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转变贸易模式 迈向贸易强国之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3月21日14:29

  ■徐杰

  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转移,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通过实行大量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在我们为成为贸易大国而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与美国、德国等国在贸易上的差距。也就是说,我国距离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还相差甚远。我们应抓住“十二五”这一历史机遇期,及时转变贸易模式,开始迈向贸易强国的征程。

  贸易强国应具有四方面特征

  通常来说,贸易强国首先应该是一个经济大国,具有庞大的经济总量。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德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大国。我国尽管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人均GDP上,还达不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贸易强国应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参与者和制定者。在这一方面,我国正式加入WTO还不足5年,仍是一个新兵,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尚无足够的发言权。尽管在很多商品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或出口国,但在对外贸易中仍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定价权。同时由于贸易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贸易强国的贸易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应处于两端的位置。美、日、德等国的贸易产品在核心技术、专利以及品牌等方面,相对于我国商品来说,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我国的出口产品一般来说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胜,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在贸易强国中,服务贸易占据较高的比例。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6年,美国的服务贸易占本国总出口比重的27.2%,德国占12.9%,日本占15.8%,我国仅占8.6%。差距可见一斑。

  当前粗放的贸易模式不适应“贸易强国”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仍然是追求出口总额和速度的粗放模式,我们将其简称为“贸易大国”模式。这种模式确实帮助我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增强了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贸易模式出现了种种问题,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不利于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概括而言,我国当前的“贸易大国”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我国加工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在美国卖9.99美元,美国从我国进口时的计价是2美元,其中扣除其他环节的费用,我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成本。加工贸易增长建立在耗费资源包括廉价劳动力、能源的基础上,贸易增长方式相当粗放。2008年前的3年里,我国外贸平均以30%以上的速度高增长,但是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同步增长,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没有同步增长。

  二是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不但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自我研发进行技术创新的愿望,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力和动力,将我国牢牢锁定在国际分工的食物链的底层,限制了我国经济超越发达国家的可能性。

  三是造成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被动局面。

  首先,过度追求“出口创汇”的贸易政策虽然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同时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屡屡陷入被动局面。在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我国的外贸顺差作为外汇储备储存了起来,其总量呈不断加速的趋势。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3万亿美元。过高的外汇储备在提高了我国经济安全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储备资金的机会成本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处于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导致外国不断以“操纵汇率”为由,向我国施压。其次,过高的贸易顺差也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反倾销压力日益加大。近些年,一些贸易逆差严重的发达国家不断针对我国制造贸易摩擦,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出口进行限制。此次金融危机之后,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在卷入国家、波及行业、传播速度以及使用手段方面都有趋强的态势。

  应尽快转变粗放的贸易模式,向“贸易强国”迈进

  随着我们对当前贸易模式种种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应积极致力于向“贸易强国”模式的转变。“十二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化挑战为机遇,大力促进贸易模式的转变和全面升级。具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在提升本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应用,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在相对平等的竞技场上,我国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在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与研发,在某些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完全可以改变现行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高新技术还具有极强的产业拉动作用,可以引领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如果我国能够在某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等产业中通过自我创新,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些高技术产业就会产生广泛的外部经济,促进未来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我国应抓紧实施战略贸易政策,创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要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门。

  其次,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我们一方面对现存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功能深化,重点发展研发和设计产业,力争将“中国制造”改为“中国设计”或“中国发明”;另一方面,对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现状加以调整,以适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应着重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和优秀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或引导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增强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另外,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有效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收入;控制并逐步停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的加工贸易。

  再其次,适度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平衡。

  我国产生巨额贸易顺差的一个原因,就是进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远远比不上出口。我国具备扩大进口的诸多条件,例如我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进口外国商品变得更便宜了,等等。当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呈不断加速之势,因此应扩大进口的规模,尤其是进口一些急需的高科技产品和复杂的大型机械设备,以及一些战略储备物资,如石油、棉花等。我国对美、欧等重要贸易伙伴有较大的贸易顺差,今后应主动扩大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有利于缓解双边贸易争端,增强我方在谈判中的话语权。

  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一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单单是对外贸易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以“十二五”为起点,通过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贸易模式的质的转变,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