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专家学者热议通胀预期下为何还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9年11月30日04:48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宋 华

  
  目前,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经基本确立,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前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呼声不绝于耳,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刺激政策是否该退出成为各国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也探讨了中国是否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在金融海啸爆发一年后,“中东富翁”迪拜却突患“重感冒”。市场人士担心,迪拜世界或沦为又一个雷曼兄弟公司,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面对国际复杂局面, 应该如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待通胀预期、通胀以及货币政策调整?昨日,记者专访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

  保持温和通胀有利中国经济

  众所周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刺激政策。其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阻止经济出现下滑,防止通缩。在此过程中,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刺激政策较好地止住了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并且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较快发展的轨道上来。而在此过程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的流动性也部分进入了资产领域。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超发的货币导致了货币贬值。由于各国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从长期看,超发的流行性没有及时收回将导致通胀。对于中国的通胀问题,不少经济学家和学者也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胀,但是通胀预期导致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值得关注。

  尽管我国资产价格在今年上升较快,但各类价格指数月同比进入下降通道。但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CPI和PPI同比降幅自8月份起出现逐步收窄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本月11日表示,整个物价水平还是低位运行,“从数据表现看,当前我们不存在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表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保持3%左右的温和通胀是最合适的,这样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百姓也有就业,公众对于通胀应该理性看待。10月份的CPI同比下降0.5%,对比姚景源所说的3%,也有相当距离。

  两因素使物价难以大幅上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的确面临物价向上的三方面压力:一是输入性通胀。社科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和波动受国际共同因素变化影响的比例均已超过50%,这使中国很容易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在部分领域、部分产业,也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极少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国内物价的波动,这种现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三是货币供应的影响。年内货币供应量的猛增,也会对物价上升产生压力。

  但李扬也指出,目前至少有两类因素导致中国物价难以大幅上涨:一是中国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而且这些年一直在提高;二是产能过剩,在大部分产业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及大宗商品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则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通货膨胀不会特别严重。

  经济刺激政策明年不会退出

  对于不断上扬的资产价格,央行也表示出关注。央行在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指出,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等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出现了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资产价格明显反弹等现象,反映出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通胀预期。央行同时表示要加强价格管理。

  但通胀预期毕竟不是通胀,同时,中国经济虽然重新回到快速增长轨道,但是增长是否能够持续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还在进程中。而国外形势近期变得更为复杂。上周三爆发的迪拜事件据媒体报道可能成为继阿根廷之后最大的主权债务违约,导致了全球股市上周出现暴跌。

  对于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解读认为,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基调,经济刺激政策明年不会退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政府投放4万亿推动经济增长,这个作用是否能持续还有待观察,刺激政策不会轻易退出;第二,明年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需要有推动经济的政策配合,这也决定经济刺激政策不会退出;第三,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尚未明朗,因此基本的宏观政策将保持不变。

  政策主基调不会大幅调整

  不少学者赞成“稳中前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表示,短期内,中国宽松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关键在于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状况灵活微调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即货币政策由事实上的反危机时期的过度宽松真正回归到中性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来。货币政策当然应当对通货膨胀保持高度警惕,不过,如果把结构调整作为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的话,较为温和的物价上涨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可能是相对有利的。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各国主要担忧的仍是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通胀压力显然也不迫切。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不但要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更要把它放到全球货币政策“再平衡”的大背景中。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退出,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第一,经济增长达到潜在的增长率,就是GDP持续两三个季度保持9%的同比增长率。第二,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以下。如达到这两个指标,扩张性的政策可以恢复到中性。

  值得庆幸的是,迪拜事件几乎没有涉及大的中国金融机构,中国四大行已经声明,与迪拜事件无关联。而经济学家均表示,迪拜事件对中国影响较小。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表示,迪拜事件影响不会如市场人士恐慌的那样大若雷曼兄弟破产,并不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但是迪拜事件引起的恐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微调

  此前专家则普遍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微调,具体变化将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逐步明朗。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保增长”,今年可能会是“平衡增长”,将经济结构的调整列入重要目标。而由于迪拜事件带来的更多外部不确定性,将使得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临更大关注。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更多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微调开始。李扬近期在成都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上也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宜保持稳定。只要不发生剧烈的形势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格局不要改变,明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和新增信贷规模只宜做小规模调整。这样做在于维持国内外对我国宏观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信心和预期。”

  而敏感的市场人士则认为,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央行10月份以来连续第七周实现资金净回笼,两个月来,共计回收流动性6650亿元。此前从5月份到9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均以净投放为主,而10月份开始实现资金净回笼。

  巴曙松认为,三季度的动态微调,是2010年政策退出的一次预演,其中表现出来的政策操作特点、优势和不足,很可能在2010年还会出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010年必然面临扩张型政策退出这样一个主题和政策任务。未来退出的时间、方式、节奏、力度将成为影响2010年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主线。

  权威声音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当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然应该是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

  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温家宝会见欧元集团“三驾马车”领导人时作上述表示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