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 通货膨胀,近忧还是远虑?——我们该不该担心通胀 > 通货膨胀相关新闻

资源价格密集上涨 普通百姓生活成本明显增加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2009年12月07日11:37
  2009年注定会因为资源价格的频繁调整而让国人印象深刻,无论这种印象带来的是喜悦或是忧愁。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非居民用电价格,2.8分的上调额度不算很多,依然把关于资源价格的话题争论推向了白热化。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的11个月时间里,成品油按照 新的定价规则,5次上调,3次下调。在此之外,各地的水价、天然气价或是频传上调之声,或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价格的频繁调整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最终传导至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压力不言而喻;而从另一面来看,对于资源大省的山西来说,资源价格新机制形成,从而告别长期低价,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改革在所难免,疑惑却依旧需要一一解答:调整的幅度有多大?依据什么频繁进行调整?调整后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咱老百姓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密集上涨

  今年以来,油电水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价格的调整始终没有间断过

  11月10日,油价完成了过去11个月期间的第八次调整,从原来的5.92元/升调整为现在的6.3元/升,在创下国内成品油价最高纪录的同时,使得油价的频繁调整更加常态化。

  水价上调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今年“十一”长假过后,全国各地水价上涨的声音此起彼伏。11月20日,北京宣布上调水价,同时坊间有消息传出,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有一半的城市将在今年完成上调水价,另有1/3的城市准备明年上调水价。

  据有关部门监测,近几个月以来,煤炭价格也始终处于上涨通道。煤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今冬热价的提高,省城太原的供热价格由原来的3.5元/平方米左右上升至4.8元/平方米。

  从11月9日开始的大范围强降雪天气,在造成南方大面积“气荒”之际,半个月内,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每吨涨幅平均已超过两成。与此同时,我省天然气供应也受到波及,省城部分居民生活用气严重不足,且民用液化气的价格也应声而涨。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夏冰说,能源价格是一个基础性的价格,由于其处于价格链条的上游地位,能源价格一旦调整,就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连续发生的能源价格上调事件,必然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涨。

  传导效应

  资源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对终端市场产生压力

  即使是非民用电价的上涨,依然会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电价涨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11月21日,太原面粉一厂厂长王晋平从报纸上看到了电价上涨的消息,心里立刻打起了算盘,对于一个用电大户来说,一度电按照我省规定上涨3分多钱,算下来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王晋平说,正常情况下面粉一厂日产面粉量约200吨,耗电量大概2000度左右,每度电上调3.88分,对于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一天要多交近800元的电费,一个月下来,光电费一项,企业就要多支出约2.5万元。“多支出的2.5万元电费,还仅仅是计算了面粉生产过程中机器运转的耗电增加支出,如果加上产品包装、厂区照明、运输过程中的耗电量,每个月大约要增加4-5万元的电费支出。如果能源价格继续上调,我们不得不上调面粉销售价格。毕竟,企业的利润压缩空间有限。”面粉生产企业成本增加,或将导致面粉出厂价格上涨,进而传导给面粉加工企业。以加工蛋糕、月饼等食品的太原双合成为例,面粉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也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该企业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不少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上涨的苗头,但目前还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各种原材料上涨幅度继续加大,必将影响产品的出厂价格。

  上述食品生产企业只是电力价格上涨的传导渠道之一,非民用电价上调对生活成本的增加,还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超市、商场、饭店、街头小摊等食品销售场所,也增加了涨价预期。“电价上涨可能带动食品价格上升,而我们销售场所所需的照明费用上涨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省城某大型超市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生活压力

  在油价、气价、电价上涨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明显增加

  就像电力一样,每一种能源价格的上涨,都会引发连锁发应。

  家住省城五龙口的贺先生,工作单位在省城长风街西口,而爱人开的干洗店在铁路宿舍附近。两人上班地点背道而驰,一辆车忙不过来。今年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鼓励下,他又给爱人买了一辆汽车。然而仅仅是今年以来的油价上涨,两辆车每个月的燃油费用就增加了400元。

