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全球观察

大国考验:“Chimerica”遭遇“分家”挑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2月08日06:13
  CBN记者 冯郁青

  时间:2010年2月2日

  地点:纽约华美协进社

  嘉宾:

  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Permal 集团主席兼CEO艾萨克·苏埃德(Isaac Souede)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

  主持人:《第一财经日报》美国新闻 中心首席记者冯郁青

  主持人:今天“第一财经思想盛宴”的主题,是讨论全球经济复苏下的中美关系。100年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预言:“比起面对欧洲大陆的大西洋,美国的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面对中国的太平洋。”这段话在今天正在得到印证。美国经济在下滑,而中国继续在快速增长,这让很多人感受到力量平衡在向中国倾斜。中美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依然是当下世界最热议的话题。这既是经济性的贸易性的,也是政治性外交性的,甚至是军事性的,近日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即是如此。所有这些,对中美,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下面我们分别邀请三位嘉宾演讲。第一位是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专家尼尔·弗格森教授,是他在大约3年前首先使用“Chimerica”一词来表述中美关系,但现在他又说“Chimerica”这个概念该寿终正寝了。

  弗格森:“Chimerica”模式不可持续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中国问题专家。我只会说一点点中文。对全球化历史的研究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我对“Chimerica”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位于伦敦的一家中国餐厅。

  2006年底,我和一位朋友、经济学家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同我们正在提供咨询的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坐在一起。在2006年,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资产种类都在增长,从大部分政府债券到波尔多红酒。我们试图解释为什么。我的朋友在离开高盛以后一直在管理一只对冲基金,他认为这和中美关系密切相关。我觉得这个表述很冗长,于是就说,让我们叫它“Chimerica”吧,同时把它们想象成一个经济体。因为,虽然这个经济体只拥有地球表面约30%的陆地,四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但却占了1998至2006年间全球经济增长的1/2。在这个经济体内,有两类人。一类人存钱,一类人花钱。一类人出口,一类人进口。这就是“Chimerica”这个概念的起源。

  但是刚才主持人问我是否认为这个概念会持续,其实早在2006年就有了答案,因为“Chimerica”是一个文字游戏,它的字形和“Chimera”相近,后者是古希腊神话里一只由狮头、羊身、蛇尾拼凑起来的怪兽。由于这层联想,“Chimerica”也就暗示着,这种模式不能持续,全球经济不可能稳定地建立在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上。

  我们认为它不可持续的原因是,中国积累了史无前例的外汇储备,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贷了2万亿美元给美国,不考虑到这点,是无法解释本世纪初的资产泡沫的。如果没有中国的美元储备,21世纪初美国的长期利率要高出150个基准点,即1.5%。我认为,这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之一。

  这一直是一种不稳定的关系,一直让人觉得危机四伏,这样的关系是不可能长久的。这场从2007年开始至今可能尚未结束的危机,正是暴露了这种“Chimerica”关系的不可持续性。现在的中美关系非常不对称,我将其称之为“双十”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率是10%,而美国的失业率也是10%。

  “双十”问题意味着“Chimerica”的模式不管用了,因为美国的消费者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高额度的借贷消费,美国消费者很难再保持4%~5%的消费增长,未来5年这个数字应该会下降到1.5%。“对不起女士,你的信用卡被拒了”,这样的声音响彻美国,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再也不能借钱放到资产负债表上了。

  “Chimerica”不能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从2005年中国汇率政策已经从紧盯美元调整到一篮子货币,但2008年危机爆发后,又回到了紧盯美元,我认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低估了人民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任何发生在美元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民币身上——虽说有短暂的回升,但人们普遍担心美元继续贬值,而这最终会刺激中国的出口,而这给其他经济体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对于日本和德国。

  主持人谈到了近期中美两国的摩擦,有很多问题,贸易摩擦问题、对台军售问题、对伊制裁问题、哥本哈根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使中美关系问题重重。我不是说中美关系彻底“离婚”,但很多摩擦影响了自1970年以来基本上还算和谐的两国关系。

  这是个重大的历史转变。在过去的500年间,西方逐步主导着世界,包括东方。而根据高盛的预测,2027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这将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想对美国人,同样也对欧洲人来说,很难想象500年对世界的主宰走到了尽头,世界秩序回到了16世纪以前,即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强大的国家。

  我认为会有两种未来:一种未来是中美重蹈英德1914年前的覆辙,即象征性的经济关系转变为战略上的敌对关系,最终导致冲突。这让我非常担心,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有往这个方向演变的可能。另一种未来是中美两国的全方位合作,包括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从而避免敌对。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未来。

