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史蒂夫•凯西:股指期货最好引入做市商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萌
2010年01月14日11:04

  中国股市也可以进行卖空和杠杆交易了。1月8日,中国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由于这两种交易工具都具有“做空”功能,一旦推出将意味着中国股市将告别只能通过“做多”才可以赢利的单边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制度创新,其意义远远超过名不副实的创业板。

  拥有成熟股指期货操作经验的国外券商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要防范什么风险?

  时代周报记者特意独家专访盈透证券(以下简称“IB”)亚太区总裁史蒂夫•凯西(Steve Kelsey)。作为美国最大的独立券商,IB成立32年来对18个国家80多个市场目的地的股票、期权、期货、外汇、债券和基金实现电子进场交易,拥有超过48亿美元的总股本资产,每日执行超过100万笔交易。

  时代周报:中国证监会1月8日宣布,国务院已同意开展卖空和保证金交易试点,以及在A股市场推出股指期货。中国推出时机是否合适,对此你怎么评价?

  史蒂夫·凯西: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没有时机的问题,缺少总是遗憾的。但由于目前未能看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细节,无法作出具体的评论。这两种金融工具的推出可以更好地进行价格发现和市场定价。

  中国很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美国卖空相关政策的纠错过程方面学到一些经验。美国的政策制定是反应式的,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卖空禁令等相关政策,这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出台的调整政策。而中国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减少类似一些错误。

指数期货最初是为大的金融机构设置的,可以让一些机构规避一些风险。在其他的一些市场产品上,如美国的标普、日本日经和香港的恒指都是先推出大产品,再推出mini小产品,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最终,缩小5倍的美国小标普的成交量成长为大标普成交量的十几倍。

  时代周报:中国推出这样的金融工具有何风险,具体该如何防范呢?

  史蒂夫·凯西:股指期货的核心问题在于交易平台是否强大,系统是否稳定可靠,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流和数据流。根据过去的经验,全球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后,往往可能有爆发性的成交量,很快会达到技术上限。比如10年之前,芝加哥交易所的GLOBEX交易平台曾出现过技术问题,后来升级了,现在非常稳定可靠。日本的东京交易所,也刚刚升级他们的衍生交易系统。2009年下半年升级为TDEX,今年年初刚刚升级为ARROW HEAD。

  时代周报:中国在股指期货推出后,要面临很关键的流动性问题,合约冲击很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史蒂夫·凯西:引入一些做市商(Market maker)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做市商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独立的证券交易商,为市场提供买卖报价,为投资者承担某一只证券的买进和卖出,买卖双方不需等待交易对手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

  做市商在香港证券市场被称作“庄家”,但它和国内操纵股票的“庄家”的含义有显著的不同。他们持续不断地进行买卖报价,这样更有市场深度,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来交易,有助于产品的成功。比如像共同基金这样的大市场参与者,只有看到买卖报价及深度,才能增强他们的入市信心,知道怎样才能够从市场退出,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在股指期货开始实施之前,中国的经纪商和客户、自营商及大的散户等应做好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市场接通工作,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时代周报:因为中国资本项目未开放,华尔街金融机构不能直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外资金融机构通过使用一部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可能也将获准交易股指期货。相比亚太区的其他国家,IB目前能在中国市场做什么呢?

  史蒂夫·凯西:IB有超过140个国家的客户,也很愿意帮助中国的期货市场全球化。很愿意分享IB在做市及抛空机制的先进的经验,让做市商在股指期货领域更好发挥作用,也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有机会,IB很高兴为中国市场提供流动性。目前IB已经成立了上海办事处,会更紧密加强与中国的研究及对接工作,并与一些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IB目前有超过100个国家的客户在交易香港的产品。在IB,非洲和东欧的客户可以在欧洲市场交易。若他们受限于本地公司的服务的话,他们就无法进入这么多的市场交易,但IB可以帮助那些本地的客户提供全球展示的机会,把他们带入全球市场。

  在1997年香港期货交易所在电子市场上上市恒指期货的时候,IB的香港机构是当时唯一的电子做市商,所以IB有相当成功的在香港市场引入做市及更高级衍生品期权等相关产品的经验。指数方面的期权分为指数期权和指数期货的期权,香港市场是指数期权,保证金还是指数期货的保证金。

  时代周报:中国目前不少国企在和海外大投行进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损失惨重,对此有何建议?

  史蒂夫·凯西:中国政府为何不禁止这样的场外交易,而引入场内交易呢?国际投行用大量的数学工具设计出这样高度复杂的衍生品,往往设置了极其有限的透明度,购买时就有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衍生品合约设计得越复杂,就越难看懂,风险也越大,投行从而可以赚取更多的佣金和其他收入。

  如果监管部门让企业进入作为场内交易的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话,交易行为就比较透明,全球的期货市场保证金都需要实时监管,监管部门可以随时看到交易状况,而不是事后才会被告知。场内交易的话每天交易金额和保证金的变化都能看到,而且由中央结算所统一结算,避免对手违约风险,从而避免大的风险和损失。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