  液化气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则被小饭店悄悄加在了菜价里。11月29日,省城建设路附近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月初,我们刚换了新菜谱,尖椒土豆丝的价格从原来的每盘4元,涨成了每盘5.5元;小花卷过油肉的价格从原来的每盘10元涨成了每盘12元,不涨价没办法,即使涨了,我们也没有多挣钱。”

  除了加油贵、吃饭贵、取暖贵等普通家庭能切身感受到的生活成本增加外,事实上,所有行业从生产到批发到零售,任何一个环节成本的增加,企业都不会“赔本赚吆喝”,自行消化成本压力,最终都会选择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省城美特好超市一位负责人称,每天超市上架的商品成千上万种,每一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必然耗费油、电等资源性产品。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必然引起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为何而涨

  资源性公共产品的价格调整,有其必要之处

  “上调资源价格是很有必要的。”夏冰说,以此次电价调整为例,据相关部门统计,从2007年到今年,山西省发电企业一直是全行业亏损。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上调电价的理由与此相同:上调是“为了平衡各地电价差,理顺电价关系。受当地发电企业普遍亏损影响,陕西、山西、甘肃等十大产煤省、市(地区)将上调上网电价,改变企业严重亏损局面”。

  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建伟接受采访时称,销售电价定价太低、煤价偏高的事实直接导致了电厂的经营性困难。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电厂仍在亏损。只不过亏幅有所“收窄”。相比去年最低迷的时候,情形仅是稍有好转。发电量同比和环比均有小幅上升。

  据李建伟介绍,此次我省将非居民用电销售价格平均上调0.0388元,平均到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也就提升了1分多钱,对于装机为60万千瓦的机组,上调1分是可以解决生存问题的,而山西电厂的主力机组,仍处于30万千瓦水平,将近70%的主力机组,需要把上网电价上调3分才能缓解经营状况,目前的1分,恐怕微不足道(机组装机容量越大,煤耗越小)。而且,煤炭价格近日又开始上涨,秦皇岛港5500达卡的原煤价格已上涨到600元/吨,此前销售电价的上调已经被煤炭涨价所淹没,发电企业生存压力依然不容乐观。李建伟称,“上网电价再上调2-3分钱,发电企业才基本可以收支平衡了。”夏冰称,不仅电价上涨有理,油价、水价、气价、热价等众多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都存在定价偏低的问题。资源性产品尽管特殊,但无论价格高低,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等众多资源产品都要依赖进口,从供求关系来说,资源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一直以来,为了保障民生,我国对资源价格采取国家补贴等宏观调控措施。因此,此次资源价格的调整是中国资源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清还历史欠账的必然结果。而且,以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说,通胀压力较小,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恰是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大好时机。“从目前情况来看,资源价格上涨对下游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却未必是一件坏事。”夏冰分析称,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为例,石油危机使得节能成为各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全球节能技术的发展,低能耗产业的壮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使环保成为了正向的结果。此次资源价格上涨客观上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使能耗大户意识到了节约能源或者发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低价风波

  一个并不正确的说法,却能引起轩然大波

  对于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也并非不能理解,但目前批评矛头所指,更多地在于其形成过程的不透明。

  近日一则关于国内石油企业出口成品油2.4元/升,远低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帖子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发争议的事件,就颇具代表性。

  该帖子援引《商务周刊》的报道称,“1-8月出口成品油1496万吨,出口额66.5亿美元,平均每吨444.5美元。”帖子里分析说,444.5美元约合3036元人民币,因为该数据没有汽柴油的比例,分别计算汽柴油的体积重量比,并且取简单算术平均,汽油密度为0.739,柴油密度为0.86,所以1吨成品油大约为1258升。如此计算平均的出口价格是:3036/1258=2.4元/升。而同期中石化在国内的售价大约在5.5元,国内价格是国际价格的2倍多。

