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高价超出公众购买力 明令遏制下房价涨还是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7日15:06
  疯涨的房价惊动了中央政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专家认为,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明确提出的是“遏制”,力度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

  有评论说,短短几天,国务院对过快上涨房价的态度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就是用词从“抑制”变为了“遏制”。那么,在明令遏制的大背景下,不断上涨的房价还会上涨吗?抑或有下跌的可能?

  房价上涨仍是常态

  决定结果的不是调控的态度,而是调控的力度。笔者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建议态度多于力度。必须注意到,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两重含义,其一,国务院认为,现在是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全部城市;其二,国家需要控制的是房价的上涨幅度,而不是上涨本身的状态。换句话说,房价上涨仍然是正常状态,只是不能上涨过快而已。

  而在具体措施上,则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推出和加大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保的是低收入人群,而更多的夹心阶层却仍然是上不及商品房下不及保障房,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而增加土地供应,只是满足了开发商便宜囤地的欲望,如果没有严厉的闲置土地回收制度,此举的效果也将十分有限。大规模的拆迁,只会出现更多的唐福珍们。更何况,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钱从何来,建设周期又是多长,这些都是一个问题。实际上,房价调整,利息的多与少,才是最重要的命门。2007年楼市的调整,正是由于多次加息造成的。陈秀美

  遏制房价利房市发展

  有必要强调,遏制房价不是打压房产。由于房地产本身的关联性,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打压的态度是不对的,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主题: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来看,其目的也不是打压房产。这里,遏制房价和房地产本身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去年的房地产危机有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但还有着中国房地产本身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高价已经超出公众的购买能力,市场调整箭在弦上,恰好当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国内房产进入寒冬。今年房市的再次升温,固然有着救市、刺激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观望的因素。前期市场价格的回落恰恰促进了房市的升温。而就目前的房市来看,市场成交量脱节于房价涨幅,这表明房市有重新进入调整期的可能,如果任由房价上涨,远远超出公众的承受力,那么房市资金链条断裂绝不是空话。从这意义上说,遏制房价从根本上对房市健康发展有利。(毛建国)

  -不解

  只是涨幅的涨跌

  在笔者看来,当前的房价调控仍然着眼于“遏制部分城市的过快上涨”,这甚至是令人遗憾的———为什么只是部分城市还不是多数城市?为什么只是“过快上涨”而不是“上涨”本身?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上涨过快”,而且更是“已经过高”;问题不仅在少数一线城市存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有些县城的房地产都已经严重“发烧”。

  要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过快”,显然同时还要旗帜鲜明地遏制“上涨”本身,甚至更要努力促成价格的适度回落才是。可以说,正是由于以往某些地方和部门对此的模糊态度,甚至完全不敢提让房价回落的观念,才造就了调控的屡屡无功。如此态度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长期使用着一个极具“忽悠力”的概念:“涨幅”。一直以来,某些部门或专家等所谓的房地产涨跌,绝大多数并非其价格绝对值的涨跌,而只是“涨幅”的涨跌。也即其所描述的并不是“上涨速度”,而只是“上涨的加速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客观性。(郭之纯)遏制令遭遇地方狙击

  国务院强调“遏制”高房价,显示了高层对房价问题的重视。然而,如果我们看看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房价一路攀升的时候听之任之,而在房价刚刚出现跌势之时,竟然置“民心向背”于不顾,打着“发挥房地产的支柱产业作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旗号为“为高房价托市”,我们就有理由担心:地方政府果真会心甘情愿地“遏制“高房价么?国务院高调“遏制”高房价的努力,是否会遭遇地方政府的“狙击”?国务院高调“遏制”高房价的努力,是否会在地方政府的“狙击”下溃不成军?

  房地产业可以满足地方政府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拉高GDP的双重追求,使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简单地理解为经济“支柱”,并将房地产业视为地方财政的“提款机”。而在此过程中,房价越推越高,差不多已经被地方政府官员所忽视。而房价飙升导致市民一房难求的窘境,也差不多被地方政府官员抛之脑后。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遏制”高房价的努力,地方政府虽然不会明目张胆地表示反对,但完全有可能遭遇地方政府的全力“狙击”。(周建邦)

  寄生利益群体看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身为副部级官员的他亦坦言“买不起房”。他对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分析有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其实,与高企房价紧密相关的利益群体,远不止这两个方面,而且随着房价越涨越高,寄生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多,地方财政、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保险公司纷纷深陷其中,而它们任何一个都严重关系到“国计民生”与“金融安全”,这是房价始终无法被有效“抑制”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附着利益,越来越厚实越来越重大,无论“抑制”还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就难免投鼠忌器。因为过快上涨固然为政策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但急剧下降却是更不愿意被看到的,这种“良苦用心”传递到利益相关方那里,非但没有换来应有的理解和遵从,相反却作为一种被窥破的暗示,始终助推房价火箭式飞涨。然而,无论美国次贷危机,还是迪拜楼市崩盘,都充分证明“不可控的市场惩罚”并非只是传说。(舒圣祥)

  -支招

  公开成本是釜底抽薪之术

  房价上涨过快,是不正常的。如何遏制?必须要有釜底抽薪的招数。笔者以为,首先要让房价成本公开。

  房价成本至今还是个谜。虽然有各种版本的房价成本公开,但都没有使公众相信。相反,还多演绎出房价成本公开的闹剧。江西省从9月1日起,首创全省范围内房价成本公示制度,要求全省各设区市的楼盘“晒”成本。时至今日,半月有余,根据公示信息,居然有约两成的楼盘在“亏本销售”,其公示的房价成本高于累计成交均价。国土资源部曾经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结果。全国620个楼盘,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项目总数的78%。这个结果揭开了房地产业利润的冰山一角。其实,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房产成本实际上还包含有一定的腐败成本。可这个成本却不会被公开。(王军荣)

  -声音

  这次政策与以往出台的政策相比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房地产泡沫太大,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必须调整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已经出台了不少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目前最急需做的事情是如何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之间的关系。

  ——庄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国家政策的不执行是房价过高的最主要原因。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所以政府会采取措施,不会让它大跌,也不会让它升得太高。

  ——浦永灏(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