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深度阅读

僵持中的“惠普事件”:谁在较劲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如晨
2010年03月19日08:42

  惠普(中国)正在与几千名中国笔记本电脑消费者较劲。后者组织的维权团誓言讨回公道,他们要求惠普召回问题笔记本,并赔偿损失。而惠普态度虽较之前有所变化,比如象征性地道了歉,但仍拒绝召回。

  惠普并非不熟悉召回的流程与理由。过去4年,它已多次召回问题产品。最近的一次正是发生在中国。去年年初,它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召回过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的笔记本。

  我们似乎可以为它现在的僵持不决寻找到合理的解释。比如,召回意味着承认产品质量存在缺陷,可能冲击品牌,影响营销。前不久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对跨国巨头形象的重创,或许让它心有忌惮,此时召回势必引发更多关注;而在笔记本未被国家列入召回名目的情况下召回,等待它的,或许是更多集体维权行动。在中国习惯受宠多年的惠普,恐怕很难开这个口子。

  此外,惠普(中国)正处于策略执行的关键点上。它的消费类业务正在紧急追赶联想,去年夏天单月笔记本销量一度超越联想。2010年,它正借助渠道下沉,争夺中国四、六级市场。而对手联想、戴尔、宏碁均制定了积极的营销计划。

  国家质检总局已“建议”惠普召回问题笔记本。但它未作任何回应。在近期中美贸易走势有些微妙的格局下,惠普的举动,或是想借大气候,继续僵持,期待以维修、退货了断。

  但是,无论多少理由,这种僵持已很难为它争取到上述目标。持续两年的维权行动很有可能让惠普付出沉重的代价——召回成本也许不多,品牌形象或将遭受巨大威胁。

  因为,这个全球PC巨头的行为,已经让它安身立命的法则“惠普之道”,成了一句笑话。

  1966年制定的“惠普之道”,宗旨之一即为“倾听顾客意见”。它是创始人多年强调的信条——销售给顾客的产品,不仅要运转正常,且要“长期、无故障地服务”。惠普原营销部副总裁诺埃尔甚至要求,顾客与公司发生任何争执,都要站在顾客一边。

  事实上,几十年前的一名美国普通消费者,曾为惠普历史上首款消费类产品走向市场出了个“点子”,这被创始人视为惠普消费类业务的滥觞。而今,已是全球PC巨头的惠普,却似乎忘记了安身立命的基石。

  要知道,围绕上述问题笔记本的投诉行动,已持续近两年。人们有理由认为,久拖不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惠普商业责任、商业道德的缺失所致。这让惠普(中国)标榜的金牌服务成了一种矫饰。

  截至目前,惠普(中国)仍没有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开口。它仍在兜售着转移视线的“客户关怀增强计划”。这个将因质量问题而无奈延长保修期的计划,竟然成了一种“增强关怀”。

  更为可笑的是,惠普工作人员竟然将问题归于中国大学宿舍里的“蟑螂”。这一推卸责任的荒唐解释,恐怕将成为未来人们书写惠普新历史时难以忘却的“笑料”。如果创始人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为中国的蟑螂而设计专门的产品,并重定“惠普之道”。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