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激进后遗症:中行信贷蹦极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萌
2010年01月28日10:35

  林晖突然一下子松弛下来,很不适应。“岁末年初本来是放贷最忙的时候。”身为中国银行广州某支行信贷副行长的她,差不多整整一年,没有回家吃过晚饭。“前两天暂停房贷放款后,现在除了开会还是开会,几乎没怎么去见客户了。”

  李礼辉却更加忙碌起来。1月25日,

这位中行行长与投资者就该行再融资计划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一周前的1月18日下午3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紧急召集部分商业银行开会,就1月前两周的贷款投放情况进行座谈。这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议意味深长—部分信贷投放过猛的银行已被勒令当周停止放贷。

  货币、监管当局显然下了重手。比“限贷令”更为严厉的,是首次实施差别准备金率的惩罚性政策。当场受到批评的中行和中信银行等前期贷款投放过快的银行可能难逃此令:即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6%的基础上再上调0.5个百分点,为期三个月。

  信贷形势到了最严峻的时刻。截至1月15日,全国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了约1.1万亿元。若听之任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定2010年7.5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被轻松突破。中行日前在其网站宣布,2009年前11个月发放公司贷款总计7540亿元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较2008年底增长49%。

  “中行将优化信贷投放,控制好力度、速度和节奏,把握好信贷业务的平衡增长。”中行总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赵蓉1月26日在电话中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应说,除了400亿元可转债外,目前无A股股权再融资计划,H股增发、调低派息比率等补充资本金的方式,目前尚在研究之中。

  限贷令棒喝中行

  “2010年元旦刚过,经我手出去的贷款就有两个亿。”在林晖看来,这一切始于中行2009年狂飙猛进的信贷政策。2009年1月第一周刚过,中国银行业就以6000亿元新增信贷创下天量新纪录。

  早在2009年初,中行就定下扩大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战略而大举攻城略地,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遥遥领先同业,2010年初的冲高并同时酝酿再融资,亦是这一战略的延续。

  这次1月初的信贷冲高之际,股份制银行不甘落后。其中,半年前刚完成引资的光大银行新增贷款高达973亿元,中信银行亦高达802亿元,华夏银行也高达517亿元。

  1月11日,银监会召集部分商业银行负责人开会,劝导各行应“均衡放贷”。1月12日,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对主要银行机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然而,截至1月15日的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无视货币、监管部门的劝诫和政策信号,当周继续再放出5000多亿元。

  快速的信贷投放,导致外界对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非常担心。“按这样的速度,全年10万亿元都可能打不住。上半年这么放贷款,下半年就没法活了?”央行最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信贷投放向来最多的一季度,平均贷款增长速度不超过28%。银行界人士按现有数据推算,2010年一季度平均的信贷增幅高达32%。

  接近央行的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接到“限贷令”的银行中,首当其冲的是去年信贷投放最多的中行。一位中行广东分行人士证实,该行已接到总行的通知,暂停包括票据融资在内的所有贷款。

  更为实质性的措施,是央行要对于1月以来放贷凶猛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惩罚。拟定实施惩罚性的差额准备金率的银行,有可能为1月初的放贷急先锋,如中行、工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

  “央行可能在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各选一家,在原有存款准备金率16%的基础上提高0.5%,为期三个月,以观后效。”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说。

  “现在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信贷的行政管理。中行去年包括今年头两周发贷过快,必须要受到一些惩罚性的管制。”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这种政府推动型的信贷增长模式,肯定会埋下巨大的“坏账”地雷,我们的体系是:经济过热—通胀危险—宏观调控—产能过剩,风险在银行体系中累积,这就引起一堆呆坏账,不要等到恶果出现了再管制。

  “为准确掌握商业银行的信贷走势,从上周开始,监管部门已要求商业银行按日上报信贷数据。”林晖说。

  就在首遭“限贷令”棒喝之后,中行1月22日宣布,该行董事会通过议案,拟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400亿元A股可转债,以补充资本金与运营资金。该议案将提交3月19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行400亿的获批,主要因其在国有四大行中的资本充足率比较低,稳定性差,风险大,为了长期发展有一些资金的注入是很正常的,要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激进信贷后遗症

  中行首遭“限贷令”棒喝并非无缘无故。早在2009年年中,中行就埋下了信贷激进后遗症的种子。去年7月份,以国际业务见长的中行以9070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拔得头筹,而素以项目贷款见长的建行在此轮信贷狂飙中则屈居四大行末位。

  “可以说在2009年,中行不少贷款都是从别的行抢过来的,甚至包括一些重大的项目。我们的目标就是大客户。”林晖半开玩笑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其他行的信贷行长都称我是‘信贷女杰’,没办法啊,上面下的任务是死的,完不成任务,年终考核就过不了。”

  2009年年初以来,在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东部省市,中行的贷款增幅均居当地前列。中行广东省分行行长方红光日前表示,2009年在新增公司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方面,中行广分均居广东银行业首位。

