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 突围就业

“就业至上论”错在哪里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01月02日15:13

  郭英剑

  《科学时报》2009年12月15日刊登了《“就业至上”何以成为大学办学理念》一文。该文首先提到了11月20日召开的教育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新任教育部长提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其次该文结合4月16日《光明日报》报道《黄冈师范学院:“就业至上”成就两年高就业》提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无可厚非,但要把“就业至上”上升至办学理念则有悖大学本质,进而认为,在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要防止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异化为以“就业至上”为办学理念。文章还从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理念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对此观点,我深以为然,但还想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语境下,进一步追问“就业至上论”的大学办学理念究竟错在了哪里。

  毫不夸张的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国高校的使命一直都是在国家急需有用之才的环境下培养人、输送人,因而,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一直都贯穿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之中。应该说,这是出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就业至上论”的历史与现实大背景。

  不容否认,多年来,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因此,社会各界关注,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与高校都全力以赴严阵以待在倾力做好工作。应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么做都是对的。然而,在我们从毕业、就业的角度回望和反思大学的办学理念时,若单纯以毕业、就业为导向,甚至要以此为坐标去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此情形下,“就业至上论”就非常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与质疑。

  一言以蔽之,“就业至上论”办学理念的错误在于以一概全。要让所有高等院校都以就业为导向去办学,无异于让所有高校都变成了职业培训基地。

  在我看来,“就业至上论”或许适用于专业类、职业类、技术类的高等院校,也适用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的专业类、职业类、技术类院系,即便是把“就业至上”推为这类高校以及院系的培养目标也无不可,但决不能把它确立为所有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如不厘清这一点,既会误导当下的教育改革,也会误导大学生以及大众的大学观念。当然,我也很清楚,在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中,我们在使用“大学”或者“高校”这些词汇时,有很多含混的和以偏概全的地方。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京华时报》报道,民政部一位领导近日表示,中国专业养老护理员极为紧缺,因此,呼吁中国大学尽快建立养老学院,设立养老系。这应该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大学当做职业培训基地的一个例子,尽管我们或许能够明白,他所指的大学应该说的是专业类、职业类的高校或者院系。

  我注意到,袁贵仁部长在讲话中提到,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话很有道理,应该对高教改革有指导意义。因为目前中国高校的分类并不十分明确。比如,有按学校隶属关系分类的,分为部委院校和地方院校;有按办学体制分类的,分为部委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与民办院校;近10年来流行按学校定位来分类,于是有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院校等。谈到特色,实际上大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院升格大学、大学合并成超级大学的风潮中,原有的一些特色高校以及相关院系几乎荡然无存了。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大学几乎没有使命(mission),只有近乎完全相同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的课程设置。这都极大地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因此,中国的高校应该尽快明确分类与定位,确立各自不同的使命,然后确定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制定各自不同于他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唯如此,中国的高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才能在21世纪培养出中国社会急需的、在全球极富竞争力的人才来。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