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 丰田史上最大规模召回 遭遇信任危机 > 丰田史上最大规模召回汽车相关评论

丰田召回门:看戏还是借鉴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0年03月04日09:45

  ●这是大企业病所造成的一系列管理病症的总爆发。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个体案例和小细节,都有可能发酵酝酿成为一个大事件,丰田的教训值得所有大企业警惕。

  ●面对丰田召回门,任何 “幸灾乐祸”的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对于国际化征途中的国内大企业来说,看丰田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将是非常生动的一课。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苏勇(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

  支玲琳: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发生后,舆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神话破灭”。不少国内网民和媒体有一种“看好戏”的心态,认为一场丰田召回风波,折射了整个日本制造的危机。对此您怎么看?

  苏勇:这是大企业病所造成的一系列管理病症的总爆发。虽然丰田是日本制造的代表,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做个案分析,而不是对日本制造来个全盘颠覆。

  我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企业做大以后,难免会出问题。而且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里面还隐藏了一个问题,有时候越是重视品质,发现的问题可能也就越多。比如丰田的畅销车型凯美瑞有一次召回,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个案,一个塑料件过热后溶化会导致电动车窗上下阻隔。这些在我们看来可能都是小问题,但人家就是 “小题大做”,认为这也是问题。坦率说,放到有些国内企业身上,零件坏了,找到它免费帮你修就已经不错了。但日本企业认为,得举一反三,所以一下子大规模召回。加上现在丰田的制造、销售能力都比较强,市场占有率也高,所以一召回就不是几千辆、几万辆的事,而是几百万辆的规模。所以,丰田召回的牵涉面会如此之广,也要客观地看。

  支玲琳:其实,“召回”并不意味着对品牌的否定。凯美瑞之前在美国已有多次召回记录,但仍然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为何这次的召回事件会演变成一场危机呢?对于迄今丰田所采取的危机公关措施,您作何评价?

  苏勇:假如丰田有意隐瞒或者通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想把事件消弭的话,这个肯定有问题,也要上升到企业道德层面加以谴责和制裁。但如果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仅仅是因为对消费者的反馈重视不够,那么就是大企业病导致了信息沟通不畅、纠错机制失灵、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下面的第一线的信息很难迅速反馈到决策层。这是不少大企业的通病。

  企业在做大以后,当然要防范出问题,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就必须重视消费者的反应,采取必要的改进和公关措施,建立弥补机制,防止后面类似问题再发生,而不是漠然置之,或者敷衍、推诿。质量门其实并不罕见,但如何不要演变成一场危机事件,这时候企业的应急机制相当重要。对于目前丰田所采取的危机公关措施,我认为要分两段来看。一开始的公关措施并不理想,包括对消费者的投诉、对社会舆论的反应都重视不够,没有主动公关意识。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总裁迟迟不露面。一直等到后来舆论谴责排山倒海,丰田才迅速改变态度,表示总裁要去美国出席听证会,态度也貌似诚恳,“一度哽咽”。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个体案例和小细节,都有可能发酵酝酿成为一个大事件,丰田的教训值得所有大企业警惕。

  支玲琳:过去的40年里,丰田的质量控制、企业管理模式被多少企业管理者膜拜,但即便如此严谨的企业,在今天也发生了严重的问题。面对丰田召回门,任何“幸灾乐祸”的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对于国际化征途中的国内大企业来说,看丰田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将是非常生动的一课。

  苏勇:是的,我多次去日本,并且参观过丰田的工厂。丰田在日本本土对于所谓的精益化生产方式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它现在坐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规模迅速扩大,产能急速扩张,在全世界设厂,零部件全球采购。这个时候,原先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质量控制体系能否不折不扣地移植到海外,能否在追求成本控制的同时平衡好品质保障,现在看起来,这是有问题的。

  我们常说先做强再做大,丰田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反观国内一些企业,做大可能比较容易。但问题是,一到批量生产就露马脚了。以前人家就批评说,中国企业做展品、样品、礼品都是很好的,但是一等到成批生产,质量控制就会有瑕疵了。实际上,丰田远比我们做得更大,它成批生产也没有问题,但是在国际化速度快了以后,没有把控制品质和扩大规模这对矛盾处理好。这两三年,像联想、华为这些国际化走在前面的企业也开始碰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如果能仔细反思丰田的问题发生链,及其危机处理方式,对我们而言,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支玲琳:本周一丰田总裁本人也承认,海外产品质量不及本土。此前曾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本企业“一流的产品给自己,二流的销欧美,三流的给中国”。这次丰田的本土召回量远远少于海外,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丰田以品质控制闻名,缘何会出现这种“内外有别”的质量差异?

  苏勇:这个说法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人们的感觉,这里面有客观原因。像在中国,某些技术标准要求没有日本那么高,比如尾气排放,所以日本企业觉得符合中国标准就行了。而且这样成本还能降低,市场销售可能也会表现好一点。但这个标准在日本可能就不行了,而在日本销售当然要符合日本的标准,所以在本土会做得更好、更严格一点,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说日本企业面向海外市场就故意降低品质,这个倒也未必。关键还是在于,其本土的一套管理经验在移植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这次丰田的召回规模确实空前,但对于 “召回”二字也要客观看待。像丰田这样经验丰富的企业,应该可以弥补,而且现在它也正在这样做。像去年通用差一点破产,碰到的问题远比丰田要严重,但最后它不也活过来了?现在我们解剖丰田这个案例,实际上所有的企业都可能面临这个问题。在产能和质量控制之间,一定要质量优先。一旦忽视质量,反过来会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致命的打击,最终产能扩大也就失去了意义。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