退确实存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也表示,虽然从战略上,国家仍然强调发展非公经济,但是在某些行业,比如煤炭、房地产、钢铁、航空等行业,不得不承认,国进民退确实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于国进民退,张文魁有他特别的定义,他认为,所谓的国进民退,应该是指国家所有权的扩张,私人所有权受到压缩这种现象。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国进民退中民企并非都处于被迫状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就表示,中国不仅仅有被迫的国有化,还有主动的国有化。“我是国企我怕谁?我是民企谁都怕!”两种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国企在获得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一些民企主动像国企靠拢,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之为“傍国企”。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冯仑傍上天津泰达,牛根生傍上中粮。这类民企自身也坦言,傍上国企的确使企业的经营变得“顺风顺水”。

  市场机制扭曲与产业政策浅薄导致“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这一现象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在于这种趋势与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国退民进”是相背离的。整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史可以浓缩成“国退民进”这四个字。为什么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后,会出现“国进民退”这种反常现象,对此,与会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分析。

  在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看来,国进民退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是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积极金融政策。在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国有企业无疑是有优势的,而民营企业是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此外在跑项目、跑土地,甚至减免税、退税方面,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都是弱势的。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则认为:“市场机制的扭曲,产权制度的薄弱和产业政策的浅薄导致了此轮国进民退。”在张文魁看来,国进民退要害不在谁进谁退,更重要的是看在这个进退的过程中,是不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是不是市场配置资源;产权保护是否有利;是不是过分的扶大压小。

  因此,张文魁提出,接下来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改革,第一要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资源和金融支持不应该都偏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是“亲儿子”;第二,要完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不可以通过侵犯产权来推进重组;第三,要完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不能只扶大压小,而是要从优化产业的角度考虑。

  国企定位不清晰,难与民企共同发展

  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国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的非公经济发展,把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十七大重申了两种经济要平等竞争,平等保护,共同发展的方针。而目前“国进民退”在多个行业隆重上演的局面让很多人开始担忧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否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对此,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指出,目前出现的国有企业无边界的扩张,就在于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对自己定位不清。他说:“国有经济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简单的提保值增值是不对的、是片面的。”

  他还表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经济都应该向不同层次的所有者公开透明。“国有企业的预算应该向各级人大报告过,列入财政预算,国有经济应该是全民所有,而不是内部人控制。”

  崔之元也认为,人大应审查国资预算。他说:“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不是政府所有。”因此他呼吁建立社会分红体制,让国有资产对全体人民有一个社会分红。“把公有资产的收益做成一个基金,基金的本金要每年不断的增加,但是基金的投资收入可以每一部分分给每一个公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民的经济公民权,同时也能够调动人民的政治民主的热情。”崔之元说。

  “国进民退”损害就业和市场经济进程

  如果国进民退成为一种趋势,并且继续加强,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单忠东表示,国进民退趋势进一步加强,将使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这将很大程度的损害社会就业和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而保育钧也认为最大的伤害就是就业。据保育钧介绍,目前中国私营企业创业者有1500万人,近4000万个体户和几十万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人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他们最勇敢的淌市场经济的水。如果歧视他们,这个社会谁来办企业、谁去搞企业?”

  保育钧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就是拥有创业热情的人越来越少,而拥有考公务员热情的人原来越多,这代表人们的创业意愿在下降。而另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也大大高于以往,据不完全统计,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就高达3000万人,而要解决这些就业,最需要的是民营经济的活跃和繁荣。

  据了解,民营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99%以上,解决70%以上的就业,拉动60%以上的GDP。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