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央企重组加速 减法考验加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石俊
2010年04月16日11:39

  央企重组的3年大限,到目前留给国资委的时间已经不多。4月12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央企数量已由3年前的159家减少到126家,而最终调整目标是,到今年底减少到80至100家。这意味着,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还将至少有26

家央企被重组并入。

  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期表示,俗称“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国新)”筹备顺利,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挂牌。业内认为“中投二号”的成立,可以通过专业化运作平台,将会使得上述目标的完成容易很多。

  在重组的关键年,其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央企今后的发展定位仍有待进一步的考量。但对国资委而言,不仅仅在于完成央企数量的减法运算,更在于如何通过重组产生1+1>2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央企重组加速

  此轮制定的3年央企重组计划发轫于2006年。当年的12月5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7年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序幕全面拉开。根据《意见》要求,国资委明确提出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会减少到80至100户。

  彼时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步深化,但从整体上看,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一些企业主业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重组,央企数量已由2007年初的159家减少到如今的126家,平均每年减少10多家,涉及化工、通信、医药、航运、冶金等诸多行业。国资委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累计实现利润79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在今年仅剩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还将有至少26家央企被重组,国资委整合的步伐显然也在加速,一系列密集政策和措施轮番推出。继去年国资委规范了中央企业产权无偿转让之后,今年初推出了新的央企负责人办法,近期又正式向央企下放了企业内部资产重组协议转让的“自主权”,并直言其目的在于推动央企国有产权重组整合。“中央企业数量一定会降到100家,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必须重组,必须调整。”今年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这句话,无疑再次重申了重组的决心。

  除政策层面外,更具执行力的措施也在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期表示,“国新”筹备顺利,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挂牌。而一旦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整合重组在这一“加速器”的作用下将随之驶入快车道。相对于此前央企数量通过重组一家一家减少的速度,“中投二号”将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平台,能够实现将十几家或几十家业务有互补或有其他关联的央企打包装入该公司,加快央企整合重组的速度,使央企重组困难大幅降低。

  据悉,从2007年开始,国新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资金来源一部分为固定资产,一部分来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册资本金拟逐年到位。作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国新公司主要职责为加快推动央企整合,将纳入一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推进央企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其资源整合的辅助平台。

  重组难题待解

  相比于目前国资委加速完成央企重组,此前的重组工作反而显得慢了。“从目前情况来看,按照原有的规划,我国央企重组的速度确实是慢了一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曾表示,由于重组涉及到很多财务的调整、市场变化的情况,所以都会对重组的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他认为,国资委在促央企重组时要两手抓,一手抓形式,合并同类项,保证市场竞争结构,二是抓实质,按市场规律要有进有退,但不要多进。

  从已经或正在重组的情形看,不难看出央企重组主要呈现出四种主要模式。一是集团间的强强联合,以钢铁、通信、地产、汽车、航空等重点大型央企为主。第二种是实现产业链纵向集结。即纵向联合,如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或者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重组整合,正在洽谈中的中化集团与云天化就属此类。第三是同类资产剥离后打包装入新公司。即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而后以同类产业相合,形成新的独立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的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业务整合就以这一模式展开。最后是以强并弱,这种模式可能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强势企业托管弱势企业,第二步是在两者的磨合中进行可能的合并,然后做强做大。如诚通集团及通用技术集团就合并多家不在一个行业的央企。

  通常情况下,这四种模式的重组主要在集团层面进行,也只是实现重组的第一步,接下来,集团内部或集团之间将对重组后的业务进行组装和整合,还要通过资产置换、合并同类项和整体上市三个步骤将资产分装并入上市公司。

  尽管央企重组在稳步推进,但其中仍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资委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一篇文章中曾指出,央企重组反映出很多问题,包括有些企业的重组没有充分反映出资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有些资源重组没有达到优化目标,企业重组后相关的政策没有及时跟上,比如管理企业大集团的标准是什么等。有业内人士表示,国资委的央企整合方案难点并不在于一直到目前还没有拿出足以让人信服的“拉郎配”方案,而是在于国有资产的进退没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规划。新组建的“中投Ⅱ号”,无非将所有来不及重组的资产或难以重组的资产统统装进一个口袋而已。

  安邦集团分析师贺军认为,重组进展缓慢在于每个央企的规模都很大,这涉及到一些利益分配问题,效益差的央企自然愿意重组,但对于那些资产和业绩较好的央企就很难说了。在被问到当前环境是否有利于央企重组时,李荣融也坦承,这也要具体细分各个行业,某些行业好一点,而有些行业的形势就比较困难。

  未来方向 今年是央企重组是关键年,对国资委而言,不仅仅在于完成央企数量的减法运算,更在于如何通过重组产生1+1>2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李曙光指出,本质上国有企业真正的整合和结构调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整个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当前整个资产流动性的情况,竞争力是通过市场培育的,而不是通过合并重组就能够获得。

  对此,邵宁表示,央企的前进方向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对于如何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话题,目前中国石化、宝钢、中国电信等央企,已经开展了本企业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对标工作,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无疑,要成为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央企具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即规模、创新能力和国际化,除此之外,央企还拥有一批对行业了如指掌的战略专家。此番重组正是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但业内显然有着另一番考量。贺军认为,央企重组的实质就是国家应该如何看待垄断开放,央企之前凭借垄断经营能够获取高额利润,而重组后这种优势不再,它们将面临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以钢铁行业为例,大型国有钢企一直是长协矿制度的受益者,享受比其它依赖进口铁矿石更加低廉的成本。但如今随着长协矿制度的终结,大型国企在无法享受长协矿成本优势之时,国内钢铁行业也将再次洗牌,民企将借灵活经营上位,外资必会趁势出击。

  另外,李曙光也指出,在今年央企制度改革的关键年,绩效考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都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如果仅仅是做重组改革,而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跟进的话,对于后面的央企重组做大做强,将会形成一个瓶颈。他说,今年更重要的是要在依法防范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方面要有一些举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税收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要跟上,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