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0年2月经济数据解读 > 2010年2月经济数据分析评论

对通胀担忧勿成“杞人忧天” 情况仍可控

来源:东方网
2010年03月14日08:34
  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公布的物价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2.7%,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数据一出,市场不禁对未来通胀和由此可能引发的加息产生更大忧虑。笔者认为,从驱动本轮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来分析,年内通胀仍将温和可控,无需过分担忧。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 择上,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数量型工具以及信贷窗口指导到行政手段已经能起到有效调控的作用,加息并非是唯一筹码。

  从2月份数据来看,造成物价涨幅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因素的短期扰动,当月CPI构成中的食品价格涨幅由1月的3.70%骤升至6.2%。因此,不能刚一见到2月份CPI涨幅超预期、实际负利率出现,就简单地做出通胀上行加快、加息近在眼前的结论。

  目前来看,最能影响我国未来通胀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翘尾因素、货币因素、进出口因素和食品价格。首先,翘尾因素下半年将趋于下降。2010年各月翘尾因素呈明显的倒U形态,上半年逐月上升,至6、7月份达到2.11%的高点,也就是说,即使6、7月份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同比涨幅也将超过2%。但令人欣慰的是,在6、7月过后,翘尾因素便逐步下行,11月则回落到1%。

  其次,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2009年我国经历了创历史的信贷狂飙,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2009年11月达到29.74%,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不过,货币超发并不必然引发物价上涨,因为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是指能转化为有效购买力的货币,在去年股市、楼市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能够形成有效购买力的货币最终必然小于M2统计数据。

  与此同时,我国历来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过剩的流动性不会在短期内转化为通货膨胀,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滞期内把多余的流动性及时收回,将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对货币政策退出手段、时点和有效性的不断猜测,才导致目前的市场呈现上下两难的疲弱整理格局。

  那么,以往过度投放的流动性是否能够平稳、有效地回收?货币供应的高峰是否已经过去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今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组合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09年下半年意识到流动性过剩苗头后,央行于7月份重启央票发行,经过一波央票利率上行,央行从10月起在公开市场连续四个月实现净回笼。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呈现净投放状态,但3月份至今,央行已在公开市场回笼5520亿元,3月份再度净回笼已无悬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已分别于1、2月份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6000亿元左右,预计3月份央行可能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投放上,央行将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定为7.5亿元,并从去年底以来对银行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严格控制。目前来看,上述措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从2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2月份M2同比增速为25.52%,已从去年11月份的高点连续四个月回落;M1同比增速从1月的高点38.94%回落至34.99%;新增信贷7001亿元,较上月环比下降近50%,考虑到假日因素,新增贷款的回落幅度也非常可观。

  进出口形势的快速复苏确实将给物价带来一定的上涨压力,但这种压力究竟有多大?进口方面,压力主要源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仍未回到正常发展水平,除了中国以及少数新兴国家物价回升较快之外,美欧等多数国家的通胀指数并没有明显上升。加上近期美元持续反弹,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可见中短期内发生输入性通用的压力并不明显;1-2月份的出口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表明在外围经济体复苏低预期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现状的恢复较为乐观,因此出口需求对国内物价带来的上涨压力较为明显。不过与此同时,随着出口形势的快速复苏,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日渐高涨,一旦年内重启升值,出口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会应声下降。

  食品在CPI结构中所占权重最大,因而对CPI影响也最大,但除非再有类似前年“猪蓝耳病”等突发性因素冲击,其未来对CPI的影响也将最为稳定。农业部官员日前表示,保持粮食总产在1万亿斤以上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底线,而且现在生猪的饲养规模非常可观,只要能够稳定这个规模,肉价就不会上升,目前反而更担心猪肉价格过分下跌。事实上,随着春节冲击的结束,商务部和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价格走势已经逐周回落。

  综上所述,年内通胀形势将是可控的,CPI指数也有望保持在温和合理的区间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把今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体现了政府在控制通胀形势上的信心和决心。而从货币政策层面来看,预计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监管层还将适时地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在工具选择上,虽然目前CPI已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考虑到保持经济持续复苏动力、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入、出口增长前景仍存不确定性等因素,加息并非中短期内的最优选择,预计近期监管层仍将以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窗口指导等数量型工具为主,或辅以小幅度的升值手段。最后需要指出的的是,即使年内央行加息一至两次、一年定存利率上升27-54个基点,其象征意义将大于实质意义。相信管理层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真正的加息周期将在经济过热苗头真实显露后启动,届时加息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则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丁芃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