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模式是否需要调整?农地入市能解决什么问题,又将带来哪些问题?农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土地制度是否需要进行双轨制改革?1月28日,新视角搜狐经济学人月度论坛之“农地入市之惑”齐聚研究土地制度的资深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剖析,为土地制度把脉。以下是搜狐财经现场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先生:
招拍挂反腐可能不是主要目的,但从整个制度操作效果来讲我觉得有一个变化,从原来很多小鬼,现在变成大鬼,这是制度层面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摄影:李琳琳) |
另外,土地的收益,可能原来在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之间有一个洗牌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是招拍挂以后带来的,我们在整个招拍挂之前协议的时候,这块的收入应该讲一个是暗箱流出去,另外就是说房地产商跟政府之间切割里面房地产商肯定是更多的,这是我们在招拍挂之前。
招拍挂之后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土地财政收入的飞涨,这个制度从开发商角度来讲,说是因为这个制度把它抬高的,这个事存在争议。
一就是说因为需求的因素,我觉得原来暗着流到开发商手上这块,现在更多的明着流到了政府的手里,这就是招拍挂的结果。
第二个地价的问题,我不同意完全是由招拍挂问题造成的,这是跟我们的土地供应有关系的,就是说你用协议出让、你用招拍挂都有可能就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老在骂,就是因为招拍挂制度导致了地价的上升,但实际上我觉得恰恰是因为供应的稀缺、供应的短缺。我们算了很多城市,我们整个政府供应的这块土地里面,比如说他从农民那里征了以后,供应里面有划拨,划拨的差不多占到百分之三四十,一般现在都是20%—30%。工业用地将近40%,这就去掉60%,还有30%—40%,一块就是你刚才讲的保障性用房切掉一半,最后真正实行招拍挂的就是15%—20%,这是各个城市的供应结构。
这个供应结构导致的结果,我们整个供应看上去政府是垄断了建设用地市场,都是我拿统一去卖,真正赚钱的就是这一块,因为划拨这一块是没钱赚的,而你保障性住房是没有出让金的,你的工业用地是贴着的,等着以后来赚税收的。
但从当期政府来讲,只能靠土地15%—20%招拍挂的那块地,要赚出更多的钱来,这一块是必然导致整个招拍挂的价格上去了,这是一个因素。但是这里根本的原因我的观点就是说,我们这块的供应太少,仅仅靠15%—20%来满足我们现在整个住房的需求,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政,加上我们整个供应的短缺性,是导致现在看上去招拍挂是必然推高土地价格,然后带来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我觉得这是根本的,不大同意你们说就是因为招拍挂而导致房价上升。
如果需求还在那,完全是市场供应的话,不管是采取招拍挂还是采取什么方式,最后都是这个结果。所以我是觉得,核心是要解决稀缺的问题,供应结构的问题。
陈宝存:这是肯定的,供需失衡这种局面。但是我补充一句话,在土地招拍挂信息披露土地价格之后,反过来会影响土地收储的,这样会影响所有土地的收储,价格还是上升了。
刘守英:所以回到黄理事长说的,我们整个经营性建设用这一块,是不是都走招拍挂,就变成一个问题了。
另外,我们现在所谓的保障性住房,实际也在牟利,这块供应的问题要不要解决。还有我们所谓的廉租房的问题,像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改造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新的地方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牵涉到我们整个土地制度的根本了,这块是不是说一定要变成国有再去招拍挂,然后再去供应给我们这些2千块钱工资的人去住。比如说城中村供应的问题、廉租房供应的主体和土地进入的方式。这些方面是都得要调的。
关于招拍挂,我觉得总体来讲是好的。要不然城市这些年基础设施的钱从哪来?我觉得是一个进步。但是现在大家都不去讨论政府怎么拿地,去攻击招拍挂。
陈宝存:就是悖论。
刘守英:不是悖论,我觉得对于问题讨论的出发点确实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现在整个供应结构如果不调,就是把招拍挂制度拉回去了,拉回去就把所谓的土地财政打掉,土地财政打掉以后接下来就变成我们目前的这套投融资体制没有的情况,我们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钱从哪来,你们干吗?你们也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