  洪平凡:再平衡需要多边合作

  中美两国关系包括了很多方面,贸易问题被认为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包括人民币问题,因此我想集中讨论怎样调和两国的贸易不平衡。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两国对具体的赤字规模各有说辞,这源于对贸易数据的分歧。但是巨大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所有讨论都集中在两个问题,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观点有很多,其中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是将所有原因归结为中国对出口的鼓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这种观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另一种极端的观点,是将问题完全归因于美国,比如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以及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性,这种观点的建议是取消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甚至用超级国家货币取代美元。

  在这两种极端的观点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意见。这些观点认为,贸易不平衡不是某个国家的某个因素造成的,而是两方面各种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大环境所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市场政策,以及储蓄和消费行为等等的差异。比如根据最新研究,中美两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完全可以导致这样的外部不平衡。美国拥有更先进的金融市场,愿意通过经常账户赤字来积累外国债务,而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完善,因此希望经常账户结余。

  再平衡对中国而言很重要,因为即使中国不想做,人口变化也会驱使它如此。未来3~5年,中国将面临重要的挑战。中国的大众和政策制定者或许会很嫉妒印度,因为印度65%的人口在35岁以下。对中国而言,人口结构将促使中国经济再平衡

  就个人而言,我更赞同这些中间意见,而不是两种极端的观点。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政策工具即汇率政策来解决不平衡,而是需要两国都采取一组政策。

  另外,我们还要从其他经济体都参与的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待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比如德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它们也需要盈余,这就需要多边合作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双边,更不是单边方案。这即是去年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发起为促进可持续均衡发展的G20框架背后的逻辑。

  根据这个框架,G20中的负债国,主要是美国,要采取措施支持私人储蓄,进行设施重组,同时继续市场开放,增强出口产业;另一方面,就盈余国家,包括中国,应该对内寻求增长途径,比如通过增加投资(当然视国情而订),缓解国内金融市场扭曲,增强服务业的生产力,改善社会保障,增加内需。

  这个框架为一个更均衡的全球发展跨出了第一步。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更具体的措施。因此,今天我想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希望从模型的角度阐释一篮子政策是如何减少中国对外顺差,同时解决国内问题的。

  第一个例子,我们尝试仅仅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少顺差,结果表明让人民币从目前水平猛地升值50%将让贸易顺差减半,但这也将导致中国GDP增长低于5%, 这无疑是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然而,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如果让中国政府支出每年增加0.5%,连续增加5年用以抵消一些冲击,这样中国的GDP增长就能恢复到6.5%,同时进一步削减贸易顺差。

  进一步,在前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将每年新增政府支出的17%用于教育、医疗、社保,以及扶贫。这样的政府支出可以减轻家庭的不确定性,从而较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结果表明,GDP增长将高于前两种方案。更重要的是家庭消费将增加2%。

  再进一步,假设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也就是家庭储蓄的收益更高,这将进一步较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最终,我们可以预防货币政策调整,对外顺差减半的冲击。

  作为最后的结论,这样一篮子的政策可以在5年内将中国的对外顺差减半,当然,也取决于政策立场,如果希望加快进程,可以增加政府支出。进一步假设如果所有G20都推行这类政策,也就是其他盈余国家都采取同样措施刺激内需,而美国鼓励私人储蓄同时避免贸易保护,那么全球贸易不平衡将减轻至可持续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全球均衡的方法主要通过盈余国家进口需求的增加,而不是负债国进口需求的削减。这样我们就能维持一个稳健的全球贸易增长。

  苏埃德:美国经济内忧外患

  我希望能够描绘出经济危机后美国和中国的两幅图景。

  危机以前,整个世界显然需要重新平衡,不能让这个世界上发达的一部分继续消费而不储蓄,而不发达的另一部分储蓄者却不进行应有的消费。危机发生了,发达或不发达的两部分同时遭受了危机,大家的反应很一致,刺激经济,尽一切力量挽救金融体系。

  现在进入后危机阶段,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很不一样了。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浏览一下新闻头条,美国现在担心四五年后的经济走势,如果你在美国,刚从过去那场危机中走出来,你要非常非常小心谨慎。

  看看今天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再是提款机了。信用卡也不那么容易申请了,今时今日,借记卡的交易超过了信用卡。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愿意而是不得不。美国2010年25%的GDP将来自政府支出,而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这是一种人为的生命延续,会有长期成本。

  美国经济最近几个月,情况似乎比人们想象的要好,但这实际上是人为的刺激。如果不是IT产业在那里撑着,存货在短期内大幅降低,我们现在称为“大衰退”的危机,肯定会演变为另一场大萧条。以存货来说,危机里美国公司削减了7.5%的存货,以前的最高纪录是1982年的3.4%。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5.7%,其中的3.4%只是存货回升,这意味着整个美国经济不会是V形,美国经济在修整、恢复,问题在于可持续性。

  尤其是失业和消费问题,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有70%是消费推动的。未来5年,美国将转型称为一个2%~3%次优增长率的社会。美国是个很脆弱的经济体,面临着内外的危机。

  中国经济的健康程度则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