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国进民退,中国“国有化”高调疾行 > 国进民退最新动态

国进民退不是国策 改革开放大政方向不会改变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2月14日11:33
  编者按:2009年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关于“国进民退”的议论,尤以山西煤炭业重组案例的讨论为代表。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与民争利”,结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利益受损。有关权威部门出面澄清,否认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明确提出坚持国企、民企在市 场竞争中共同发展。今年12月初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这就是一个对非公企业的有力支持。“国进民退”不是国策,中国改革开放大政方向从未改变,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社科院专家:"国进民退"不是国策 改革开放大政方向没有改变

  根据我们的观察,包括十七大文件在内的现有文件和部门官员讲话,并没有迹象说明中央提出了一种“国进民退”的战略或者政策。现在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往往是一些具体部门、地方政府和特定国企的行为。由此可以判断,中央的改革开放大政方向并没有改变。不能因为选择性“国进民退”现象增多而否定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政方向。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中国经济不存在"国进民退"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1月22日在人民大学的课堂上,花了10分钟只讲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总体上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中国统计数据不支持这样的说法。他表示,目前中国的统计数据不支持,不支持从总体上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李荣融:中国现在并没有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

  2009年,率先复苏的央企收获的仍然不是赞赏和表扬,而是一顶“国进民退”的帽子。对此,李荣融并不认可。他回应道:“中国现在并没有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这是因为国企、民企都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而不是说"有我没有你,有你没有我"。我相信,民营经济还会做大做强,但客观地讲,它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中间会有些矛盾。”为此他还特别提出,在这一轮的并购整合大潮中,也欢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央企进行重组并购。

  发改委:4万亿投资不会挤出民间投资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首先,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4万亿是“与民兴利”而不是“与民争利”。其次,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各方面投资主体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货币供应充足、利率水平基本稳定,民营企业的借贷成本并没有上升。

  

  怎样看待山西煤炭重组?《人民日报》称重组不是"国进民退"

  此次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山西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为兼并重组主体限定了条件。高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把小煤矿挡在门外,让有实力、产业水平高的优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小煤矿退出,并不意味民营资本从煤炭产业的退出。”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说,社会上所传山西整合重组大搞“国进民退”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这样做,更有利于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

  山西省报撰文称 煤矿兼并重组系"优进劣退"而非"国进民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山西能源,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省也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2008年后半年以来,抓住全球性金融风暴带来能源需求趋缓的有利时机,山西煤炭行业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相反,政府希望看到民营企业通过此次整合发展壮大。

  浙江工商局长解读政策:“国进民退”只是一个传说

  从去年开始,民间盛传一则“国进民退”之说。有一种说法认为,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垄断着基础设施和公共部门的国有企业获益颇丰,民营企业却受益甚少,甚至可能或正在被从某些行业中挤出。民营企业究竟何去何从,《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一扫民间唱衰民企谣言,让民营企业看到了国家一如既往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

  阅读延伸

  关于“国进民退”的几种学术观点

  目前对“国进民退”概念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有狭义的解释,那就是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经济相关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退出产业。广义的解释是政府加强对经济过程的干预。目前对于这两种解释并无分歧。对于“国进民退”是否出现、发展到什么程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总体上的“国进民退”已经出现,其依据是国有企业除了在石油、钢铁、电信、航空、金融等行业试行垄断之外,还大幅度进军房地产业,四万亿解困资金主要投入到国有企业和大型国家项目,各地政府还大搞采矿业重组,导致地方国有经济市场份额扩大。

  另外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没有出现总体上的“国进民退”。比如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该局选取了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就业人数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表示过,是否“国进民退”有待考证,他认为在工业方面并未看到“国进民退”现象,相反民营企业市场占有率还在上升。

  背景资料

  关于国有企业“进”与“退”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进”与“退”,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一个重大问题。1999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上提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方针,即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十七大报告对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指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来源:新华网综合)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