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带头单挑丹麦首相 大会主席突然换人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3674.gif)
来源:
东方早报
2009年12月17日02:00
东方早报记者 吴佳俊 发自哥本哈根
进入36小时倒计时的哥本哈根大会昨天彻底乱了!
场外,警方向数千名抗议者发射催泪瓦斯,但更激烈的斗争发生在场内。大会主席、丹麦前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突然被替换,接替她的是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拉斯穆森刚一上台,就表示要强制推动会议程序向前,试图自作主张将一份私下拟订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他表示,现在各国首脑都将到达哥本哈根,全世界都在期待一个新的有法律效应的文案,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停留在讨论的过程中。
对此,中国代表团表示强烈抗议,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三次发言表示反对。他指出,这不是程序问题,这是会议主办国对至少192个国家的尊重问题。“今天早上的新的修正文案,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这是违背了透明、公平的原则,违背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尊重。一些缔约方想"杀死"《京都议定书》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随后印度、巴西、南非、苏丹等国家也纷纷对中国代表团的发言表示支持。
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尽管赫泽高在官方声明中称:“由于有115个国家元首参与此次的峰会,因此,由丹麦首相担任大会主席一职更为合适。”而拉斯穆森也认为,这种安排可以让赫泽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高级别的非正式磋商,推动大会向前发展,但是不同的猜测在正在大会会场里散播着。
气候组织中国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喻捷分析认为,早在会前,赫泽高与拉斯穆森在本次大会的立场就存在分歧。赫泽高出于希望大会获得成功的目的,希望能对发展中国家做出妥协。而拉斯穆森则比较倾向完全代表西方利益,通过东道主的优势胁迫发展中国家就范,颇有争议的丹麦文本是在其授权下提出的,此方案也被认为是欧洲迁就美国的一个方案,因其并没有就发达国家延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期的承诺,而被发展中国家所抨击。目前由拉斯穆森接替大会主席被普遍视为是亲发展中国家一派的失败,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发达国家的方案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不爽暗中搅局
据悉,15日晚,当主席草案的长期行动计划的最新修正案公布后,美国代表团曾两次与这个工作组的主席交涉并表示反对。文案规定,美国未来的承诺将需要与《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具有可比性,其中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审评的相关文案也不符合美国要求国际审评的立场。交涉结果是,在16日上午召开的会议中,美国立场已经被重新讨论。
另一边,在昨天上午《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六次讨论会议中,文案中遍布未决的括号,仍没能有任何实质进展。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