  中行在重点地区的信贷扩张战略,早在2006年的年报中就已明确。中行在2008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对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实行“因客授权”,提高对全国优质客户、重点支持行业和国家重点项目的授信审批效率,先后与铁道部,中远集团、渤海化工、“北大荒”农垦集团、云天化集团、双汇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有效信贷资金投放。

  在方红光看来,中行广分不仅采用“二八定律”抢抓大客户,同时也非常注重运用“长尾理论”不断扩大基础客户群,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仅仅2009年,中行广分的中小企业客户数增长了33%。“我也是大小客户通吃,除了广州市,周边城市的优质企业客户都扫过一遍,这时候无所谓抢客户之说。”林晖坦诚地说。

  截至2009年6月末,中行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达9070亿元,工行次之为8260亿元左右,农行约为8200亿,而新增贷款一季度曾有领先优势的建行则以7090亿元左右的规模居于末位,与中行差距近2000亿元。

  早在货币政策毫无微调预期的2009年4月,中行在3月下旬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了“扩大业务基础,优化业务结构,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战略目标。可见,在基建领域颇有优势的建行此次选择了稳健,而中行则急需借机调整结构,扩大国内业务份额,选择了强势进取。

  为此,业内人士不无担心的是,这种政府推动型的信贷增长模式,是否埋下巨大的“坏账”地雷?招商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李珊珊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肯定会有中长期的隐患,但更要看中长期的走势,如果中长期发展向好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潜在的风险肯定是有的。

  而在郭田勇看来,金融危机导致海外业务收益的下滑,是中行力求扩大国内业务规模以释放业绩压力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在扩规模、调结构的目标下,中行更直接提出了要把人民币存贷款市场份额提高作为重要的绩效指标。农行则要为上市铺路,做大业绩,因此寄希望做大规模,增强盈利能力,并稀释不良率。工行与建行因业绩基础相对较好,因此较为理性与稳健。

  对于中行的做法,多位业内人士基本持认可的态度。某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国际业务优势越来越小迫使中行加强国内业务的开拓,此次宏观调控正好为其提供了机会,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市政府的联系,伺机进入了之前的短板领域,这对中行而言不失为一次转型。

  不过对于中行的强势,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质疑与担忧。“首先存在虚增或季末冲规模的可能,其次未来资产质量可能面临更大考验。中行与农行实际上也承接了另一些银行急于退出的领域,而这则可能为其资产质量埋下隐患。”

  2010信贷局求解

  “最近确实比较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和林晖一样困惑的,亦是2010年的信贷局—今年前两周信贷超万亿元,引发决策层多重遏制举措出台,央行早早出手,想为下半年的信贷投放预留出空间,但效果仍有待观察。

  银行再融资一直被认为是A股“地雷”。400亿元可转债并不能完全填补中行的资本缺口。申银万国测算,在不考虑新次级债发行的情况下,按11%的资本充足率测算,中行2010年的资本缺口为559亿元,未来三年资本缺口共计1239亿元。

  中行目前披露的仅仅是A股的融资方式,H股同样需要融资。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中行指出其A股和H股再融资将不超过各自原有股本的20%,预计H股的融资规模在150亿股左右,假设中行H股以增发方式融资,增发价为4元,那么中行H股融资规模在600亿元。

  “目前中行的坏账并不高。H股融资等补充资本金的方式还在研究当中,这个要由股东决定,暂时不能提供有关消息。”中行新闻发言人赵蓉1月26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申银万国金融业分析师厉雅敏表示,若可转债能在2010年顺利发行,将使中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8%,如果今年内能顺利转股,将使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增到8.6%。中行的可转债有望在今年中期前后获批。

  按照中行的规划,该行在2010-2012年3年资本管理规划的目标为:资本充足率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以上。中金公司认为,如果资本充足率要回到12%-13%,估计H股还需要通过配售方式融资400亿-500亿人民币。

  银监会不仅祭出罕见的窗口指导,同时从资本、拨备方面未雨绸缪,层层抬高了监管底线。在2009年上半年7.36万亿元信贷出台以后,银监会和央行一起,投入到控制巨量信贷的诸多工作中—“通过动态资本管理方式,对商业银行非理性信贷投放进行弹性约束。”

  虽然货币监管当局用心良苦,绝非简单收缩规模,而是希望全年均衡投放,但实际收效可能南辕北辙。在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均衡投放”与“合理充裕”成为两大关键词。

  一位主管信贷投放的资深银行家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大型银行一季度贷款的投放行为,势必受到总行的主动干预和总量控制。

  包括林晖在内的基层从业者,则抱怨政策多变,无所适从。“前年底和去年初,几乎是逼着我们放贷款。领导亲自给我们写邮件要求多投放。恨不得把钱都给那些大国企送上门。没过半年,又不让放了。政策朝令夕改,无法适从。”

  

责任编辑:李乔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