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成思危:宏观经济何去何从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21日10:19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需要把握哪些要点?通货膨胀真的会降临吗?除了通胀,我们还要关注哪些经济现象?世界经济何时能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中国企业该如何作为?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

  抓住经济工作的四个要点

  记者: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备受关注的会议。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成思危: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四条,我觉得非常重要。第一条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要加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第二条是促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三条是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因为外需减少,迫使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第四条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有序地进城就业和落户。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把农村的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到城市。

  2010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之一是,在2009年经济触底回升、企稳向好的基础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议没有把保增长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就是说增长已经可以肯定在8%以上,但更多的是要提高增长的质量,提高发展的质量,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多地注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更多地关注解决“三农”问题。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促内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切实拉动内需?

  成思危: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不能光靠投资来刺激内需,投资过多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效益降低和污染的回潮。从长远看,必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到促进消费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拉动经济。

  拉动内需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首先要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当然很快地提高会有困难,但不妨从制度上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使居民的收入和经济的增长同步。第二,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工资,保持劳动在初次分配中占重要的位置。第三,根据物价的增长来调整工资,并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低保标准。

  此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交昂贵的择校费;不再“看病贵、看病难”;要转变国人“多存钱、少消费”的观念,推进信用消费等等。

  通胀预期正在形成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对于通胀,您怎么看?

  成思危:去年6月份,我就说要警惕通胀,当时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CPI当时是负的,没有通胀的危险,甚至有人说别拿通胀来唬人。但现在看来,大家都承认,通胀的预期正在形成。

  2009年前几个季度CPI之所以是负的,主要因为2008年通胀率较高,所以2009年前十个月的通胀率按2008年同比计算是负的,其实按环比计算在三月份已经转正了。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货币供应量增加到物价上涨有一个传导过程,这个时间大概是一年左右。二是虚拟经济发达后,增加的货币有时不一定走到实体经济中去,而可能走到房市和股市中去,后两者吸收货币后形成其他物价相对未涨的表象。但是,一旦房市和股市发生变化,即它们吸收货币的能力减弱甚至吐出货币时,通胀马上就会浮出水面。以2007年经济形势为例,那时候流动性过剩,通胀率却比较低。实际的原因之一正好是股市、房市大涨,吸收了大量的流动性,所以通胀表面上不明显,但到了2008年,通胀马上就来了。

  记者:“通胀预期正在形成”是否预示着通胀来临?“通胀”与“通胀预期”是同一个概念吗?

  成思危:一般而言,通胀是指国家发行的纸币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胀预期,可以简单地说,是人们对于通胀的心理预期。从定义看,两者是不同的。换句话说,通胀预期形成并不等于通胀来临,通胀是否发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不重要。有时候,通胀的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危险。假如预期比较高,但实际并没有那么高,势必导致人们过度反应,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这里还要注意,温和的通胀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人们的收入增长率超过通胀率,银行存款的利率超过通胀率,那通胀就是无害的。记者:那么,我们的通胀率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呢?

  成思危:5%以下的通胀是可以接受的,5%以上是显著的,如果超过15%,那就是严重的。我认为5%以下的通胀比较合适,这属于温和通胀,不会对宏观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记者:除了通胀,我国经济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成思危:迪拜债务危机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应提高警惕。此外,要注意政府投资过快产生的负面效应。

  2009年年初,为弥补地方资金缺口、扩大地方政府投资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相关部门先后发行了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也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银行举债。然而大量举债背后的风险也随着迪拜危机的发生而引起关注。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在大量举债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还贷能力,这不仅会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使地方财政日后的偿债压力增大。长此以往,这些巨额债务最终会要求中央政府介入并“埋单”。

  六大平衡发展世界经济

  记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互动。您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大势?

  成思危:在世界各国首次共同的努力下,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最困难日子已经过去,中国的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世界经济也走上了曲折和起伏的复苏之路。当然最近迪拜这个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是不平坦的。根据最近的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增长率为-2.2%。但总体来看,我还是审慎乐观的,相信2011年世界经济肯定可以变为正增长。最近有人甚至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就有可能复苏,但是不要再出现迪拜这类事件。

  记者:在未来,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应注意哪些方面?

  成思危:2009年5月,我在华盛顿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一个演讲,我说国际金融危机早晚会过去。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会怎么样?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就是说我们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度,把握好哪些平衡呢?我提出了六个平衡:

  一是储蓄和消费的平衡,“西方人要多储蓄,东方人要多消费”。

  二是内需与外需的平衡。金融发达国家的去杠杆化,必然导致需求减缓,造成产品及资源生产国的产能过剩,进而迫使这些国家转变对外需的依赖,而更加重视增加内需,为此要设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使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

  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金融监管的重点应该是防止金融创新中的过度投机,提高金融创新的透明度,并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对洗钱及热钱流动的监管。

  四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应当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规模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五是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已经迫使全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

  六是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的。 (来源:《前线》)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