  网帖一出,引起各大媒体关注,争议之声不绝于耳。尽管之后相关专家以及石油企业都分别进行了解释,网帖计算确实漏洞不少,但这一事件却凸显了人们对于资源型企业的不信任。

  事实上,资源型企业在向国家提出涨价要求时,亏本经营通常是首要理由。但能源定价机制如何形成?资源性产品生产企业到底是不是亏本?如果真的亏了,那么亏了多少?这一次涨价,涨多少就可以弥补这些亏空?这些,能源企业都无法清晰地给出一个答复,公众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多年来,公众始终不乏对这些企业成本控制不透明的质疑,以及对他们“高额福利、低效管理”的诟病。

  呼唤透明

  除了存在价格弊端外,也给政府对能源供需状况的准确判断带来麻烦

  事实上,在油价、电价、水价等资源产品领域,普遍存在不透明与垄断之弊。

  按照我国新的成品油定价规则,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于是,在过去的11个月里,油价经历了5次上调、3次下调,调价之频前所未有。对此,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评论说,5升3降明显还是在补贴去年石油公司的炼油亏损,“这种做法更倾向于石油公司的利益,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此次上调电价,主要是“为了弥补电网企业在过去一年之内的亏损”。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却是电网企业职工年入账十多万元的高工资,逢年过节大包小包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隔三岔五的带薪年假。

  在气价的调整中,也充斥着模棱两可的成本交代。从气价机制来看,我国的天然气价格由天然气出厂价加管道输送费构成,其中,出厂费和管道输送费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非由市场竞争形成,这客观上让消费者很难信任其最终的调价幅度。

  各地频繁出现的水价上涨之声,相伴的也是供水企业提供的成本中众多模糊的成本,如人员工资、污水处理费等生产成本。

  除了成本构成的不透明外,中国能源企业基本垄断在少数利益集团手中也为大多数人所诟病。在历年来发生的能源价格调整的事件中,公众只能听到上涨的声音,极少可以听到下调的声音,这背后始终不乏这些垄断利益集团的指手画脚。

  对此,夏冰表示尽管能源价格多由国内外多种因素最终决定,但主要还是由成本与供求关系来构成。在我国,由于价格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除了存在价格弊端外,也给政府对能源供需状况的准确判断带来了很多麻烦。前不久包括省城太原在内的全国性的“气荒”,就给了政府一个措手不及。

  政府之手

  在通胀尚不足虑的情况下,防止涨价带来的民生压力是政府努力方向

  随着涨价靴子正一个个落地,通货膨胀是否会随之出现,成了难以回避的话题。

  对此,统计部门专家指出,尽管面临着物价上涨压力,但至少有两类因素导致中国物价难以大幅上涨。一是中国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二是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在大部分产业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近期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并不大。”专家表示,最应当关注的还是涨价带来的民生压力。

  对此,省物价局有关人员表示,从工业上讲,生产资料的上涨,价格传导作用是间接的和适当延后的,不会在调价后立刻显现出来。从居民生活的角度上讲,由于服务性企业的经营成本会进一步增加,所以企业有可能会通过调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化解一部分经营压力,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素并不仅仅是由上游生产资料的价格来决定的,其最后的价格往往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供需矛盾。

  同时,国家为有效缓解能源调价对部分困难群众和社会公益性行业的增支压力,在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同时,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城市出租车和种粮农民都予以补贴;而电价调整,居民生活电价不在调整范围内;热价调整后,市级政府也将出台综合配套措施,对低收入人群和边缘人群予以补贴。此外,为了防止资源型价格集体上涨带来的压力过大,省物价局于今年7月明确表态,我省水价调整将量居民承受能力而行,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今年肯定不会上调太原市的居民用水价格。(兰玲黄堃) (来源:山西晚报)
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